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 2013年12月9日 下午5:02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每年8千多萬的津貼分給725人,一年下來每人多領了12、13萬,比一般人的年終獎金還多!」台聯立委許忠信9日召開記者會,質疑金管會提供的人才補貼過於浮濫,明明只有144人需加薪,金管會卻加到725人,增加國庫負擔。金管會主秘林棟樑解釋說,此特別津貼是吸引人才誘因的必要政策,刪除恐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金管會成立之初,為了吸引中央銀行或中央存款保險銀行的人才,特別提供補助津貼,以平衡政府機關與高收入的民間企業人員薪資差異。但台聯立委許忠信指出,此補貼經過數次調漲,已高出民間待遇約1萬元,再加上公家單位的月退俸,等於是讓他們享有雙倍紅利。
依照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100、101、102年度金管會的實領薪資比一般私人的金融及保險業人員都多上將近2萬元,平均為9萬9千多元。「違法裁量不能構成信賴保護原則。」許忠信表示,雖然這些預算是當時承諾央行借調人員所提供的補助,但現在的時空背景已不適用,即使廢除也不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許忠信說,當初央行、存保等單位被迫降薪借調的人員已回到原來單位,但金管會仍持續在每年的金融監督管理基金編列特別津貼,共8691萬元的預算,「儘管當初撥款的理由已不復存在,金管會和行政院仍沿襲不當陳規,違法裁量高額薪資。」許忠信表示,將在財政委員會上提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的修正,以免增加國庫負擔。
對此,金管會主任秘書林棟樑回應道,此一款項非違法裁量,而且有法有據,「當初有198人從國營事業借調來金管會,如今仍有144人還留在原單位,加上金管會其他部門的同仁共有725人。為了讓各階層的人員都有平等待遇,才會整體提高薪資。」
「國外金融人才的薪資都是台灣的好幾倍,如英國、香港金融行政單位的主管年薪都超過2千萬。」林棟樑強調,行政機關在薪資上必須要與國營事業或私人企業平等競爭,才有足夠誘因吸引人才。然而許忠信認為,國外的薪資水平本來就比較高,不能相提並論。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才警告業者不要搶賺類定存保單「停售財」,保險局昨(10)日無預警請主要銷售公司到板橋個別「喝咖啡」。
據了解,金管會保險局官員昨天並未對被約談公司表達新指令,但要求相關公司必須再補提資料,不排除在綜覽全局後,發出新一波管制令。
因應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明年美元保單保費至少上漲5%,不少壽險公司將12月重頭戲放在搶倒數一個月的「銷售黃金月」。除國泰、富邦、新光、中國信託等壽險公司都推出短年期繳的美元保單,三商美邦、遠雄等壽險公司也在上周推出二年期繳費的美元終身壽險。
金管會上周五緊急發函相關業者,要求商品及行銷主管統統10日到金管會報到。這次約談的重點是了解各家公司近期繳費三年以下的美元保單銷售狀況及風險控管,故各公司必須檢附美元保單銷售金額,並說明為何要銷售美元保單、銷售產品有無考慮到公司經營利益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表示,類定存保單會讓「保險變得跟存款很像」,過去這段期間,壽險公司賣太多「存款性質重」的類定存保單,應該適度導正。
這是曾銘宗首度對壽險業銷售類定存商品表態,他說,保險局打算明年起,拉長利變年金資金閉鎖期、提高躉繳型保單保費,並且禁止保險商品的「超額利潤」,以免壽險業以這些「利潤」養肥「通路」(即銀行)。
至於利變年金資金閉鎖期,會自現行3年拉長到6年或10年?曾銘宗表示,保險局正在研議,應會很快定案。
保險局鐵了心「消滅」類定存保單,引發保單停售效應,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10月壽險業新契約保費進帳8873.17億元,最後2個月在類定存保單停售激化下,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可望衝破1兆元,連續第2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破兆元。
