可以請保險達人幫我檢視小孩的保單內容嗎?!

K.C影 wrote:
將風險造成的傷害及經濟沉重負擔藉由轉嫁給保險公司(恕刪)

保險公司無法承擔完全的風險,保險公司只是幫客戶保管保費而已。

保險的定義
保險被定義為通過繳納一定的費用,將一個實體潛在損失的風險向一個實體集合的平均轉嫁。
其實通俗地講,就是一旦加入某個團體,就「一人有難,大家平攤」,是以貨幣形式平攤的社會風險轉嫁機制。
以上資料來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F%9D%E9%9A%AA

我不是保險從業人員,但我對保險略懂一些,當然您也可以完全不認同我對保險的理解。

有些東西消費者可以不懂,但是SALES應該要懂
保險就像消費者出錢買一塊餅,這個餅由保險費用先分走部分,保險公司行政費用再分走一些,然後業務員佣金再分走一些,剩下的餅才是客戶的。而剩下的餅不是你想吃就隨時可以吃的,要發生風險的人才能吃。

從前有一種婚約的方式叫指腹為婚,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就為他們互訂終身並期待他們永遠幸福快樂!在過去的時代背景,這種婚約模式是很多人可以接受甚至傳為佳話。但以現今的社會指腹為婚是否可行或能被子女接受?

當然買個終身險給子女沒有指腹為婚那麼嚴重,但是想以現在的保險費用基礎去規劃50到70年後的事,其實真的是浪漫了一點。不要說50年,你回推20年前;那時候買個終身險不貴,規劃個終身險或許用個20年到今時今日勉強可行。但那時候的的保費計算基礎是用舊的平均壽命及較高的保單預定利率去推算的;現在預定利率這麼低,還期望現在的規劃50年後還夠用,真的是太浪漫了。

SALES要賣保險除了要站在客戶立場想,預定利率與保費的關係也應該解釋給客戶了解,基本上講不出來的SALES都不應該找他服務,保險公司連最基本的保險知識都不要求,只會要求業績。SALES也只會跟客戶說保險只會越來越貴,我們公司賣哪個保險賣到虧錢停售了,基本上這個SALES也只是被教育訓練順練得很好。回去翻一下當初考照時的題本,預定利率與保費的關係,你搞懂了嗎?還是只是應付考試?

回家檢視一下自己的保單,假如全是終身險,基本上除了保費貴得嚇人,保障的範圍少得可憐,基本上都需要很多附約來補,那些附約都是定期險啊!目前市面上的實支實付不也大部分都是附約或定期險嗎?買終身實支實付要多少錢有沒有買的人來分享一下保費多少?

vivian93 wrote
所以75歲以後生病就不看醫生了嗎?(恕刪)


75歲以後的醫療成本高?基本上75歲以後到醫院去,醫生會積極地幫忙侵入性治療還是規劃安寧療法?這是大家很不願意面對的問題,但是很有機會遇到,真的可以先考慮一下。現在75歲以後發生重大疾病的住院及醫療費用真的會無法負擔嗎?75歲以後的醫療費用希望透過保險完全轉嫁並在50-70年前一次買足,我寧願選擇認真賺錢存錢來應付還比較實際。

vivian93 wrote:
自負額大約三千多,
定額給付反而比實支實付賠的多。(恕刪)

有沒有想過其實你支出的保費其實更多!


vivian93 wrote:
誰說5歲小孩不該去想75歲後的事?(恕刪)

是可以先想部分,但保險規劃應該不是最重要的,除非所得真得多到沒地方花。不然存起來買尿布奶粉、教育基金、遊學出國、親子同遊...等。我覺得順序都不低於保險。保險支出會排擠其他預算,而且保險一但開始買,中間要減少保費是有可能產生損失的。

我相信大部分的商品是中性的,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規劃。但放在您眼前的規劃是依您的預算去滿足最大的保險需求;或是最大化佣金收入?其實這應該是每個SALES的課題,不應該是客戶該煩惱的。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上網SHOW保單求健檢,我猜大部分是人情保、部分是保費超過預算、部分是教育訓練失敗,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可能。期待有一天所有消費者都可以獲得妥善的照顧,SALES也可以獲得合理的報酬。

gmoney wrote:
保險公司無法承擔完...(恕刪)

