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指出,2013年在全年總保費收入排名國內第九,成長3.4%,投資型保單總保費收入也創下全年累計第二名佳績,新契約保費收入也成長超過7%。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
安聯人壽今(21)日舉行新商品發表記者會,總經理林順才指出,2013年在全年總保費收入排名國內第九,成長3.4%,,投資型保單總保費收入也創下全年累計第二名佳績,新契約保費收入也成長超過7%。展望今年,他強調,有還本功能的商品向來較受國人喜愛,因此會結合強力發展保障型商品。
同時,安聯人壽也宣布推出「特定傷病健康養老保險」新商品,商品部主管表示,該保單由業務通路開始銷售,反映相當好,接下來將在銀行通路開始銷售,預估也會有不錯的成績,但他也說,未來將會是銷售狀況,再推出無還本功能的保單。同時,業務部主管也指出,該保單銷售比重占了50%,擁有相當好的成績,因此預估還會有更多民眾詢問。
安聯人壽特定傷病健康養老保險涵蓋32項常見特定傷病,持續繳費20年可享有30年保障,罹患特定傷病時一次領回特定傷病保險金同時豁免保費,罹患第一類特定傷病或第二類特定傷病,每年再給付特定傷病生活扶助保險金,最長分別給付10年或5年,保障期滿則可領1.06倍累積已繳保險費的還本金。
台灣失能人口也將從去年69萬快速增加至2031年的118萬,永和耕莘醫院張傑文醫師也提醒,特定傷病如阿茲海默症或巴金森氏症,不僅是患者個人的事,在漫長的疾病退化過程中,將對家庭造成照護上的沉重負擔及壓力,民眾應民眾宜趁年輕健康時,強化醫療保障,讓未來生活隨時有依靠。
原文網址: 安聯人壽強攻保障型商品 還本型最夯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221/327623.htm#ixzz2u0XP2Zpr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
「限制一波波接著來,成本還要再增加多少?保險業真的越來越難經營了。」據了解,金管會保險局3月起規定,消費者購買壽險保額達501萬,若想加碼買壽險,將需進行「生存調查」,若累計投保金額601萬以上須提供「財力證明」。壽險業者無奈地說,在政府一波接著一波的規範限制下,今年營運恐不樂觀。
金管會保險局於去年底要求各保險公司,提供核保規則供保險局審視,據了解,本週保險局已陸續針對各家核保準則提出修正事項,而此次要求各保險公司核保單位增修的方向大約有4大方向,包括財務核保、體檢標準、生調標準、新契約抽樣電訪比率等。
保險局又出招要求保險公司核保單位必需調整核保準則,且2月底前需完成修正,保險業者指出,這些規範都會造成業者成本增加,同時也會造成通路端的困擾,導致銷售難度愈來愈高了,且一旦實施核實率恐要往下降了,經營保險業真的越來越難。
壽險業主管認為,在銷售面一定會受到影響,雖然目前會影響業績的部分,主要是在主管機關規定下,對於商品結構的改變,但該核保增修同時也會對業者造成壓力。「對於客戶來說,影響的可能是心理層面的問題較大」,業者強調,保戶一定會覺得還要提出許多文件覺得麻煩,因此預估業績也會受影響。
此外,也有保險業者認為,該增修案對於無法提供財力證明的的民眾,不論是以先金收支為主的攤販,或是家庭主婦等族群,明明財力不是問題,但卻因為法規限制而無法購買或是手續變麻煩,而生存調查對於單身等族群也會帶來很大的困擾。
此次核保增修4大部分,在財務核保方面,除原訂規定外,另需分保戶之年齡、年收入、淨資產等因素訂出標準,同時若累積同業投保金額601萬元以上的壽險,2001萬元以上的傷害險及旅平險,或累積同業有效保額2501萬元以上者,皆需進行財務核保。
原文網址: 保險局擬增修核保條件 壽險業:今年營運恐不樂觀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221/327429.htm#ixzz2u0bJuQPm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1. 住院天數變少,可以適當的減少醫療險日額額度規劃:
目前平均的住院天數已經下降到大約為13天,如果你的醫療險只有規劃日額的部份,能拿到的理賠金額可能會越來越少。
所以可以適當的調整住院日額的規劃,將保費支出移至可以轉嫁醫療花費的大宗–雜費開支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根據收據所載的支出補貼損失。
2. 自費項目變多,可以提高實支實付醫療險去因應:
二代健保實施後,由病患自己負擔的自費/額度都可能項目變多,另外,醫療方式不斷進步,很多新型態的醫療方式不斷出現,病患可能需要自費才能使用新的治療方式。通常這些自費就是醫療費用負擔的大宗,所以應該為自己規劃實支實付醫療險來幫忙。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住院醫療花費裡,病房費佔26%、手術費佔9%、其他雜費佔了64%)
3. 檢查目前的日額/實支實付醫療險是否理賠門診手術?
許多過去可能要住院才能完成的手術,現在都可以在門診完成了,所以保戶們要注意自己購買的日額或實支實付醫療險有沒有明確寫出會給付門診手術?要注意的地方包括a.若不在手術表內的門診手術,保險公司怎麼賠? b.實支實付醫療險的門診手術,是賠門診手術的手術費本身?還是也包括門診手術衍伸的雜費?