針對金管會將限縮類定存保單,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若保障足夠,保險局不該限制民眾買儲蓄性質較強的保險,且這類型保單並非不良產品,不但保本、保障,還有一定報酬,對民眾也不會造成困擾。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認為,壽險業為衝業績,過度銷售類定存保單,對獲利並非好事,他支持金管會管理市場;但建議應採取分級管理,而不是好壞公司一體適用。
彭金隆說,若壽險業者能證明,可有效去化所吸收到的保費,還是應該有銷售類定存保單的自主權。
壽險業11月初年度保費收入初步結果出爐,富邦人壽以164.5億元再度拿回冠軍,國泰人壽則以約150億元緊追在後,中國人壽排名降一個名次至第三。
金管會接連對利變型保單、短年期繳保單祭出管理措施,反倒激出保單停售效應,不管是賣利變保單或美元保單的保險公司,業績強滾滾。
富邦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收入跌到第三名,11月以利變型保單重返榮耀,以164.5億元重新奪回第一名寶座;累計今年前11月新契約保費收入1,834億元,穩居業界冠軍。
國泰人壽上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約150億元。國壽主管表示,11月新台幣保單的商品策略,仍以分期繳商品為主,躉繳保單占傳統壽險保單低於10%;至於美元保單因資金去化沒問題,利潤也不錯,持續銷售中。
據了解,國壽上周推出新美元保單「美鑽」,有機會襄助12月業績再度走高。
中國人壽今年下半年業績大幅走強,受惠於利變保單在銀行通路熱賣,10月新契約保費收入一度晉升市場第二,僅次於國壽。
金管會:寶島債設「三限」 是開倒車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提案,擬對陸銀、陸企發行寶島債,設下「三限」,即限總額、限資金用途、限利率。金管會昨天表示,全球沒有一個資本市場,會限制債券發行利率或發行者的籌資用途,立委這種建議,是開市場倒車。
至於陸企、陸銀發行寶島債總額,金管會已設定短期目標就是100億人民幣。
立委大肆抨擊中國建設銀行刊登的發行寶島債廣告,出現「島內」字樣。金管會表示,已請櫃檯買賣中心發函給建行台北分行,並請他們提出說明。金管會表示,該用語已損及兩岸對等原則,希望陸銀未來勿再使用。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針對建行平面廣告內容,名列祝賀企業的五家公股銀行,均表示事先不知情。
但針對立委建議,對陸企或陸銀發行寶島債設下三限,金管會表示,發行總額已有限制,但全球債券市場「沒人在限制發行利率或籌資者的資金用途」。
證期局只出,債券發行利率本來就是市場決定,拿中國銀行本次發行的寶島債來看,3年期票面利率為3.25%,已高過中國銀行稍早在香港發行的點心債、3年期3.1%的票面利率。
至於盧秀燕要金管會管制,4家陸銀發債取得的資金「不能拿來扶植與台灣有競爭關係的陸企」。官員說,這種建議讓人啼笑皆非,這些陸銀又不受台灣監管,資金運用是要如何管制?
金融業則希望立委別太白目。有大型銀行主管說,台灣正要靠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衝刺商機,但寶島債市場才剛起步,立委卻開始打壓。
銀行說,目前寶島債發行金額僅106億人民幣,但香港點心債到9月底的未償還餘額已高達2930億人民幣,倫敦和新加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更是全力吸引陸銀、陸企去發人民幣債券;銀行說,所有市場都在吸引參與者積極造市,拜託立委不要再搞「民粹」,又讓台灣變得既沒競爭力又沒吸引力。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被繼承人生前投保年金保險,若在身故後,保險公司返還年金保單價值準備金,性質屬於遺留的財產價值權利,而非保險法規範的理賠金或年金給付,不符遺贈稅法第16條第9款的遺產排除規範,因此須併計入遺產總額課稅,提醒民眾申報時,應留意保險給付性質以免補稅遭罰。
台北市國稅局指出,被繼承人甲君,以本人作為要保人兼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購買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甲型),保單約定從投保第10年屆滿時開始給付年金。但如果甲君在年金給付日之前就過世的話,保險公司將返還保單價值準備金。
台北國稅局指出,案例中甲君在投保後一個月身故,以子女作為受益人,申報遺產稅時,將該份年金險保單,以保險理賠金符合遺贈稅法第16條第9款規定,並未計入遺產總額。經過台北國稅局查核後,發現甲君過世時,依照保單內容,還未符合年金保險的年金給付條件,保險公司是返還保單價值準備金。換句話說,該保險給付的金額屬遺留財產價值的權利。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