感謝大大分享,比大多數從業人員專業多啦~

本因思考透過保險做風險轉嫁的目的為何,這才是保險的意義

保費跟發生率及賠付的內容,醫療相關的,年紀大出險率高

買的起的也賠不多,真的賠的多的也貴到買不起

所以老年的風險無法完全透過保險解決

終身險的概念就是把未來該繳的風險保費透過精算提前繳近來

所以終身重大疾病比終身醫療貴的多,以致於終身重大疾病保費昂貴

做不出低保費、高保障的槓桿效果,轉嫁風險的效益差

終身醫療則是因為醫學一直在進步,平均住院天數縮短,保險公司當然很敢賣

補一句常見業務話術:你怎知道會不會買了沒幾個月就理賠?

(重點是理賠了但賠不夠阿...)

Elvis Chao wrote:
光一句旅平險比意外險便宜就該打屁股了………一樣是定期的消費險,旅平險買一年的保費比較意外險便宜?


同樣的道理,定期險買到110歲有比終身險便宜?
我舉旅平險就是要讓你知道保障時間的差異。
如果你要說定期險沒辦法買到110歲,
那麻煩找可以買一整年的旅平險給我看。
這樣你懂我為什麼要舉旅平險的例子了嗎?



Elvis Chao wrote:
保險是個好東西,我就是很喜歡保險才去瞭解更多,但保險公司是要營利的,如果保險公司的教育訓練對,為何這麼多人討厭保險?為何保費滲透率全世界第一,保額卻低的可憐?這問題出在哪?


原因根本不是定期險跟終身險的差別,
而是保障型跟儲蓄型的差別。
台灣人愛存錢,買的保險有一半以上都是儲蓄險。
這才是保額過低的主要原因。



Elvis Chao wrote:
觀念正確很重要,當然很主觀阿,我當然也知道順著客戶的意賣他想要的最容易…而且客戶還會覺得業務很專業,溝通起來很舒服呢…
問題是專業的從業人員不就是要能教育客戶嗎?


要教育客戶的前提,
是你真的了解客戶的需求在哪,
而不是用你的需求當成客戶的需求。
你覺得定期險便宜保障又高,
那是因為你站在你自己的角度來看,
客戶的角度未必跟你一樣。
我也不是說不能推定期險,
但是最起碼等你先了解你的客戶後你才有辦法推薦適合的商品。
Know Your Customers很重要。



Elvis Chao wrote:
我在前東家待很久呢…都換證了,為何不能批評自己公司?不然都跟客戶說公司好棒棒,所有產品都好棒棒嗎?這不是洗腦什麼才叫洗腦…


沒有說不能批評,
只是你批評的點有點奇怪。
在不了解客戶需求的情況下就下定論,
終身險就是爛商品?
有終身型險種就是爛公司?
難道你們家合作的保險公司只有定期險?



Elvis Chao wrote:
保險是拿來轉嫁承擔不起的風險,手術險賠體外震波當然比實支高,因為沒花什麼錢,有沒有算過手術險總共繳了多少錢?又能賠多少錢?只能轉嫁這麼少的風險沒買也不會怎樣的…


請問你了解客戶的能力到哪嗎?
如果不了解,你怎麼知道哪些風險客戶承擔得起哪些承擔不起?
有些人就覺得年輕身體好,就算生病也不會花甚麼錢,
反而老了以後隨便一點小毛病可能都會衍生一堆併發症,
這些可能才是客戶承擔不起的風險,所以才選擇終身險。
你還沒了解客戶,就能確定客戶一定是承擔不起年輕的醫療風險嗎?

gmoney wrote:
保險就像消費者出錢買一塊餅,這個餅由保險費用先分走部分,保險公司行政費用再分走一些,然後業務員佣金再分走一些,剩下的餅才是客戶的。而剩下的餅不是你想吃就隨時可以吃的,要發生風險的人才能吃。


