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其實跟生活習習相關,而大部分的人都將理財定義為投資。
它可能是一種生活態度,也可能是一種習慣,也可能是一種信仰。
例如選擇極簡生活,生活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它是省錢也是存錢也可能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你沒有錢時,你要想辦法擠出錢來投資,在我比較辛苦的階段我真的是這樣子做,所以我跟先生曾經因為用錢的看法產生的差異而引發爭執,在經濟進入穩定期,我現在是抓大放小,否則為了錢而吵架,感情也會很快就消耗掉。
生活漸漸進入穩定,學習怎麼花錢,不再一昧追求最高CP值,或最便宜就好,45歲前好好存錢,45歲後好好花錢,而我現在介於中間,怎麼在存錢跟花錢之間取得平衡。
賴小淇 wrote:
理財,其實跟生活習習...(恕刪)
存錢理財沒有錯~~~
但是方式可能會有問題.............理財or累積資產, 只有省錢一途嗎?
你每天少喝一杯咖啡絕對不會變成有錢人, 十年後也是買不起2000W的房子
但是如果夫妻雙方互相支持且各自在工作上努力, 說不定某一個升職or跳槽到一家好企業, 年薪馬上多30萬, 這比你每天花心思去找最便宜價格的東西, 不上館子只吃自己煮, 或是不買車不搭 TAXI, 導致每次都要多花一二個小時到某處而讓夫妻之間吵架, 無心在工作上 來得好......
開源節流.....先開源再節流..................水管小, 後面再如何節流也累積不了多少, 水管大, 你才有資本用節流方式存下很多
一般人每個人or每個家庭其實每個月固定花費差異不大, 水電瓦斯與食物等等其實差異不大, 假設很省可以控制在一個月花3W, 週週上館子的一個月可能4W
但是夫妻薪水加起來一個月只有6W的, 很省方式但是常吵架的一個月可以存下3W
如果夫妻薪水一個月合計10W, 用奢侈一點的4W花費但是兩人生活愉快, 一個月卻可以省下6W
賴小淇 wrote: 生活漸漸進入穩定,學習怎麼花錢,不再一昧追求最高CP值,或最便宜就好,45歲前好好存錢,45歲後好好花錢,而我現在介於中間,怎麼在存錢跟花錢之間取得平衡。
理財,其實跟生活習習相關
而大部分的人都將理財定義為投資。
它可能是一種生活態度
也可能是一種習慣
也可能是一種信仰。
...(恕刪)
>>>
的確如此
對於CP值
生活上,我喜歡耐用、好的東西
所以我會買品質好
但也許貴-點的東西
然後可以用很久
所以我的衣櫥裏
許多都是已經穿十多年的衣服、鞋子
車子也都至少用十多年,不能用了才更換
房子也是一開始就找𠕇自己的地
可以自己翻修的透天
不用換屋需求
理財投資也是
列入觀察名單的股票
我也常做cp值比較
把股價相近的股票
從產業發展
毛利、營業淨利、ROE、配息政策等
--比較
做為汰弱留強的方式
我45歲因為失業才重拾股票投資
人生中存到錢的年齡
是25-30歲間
這期間存到了買房子的頭款(貸250萬)
30-45歲間因爲買房、結婚、生子
都存不到什麼錢
好好存錢'往往就會有一筆大額支出出現
然後就-直在生活的泥沼中上下浮沈
45歲後開始投資股票
存股十年
現在才稍微寬裕-點
花錢的習慣,並沒有改變
所謂好好花錢
就是維持自己心安、喜愛的方式
習慣成自然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