4. 利用一次性給付的重大疾病險或新式型癌症險轉嫁龐大醫藥花費:
重大疾病險以及新式癌症險的理賠方式是在事故發生時,理賠一筆理賠金,讓病人可以較靈活的運用、提高醫療品質。現在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罹癌,罹癌率之高以及罹癌後龐大的醫藥花費,真的值得在健康時花點時間研究瞭解,幫自己做好癌症保障,至少在不幸罹癌時可以讓自己的充裕的資金抗癌,也不至於讓龐大的花費拖垮家人的生活。
文/吳志一
金管會執行金融監理的強度愈來愈強,過去經常被批評只重除弊不重興利,最近PChome董座詹宏志更重批金管會,引起金融業暗暗叫好,行政院更為此舉行跨部會議,金管會除強化金融監理外,實應加大對產業興利的腳步。
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 )董事長詹宏志6月7日舉行記者會,重炮抨擊金管會不肯開放非金融業從事第三方支付的儲值等業務,是一種不用功、怕責任、寧可掐死業者絕不開放的態度,並以重話批評「有政府如此,何須敵人?」
詹宏志的反擊動作,看在金融業者的眼中,莫不暗自歡呼著:「終於有人敢大聲怒斥金管會,說出金融業者多年來被壓抑的真心話。」
不過,這些金融機構也都很清楚,批評金管會這件事,只有大型、非金融業者能做,金融機構只要敢公開評論金管會的政策,後果恐怕不是一時,是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後遺症。
誰敢批,誰就黑!
蔡萬才、蔡友才都領教過
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2010年經典的一句「小小金管會,會不會管太多」的發言,讓富邦金控「黑」了3年,大陸布局從買香港港基銀行,透過香港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去參股廈門銀行的創意行動,一路遭到政策性阻撓,金管會的兩岸法規中也不乏「富邦條款」,硬是讓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親自到金管會道歉,收回小小金管會的發言,且舉凡大事必須先向銀行局報備、溝通,也因此這回要併購大陸華一銀行的行動,才能比往常順利。
在2011年某次金管會舉辦銀行研討會的場合,銀行局長桂先農面有得色地宣布,銀行前11月獲利賺了192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隨即發言,指資產報酬率(ROA)、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根本還未達2003、2004年水準,說獲利創新高是「關起門來安慰自己」。隔日媒體大作,金管會高層即指示,下次公開場合不必特別點名蔡友才發言;從此只要報上出現不具名銀行業者批評金管會政策的發言,都被懷疑是某公股大老所為。
對於蔡友才的愛發表意見,甚至打行政訴訟,狀告金管會對兆豐金投資台企銀的股份未及時賣出的處分,並不合理;但最後兆豐金並沒有贏,且海外布局也受到阻礙,最後也得乖乖照著金管會的指示,將台企銀的股份信託出去,換來相關解禁。
去年中信金控大少辜仲諒要結盟買壹傳媒,金管會也立即跳出來強調「媒金分離」,硬是把在中信金完全沒有任職的辜仲諒當成金融業者限制,金管會也說,辜仲諒是時任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的兒子,父子視為一體,辜仲諒要買媒體的行為,視同辜濂松的作為,一律要受限,同樣逼得辜仲諒親自到金管會說明,降低持股及出資金額,最後收購案也以破局作收。
罵愈多,罰愈重?
金檢大權大手,可大可小
但現在最悶的,莫過於去年歡歡喜喜宣布,以一億元買下紐約人壽的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原本以為金控版圖終於可以擴展,有銀行及壽險雙核心,獲利能量可遠遠超過哥哥吳東進的新光金控。但這項併購案硬是被金管會以種種財務理由駁回,其中一項理由即是彰化銀行遲遲未能併入台新金,造成財務槓桿過高,不宜再併其他子公司,也逼得台新金一度走了險棋,公開宣布要讓台新銀併入彰銀,但也狠狠的被財政部拒絕,再吃金管會駁回紐約人壽案後的一記重拳,打得吳東亮有苦說不出。
同時,市場上也流傳著金管會內部有「黑名單」,對於一些愛透過媒體放話、意圖影響金融政策方向的金融機構,會特別檢視其申請案,也會特別強化其各項內稽內控的要求,任何疏失只要被扣上內稽內控有問題,處罰就可大可小,就看金管會的行政裁量權。(本文節錄自427期財訊雙週刊)
.
勞退自選商品 將修法上路
中時電子報作者: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2月26日 上午5:55..
.
.
.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勞工退休金自選平台最快明年上路。勞動部昨(25)日已與財政部協調相關稅制申報,預計近日就會將勞工退休金條例修正案送交行政院,希望分階段開放勞退金自選平台,第一階段將是勞工自願提撥6%的部分,可以選擇要放各類定存、保單或基金商品。
目前雇主每年替勞工提撥6%的退休金,一年約1,200∼1,300億元,都是放入勞退基金操作,原本法規允許的企業年金保單,但因承作門檻過高,要求保險公司要保證一定的投資績效,法規上路至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選擇企業年金保單,現在國內也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推出勞退企業年金保單。
為因應未來老年化社會,鼓勵勞工趁在職時多提存退休金來累積退休資產,勞動部與金管會共同規劃推動勞退制度修正案,希望在立法院這會期內將修正案送到立院,但由於這會期的優先法案都已排定,所以勞退條例修正最快可能要下半年,之後才能公布相關子法及審查各類可能的金融商品。
目前僅30多萬名勞工有自願提撥退休金,但由於只能選擇政府的帳戶,目前保證報酬率為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僅約1.3∼1.4%。未來若修法完成,將會開闢勞工退休金自選平台,上面會有經金管會、勞動部等審查通過的金融理財商品,如銀行的人民幣定存、美元定存、投資型保單、基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