就是因為不是想吃就吃,
所以才有辦法讓需要的人吃。
如果是想吃就吃,那很快就被吃完了,
等需要的人出現,就沒得吃了。



gmoney wrote:
當然買個終身險給子女沒有指腹為婚那麼嚴重,但是想以現在的保險費用基礎去規劃50到70年後的事,其實真的是浪漫了一點。不要說50年,你回推20年前;那時候買個終身險不貴,規劃個終身險或許用個20年到今時今日勉強可行。但那時候的的保費計算基礎是用舊的平均壽命及較高的保單預定利率去推算的;現在預定利率這麼低,還期望現在的規劃50年後還夠用,真的是太浪漫了。


你都知道過去的保單預定利率高於現在,
為什麼卻又期望未來的預定利率能高於現在呢?
過去預定利率8%的時候,大家覺得很低,因為定存利率9% 10%,
現在預定利率2%的時候,大家還是覺得很低。
只能說人性就是貪婪。

夠不夠用是一回事,
也許考慮通膨後會有你擔心的問題出現,
但也不是只有買保險要面對通膨,
你存錢或投資一樣要面對通膨的問題,
如果今天花錢買的保險,在50年後因為通膨而不夠用了,
你能保證你今天把同樣的一筆錢存下來,在50年後就一定夠用嗎?
考慮現在的利率後,這才真的是太浪漫了吧。



gmoney wrote:
回家檢視一下自己的保單,假如全是終身險,基本上除了保費貴得嚇人,保障的範圍少得可憐,基本上都需要很多附約來補,那些附約都是定期險啊!目前市面上的實支實付不也大部分都是附約或定期險嗎?買終身實支實付要多少錢有沒有買的人來分享一下保費多少?


你都知道同樣的保障內容,終身險保費會遠高於定期險,
卻不了解每種商品的費率都是經過精算,而且要金管會審核OK才能上架的,
保費比較貴,就表示理賠的機會或是理賠的金額比較高,
沒有哪一種一定比另一種好,而是要看你在意的是哪一部分,
我前面也說了,
如果你在意的是固定期間內的高額保障,
那定期險也許比較適合,
但是如果你在意的是老年以後的風險,
那定期險就無法保障這一塊,只能用終身險來保障,
不然就自己風險自留。



gmoney wrote:
有沒有想過其實你支出的保費其實更多!


這不是問題,
只要能負擔的起就好,
至少現在繳保費好過年老繳醫療費。


gmoney wrote:
是可以先想部分,但保險規劃應該不是最重要的,除非所得真得多到沒地方花。不然存起來買尿布奶粉、教育基金、遊學出國、親子同遊...等。我覺得順序都不低於保險。保險支出會排擠其他預算,而且保險一但開始買,中間要減少保費是有可能產生損失的。


所以我說要先了解客戶的情況才能下定論,
你怎麼知道你上面說的那些東西,客戶都還沒準備好呢?


gmoney wrote:
我相信大部分的商品是中性的,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規劃。但放在您眼前的規劃是依您的預算去滿足最大的保險需求;或是最大化佣金收入?其實這應該是每個SALES的課題,不應該是客戶該煩惱的。


雖然很不想戳破這點,
但是我還是跟你說吧,
以同樣的保費來說,
定期險的佣金率是高於終身險的。
而且終身險只有首年保費有最高的佣金率,
續期保費的佣金率是很低的,
但是定期險因為一年一約,
所以每一年都是以首年保費來算佣金率。
所以如果要達到最大化佣金收入,
那應該是完全用定期險規劃到預算上限。
以上,給你參考。

當然,我支持該賺的就要讓別人賺,
畢竟保險買下去,可能業務員就要服務一輩子。



Elvis Chao wrote:
所以老年的風險無法完全透過保險解決


不只老年的風險,
任何時期的風險都無法完全透過任何一種方式解決。
保險只是其中一種工具,
他不是要幫我們解決所有的風險,
而是幫我們解決部分的風險。
至於我們要用保險解決哪一部分的風險,
那就回歸我前面說的,了解需求在哪。
不要客戶明明是想解決老年的風險,你卻一直推薦定期險種。
也不要因為保險沒辦法完全解決老年風險,就因噎廢食,
就好像騎車戴安全帽也無法完全解決車禍後的傷亡,但為什麼還是要戴?
在能力範圍內,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這就是每個人希望的事情不是嗎?

