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的一張銀行推的商品
主打兩年繳完費用
他的身故保險金跟解約金蠻有趣的
問了,理專才說,這商品,活著的話,要到四年持平,四年內解約都是虧,
我忘了問,幾年後,領到的總金額才能跟現有定存一年利率1.4%持平(過了這一年,才是真的有賺到利息差)
我數學不好,有人知道嗎?
謝謝
——————————
今天發現,一年定存利息1.465,所以,要追更多年了...
銀行推的商品,求解
文章關鍵字
建議不要買...理專都跟你說前面會虧了,幹嘛買?
小娟1724
前四年會虧,還是我看到解約金問的,這個理專,都講好的,其他等你問,感覺很不好
銀行推的商品我都不看.... 那麼好賺他為何要推給你??
小娟1724
我還認真給他算了算,但數學太差,算不出來
小娟1724 wrote:
今天收到的一張銀行推...(恕刪)

你這個要比的是,幾年之後,年化報酬率可以追上1.4%。一般來說,要很久很久🤣
我今天很忙,再找時間幫你算~
rock255
沒意外的話.通常要15-25年才會追得上.
第1年繳 a: 999600*(1+1.4%)^10=1148698
第2年繳 b: 999600*(1+1.4%)^9=1132838
a+b=2281536
簡單算法10年後解約可以拿到228w就符合1.4%
小娟1724
也太久了吧,而且我剛看了一下條約,現金給付的利率是跟之後利率浮動的,意即,還要算進之後如果降息的利差風險
這個商品是一般人俗稱「儲蓄險」的台幣計價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

2022年1月以前,台幣存款利率很低很低,保險公司的台幣儲蓄險相對比較之下,每年從保險公司領到的錢比存款利息多。

但是2022年臺灣央行開始升息(雖然沒有美國聯準會升的多),台幣存款利率變高了,所以保險公司的台幣儲蓄險相對比較之下,吸引力降低了。

儲蓄險的本質是「保險」,也就是「壽險」。如果樓主還年輕,沒有財富傳承給子女的需求,不見得需要買儲蓄險(壽險)。

會買的,通常是想要強迫自己儲蓄,不要一有錢就每年出國旅遊、每年換新手機、每年買新包包,把錢都花掉、沒有存款的人,比較適合。

或是年紀越來越大,想要透過保單傳承財富給子女的。

或是年紀不大,但擔心自己中、壯年突然意外死亡(過馬路在斑馬線被公車撞死,搭火車過山洞被工程車撞擊出軌致死、出國旅遊染疫致死......) ,想留一筆保險理賠金給家人的人,比較適合買。

小娟1724 wrote:
今天收到的一張銀行推的商品
主打兩年繳完費用
他的身故保險金跟解約金蠻有趣的
問了,理專才說,這商品,活著的話,要到四年持平,四年內解約都是虧,
我忘了問,幾年後,領到的總金額才能跟現有定存一年利率1.4%持平(過了這一年,才是真的有賺到利息差)
我數學不好,有人知道嗎?
謝謝
優質配息ETF抱緊處理,當股市包租公。
小娟1724
我一看到那個身故可領的錢,也是直接想到跟你一樣的地方去了,哈哈哈
trumandream
對,這類商品的本質是保險,原本就不是投資理財用的,但保險公司和金融業為了業績,就拿出來推銷販售。
小娟1724 wrote:
幾年後,領到的總金額才能跟現有定存一年利率1.4%持平...(恕刪)

稍早以前的儲蓄險,大約7、8年吧。
現在保險成分較高,儲蓄利益變低,大概都要10年以上。
這種只能拿閒錢買,熬久會贏定存一點點。
小娟1724 wrote:
今天收到的一張銀行推...(恕刪)


最後的生存金累計加上B+F那欄的解約金
就是是你獲利了結的總額
所以大概要15年左右才會有你說的利率
我只是大約算
現在就是
1.財富分配、繼承、稅源準備
2.具保本字眼的人情保單
這些客人不會在乎孳息能力或是額外的槓桿保障
===============================
基本上不管利息升降,保險公司要做出打敗定存單的保本商品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就像以前一年期到期躉繳簡單明瞭
現在主要是抑制保險公司持續吸收金融存款
=====================================
題外話的是
你乾脆他媽的帶種一點宣布銀行不准行銷任何"理財商品"不就得了
銀行大部分的人力都虛耗在理專挪用客戶款項與舔美無限上綱的防制洗錢上面
客戶有無洗錢或逃稅及不法交易,銀行根本心知肚明,只是這些客戶泰半是衣食父母
只能輔導規勸窗飾,沒有利害關係的洗錢戶老早就清乾淨了
pigstand wrote:
你這個要比的是,幾年...(恕刪)

資料不足,只能幫你算到第10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