gmoney wrote:
75歲以後的醫療成本高?基本上75歲以後到醫院去,醫生會積極地幫忙侵入性治療還是規劃安寧療法?這是大家很不願意面對的問題,但是很有機會遇到,真的可以先考慮一下。現在75歲以後發生重大疾病的住院及醫療費用真的會無法負擔嗎?75歲以後的醫療費用希望透過保險完全轉嫁並在50-70年前一次買足,我寧願選擇認真賺錢存錢來應付還比較實際。


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
安寧療法的成本是比侵入性治療還要高的。
為什麼醫生建議年輕人選擇積極性的侵入性治療,
原因在於同樣要把這個病治好,積極性的治療相對的成本更低,時間更短,
而為什麼建議年長者用安寧療法?
原因在於年長者的身體狀況可能已經無法負荷積極性治療了。
以上不是隨便亂說的,
事實如何其實問問身邊有年長者的就知道,
看看家人的醫療費是花在長輩身上比較多還是自己身上比較多就知道了。

另外,買保險不一定是要完全轉嫁醫療費用,
如果當風險發生時,能轉嫁掉一部分的費用,
那也划得來了。
至少原本可能要花一百萬,因為年輕時有買保險,現在只要花五十萬。
有何不可。
當然啦,這只是舉例。
看來終身險及定期險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我們老大已保四年,老二保兩年,目前肚子還有一位,
倘若我在不解約的情況下調降保費,建議從哪方面著手比較好呢?
必竟老大已繳四年,若解約前幾年的錢就付諸流水了,
但肚子還有一個,未來三個的保費就相當可觀,
所以期望能做調整,也順便學習做功課,在老三出生後更能清楚的保險這塊要如何安排

vivian93 wrote:
雖然很不想戳破這點,
但是我還是跟你說吧,
以同樣的保費來說,
定期險的佣金率是高於終身險的。
而且終身險只有首年保費有最高的佣金率,
續期保費的佣金率是很低的,
但是定期險因為一年一約,
所以每一年都是以首年保費來算佣金率。
所以如果要達到最大化佣金收入,
那應該是完全用定期險規劃到預算上限。
以上,給你參考。(恕刪)


其實您說了很多東西,就這段論述最讓我疑惑你是否是保險從業人員?
假如是,我要說你真的很敢講!

假如不是,而您論述又為真的話,請問為何現在保險出單主約都要搭終身的險種?
假如保險公司賣定期險比較賺錢,為什麼不要直接附約出單就好?
或是大部分險種都設計定期險即可,客戶繳的費用少然後公司利潤又高,
這不止雙贏,全世界都贏了!

今天保險從業人員同公司做個5年算久了,
我們假設一下五年內賣一張終身醫療與一張附約的醫療險比,
哪一個規劃佣金收入五年內收得多,哪一個規劃客戶繳得費用較多,哪一個規劃保障高?
我手上沒有佣金表但答案很明顯,有興趣GOOGLE一下資料一堆,以下提供一個。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m/GArticle.aspx?id=ARTL000060032

vivian93 wrote:你都知道同樣的保障內容,終身險保費會遠高於定期險,
卻不了解每種商品的費率都是經過精算,而且要金管會審核OK才能上架的,
保費比較貴,就表示理賠的機會或是理賠的金額比較高(恕刪)

很抱歉我不管怎麼看都是定期險繳得少賠得多,而終身險確實是保費比較貴,理賠的機會基本上跟買哪種險種無關,只要肯賠就好!

再來談75歲或高齡的保險需求,台灣的健保真的很不錯(假如不倒的話),各種重大疾病的給付基本該有的都有,外國人士都特地回來繳健保費就可得證。而我舉那個安寧療法的例子,可能是我說明不夠清楚,因為我說了很多人無法面對與抉擇,所以我沒講太直接。白話一點就是今天我老了以後,不氣切不插管不接進階維生設備,痛的時候給點嗎啡,頂多住個單人房請個外籍看護,能花多少錢?扣除有勞保或公保的死亡給付,能再貼多少?年輕時多賺點隨便都COVER過去了。真的以為人會老了死不了嗎?我覺得那是叫保險話術,真沒錢沒得講就乖乖等死,有錢你插一堆管子在那撐有意義嗎?真有保險幫忙撐也多撐不了多久,拖垮我的子孫而已。

vivian93 wrote:你都知道過去的保單預定利率高於現在,
為什麼卻又期望未來的預定利率能高於現在呢?(恕刪)


利率目前是不好,但3-50年都維持目前的低利率,假如您能預測基本上彭總裁接班人應該找您來擔任,目前台股也漲物價也漲,為什麼利率不能漲?影響利率的因素太多,很難在這邊說明,但假如3-50年內的平均利率有3-4%左右,最近買的終身險會讓保險公司笑呵呵我是確定的!

vivian93 wrote:所以我說要先了解客戶的情況才能下定論,
你怎麼知道你上面說的那些東西,客戶都還沒準備好呢?(恕刪)


基本上有人問小朋友保險規劃時,我都推薦去參考另一版的資訊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5&t=4618096
這個保險規畫理念我的認知是來自一位醫生,MY83保險網裡有一些資訊,有興趣可以去參考。醫生在台灣基本上算高資產客戶了,大部分的人與醫生收入差遠了,醫生都以定期險或附約來規劃子女的保單,請問原因為何?他省這些錢要做什麼?

當然這些理念也要能接受的人才會接受,我單純提出我個人對保險的見解,您一樣可以完全否認我的意見,但假如能說明一下您的見解,相信真理會越辯越明
完全忽略掉貨幣時間價值,算加總當然比終身貴= =利息呢?

保險公司的KYC指標就是要榨乾保戶的預算,能挖多少有多少…別搞笑了,保障根本不是保險公司在意的!

有錢人是不需要保險的,需要保險的人當然是越大的風險越沒辦法承受,何來需求不一樣?是沒跟客戶溝通清楚風險在哪吧?要話術客戶我也不會學比你少啦…

不是只有買儲蓄才保額太低,不然你說說看你客戶壽險件均保額多少?重大疾病規劃多少?殘廢失能保障規劃多少?

重點就是終身險導致保額通通做不高…下一秒的風險都轉嫁不了,想到終身去…觀念不對只有被當肥羊的份…

建議書秀出來看就知道了,我給你四萬預算,我用兩萬預算就好,看看客戶怎麼選,要不要試試?

旅平險跟意外險內容本來就不一樣,也不需要比較…是你抓出來比保費-.-我說一樣用一年期來比,你又換個說法,很愛轉彎耶

現在比較的是終身跟定期的差別,你抓兩個都是消費險但內容不一樣的來比較是在比什麼…

都是金管會核准的商品,但就是因為終身才貴,不是保障比較大,鬼扯膩…

就跟你說在保險業連業務資訊落差都很大,去看看保險公司給保經的佣金表吧…

終身跟定期佣金都不是你講的那樣,商品設計出來時附加費用就在上面了,有許多是在保險公司沒發出來,不代表它不存在,你這麼喜歡被保險公司剝削我也沒辦法…

定期險佣比較高?我真的笑了😂你來賣賣看

Elvis Chao wrote:
光一句旅平險比意外...(恕刪)


光一句旅平險比意外險便宜就該打屁股了………一樣是定期的消費險,旅平險買一年的保費比較意外險便宜?

保險是個好東西,我就是很喜歡保險才去瞭解更多,但保險公司是要營利的,如果保險公司的教育訓練對,為何這麼多人討厭保險?為何保費滲透率全世界第一,保額卻低的可憐?這問題出在哪?

觀念正確很重要,當然很主觀阿,我當然也知道順著客戶的意賣他想要的最容易…而且客戶還會覺得業務很專業,溝通起來很舒服呢…

問題是專業的從業人員不就是要能教育客戶嗎?

我在前東家待很久呢…都換證了,為何不能批評自己公司?不然都跟客戶說公司好棒棒,所有產品都好棒棒嗎?這不是洗腦什麼才叫洗腦…

保險是拿來轉嫁承擔不起的風險,手術險賠體外震波當然比實支高,因為沒花什麼錢,有沒有算過手術險總共繳了多少錢?又能賠多少錢?只能轉嫁這麼少的風險沒買也不會怎樣的…

----->
這樣說好了 首先您跟小弟一樣都是認同保險因為去賣保險 且更深入探討保險這個東西 我們有共識

可是您有句話 個人覺得真的是有點過度牽拖給保險公司了,甚至是欲加之罪
就是"如果保險公司的教育訓練對,為何這麼多人討厭保險?為何保費滲透率全世界第一,保額卻低的可憐?這問題出在哪?"


1.客戶討厭保險多半是因為遇到不好的業務(只想賺錢不想服務的,不然就是對理賠不滿意)而產生的 根本跟保險公司教育訓練無關
,小弟服務客戶至今,客戶抱怨的罵的幾乎都是業務 沒聽過客戶抱怨保險公司教育訓練的= =

2.保額低是保險公司的錯? 這更是無法自圓其說,保額低有兩種狀況一是客戶預算有限 二是客戶規劃方向錯誤(因為台灣人愛存錢
,所以很愛買儲蓄險,可是卻忽略了壽險的重要性,那一但離世後 當然理賠的保額少的可憐)
甚至也可以說是多數業務 也拼命叫客戶買儲蓄險導致的
...............................................................
專業人員的確該適時的教育客戶 但是不能帶有個人太過主觀的自我意識
您似乎在這點上 似乎就把終身險跟定期險兩者的界線 劃分的有點離譜了 好像就只有定期顯是每個客戶需要的 終身險是完全不需要

試著想想 若您是客戶 如果您的業務今天這麼強勢的想主導校正您的觀念時 您做何感想?
我想即便業務是正確的 您應該也會很想叫他走 (因為給錢的是我,為什麼我一定得聽你的)
...........................................................................
離開前公司後就到其他公司大肆批評,這樣有比較好嗎?
那是因為您是在保險業 才能批評得如此一派輕鬆
但如果是在其他產業,哪個老闆會喜歡會想錄用只要轉公司就拼命謾罵前公司的員工?
況且 我上述有提到了 我有說沒有哪家保險公司或哪家保經代公司的任何商品或商品組合一定完美無缺的^^"

再者 您也沒實際回答我的問題
您所謂的保險公司洗腦話術是甚麼?
是您說的保險公司都教業務說自己公司商品最好?
小弟在公司至今 好像沒碰過公司教育訓練這麼教過^^"
頂多會告訴我們說 要自己先認同公司商品才能去告訴客戶公司商品對客戶的立基點為何 進而讓客戶信服而購買

難道保經代公司在做教育訓練時 不會針對其下代理的保險公司商品進行整體搭配說明後希望業務去做銷售嗎?

保險公司這樣被說成是洗腦? 那我看保經代公司應該也是了

全世界有哪家公司在做教育訓練時會告訴業務不要認同自己公司的商品後去做銷售的呀^^"

..............................................................................
而手術險是否需要 這真的沒有絕對的 但您又是從保費上去論述這險種存在的必要性?
做保險規劃在您眼裡似乎就只有"錢"這個癥結點的樣子

以小弟來說好了 我就有買終身手術險 當時家人幫我買的 一年保費2300 繳20年保終身
總繳金額4萬6 我在繳費期間內動過2次手術 公司兩次加計共理賠金額超過5萬了
而後續還保障終身
那請問您怎麼說?
小弟跟爸媽都覺得當初保的很值得

真的不要太過將自己的主觀意識 強制灌輸給客戶 因為您不一定對 客戶也不一定非得聽你的不可
就算是年資不淺的業務也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