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2022)年有2357萬2055筆戶政資料,驚傳遭到外洩被駭客放到國外論壇上兜售,引起社會譁然,就有一名從事科技業的男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花了16萬買下全台國民外洩個資,最後遭檢調緩起訴1年,並須支付公庫50萬元。

去(2022)年10月,檢調發現有暱稱「OKE」駭客,以美金5000元(約台幣16萬元)價格,公開兜售台灣2357萬2055筆戶政資料,當中包含了身分證字號、姓名、出生日期、住處、婚姻狀況等個資,並要求以虛擬貨幣作為付款方式。

經追查後發現,這些外洩個資大多是2018年4月以前的舊戶役政資料,且該名駭客為中國人士,我方已對其發布通緝並追查成交紀錄。

沒想到一查發現,台灣1名年收入數百萬、從事科技業的鄭姓男子,透過我國ACE王牌虛擬貨幣交易所,以相同價值支付4999.2顆泰達幣,將所有國人外洩個資全買下。

檢調依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罪鄭男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他到案後聲稱出於好奇,單純想試試是否真能購買個資。

由於鄭男未將個資作為非法用途,事後也自願同意刪除這些非法檔案,不過因違法蒐集個資已經損害國民隱私權,檢方審酌其並無前科,給予緩起訴處分1年,但必須支付公庫50萬元。

至於國人們這2357萬2055筆戶政資料到底從何流出,是否有其他人涉案,檢調持續追查駭客、買家以及各種不法管道。
文章關鍵字
謝謝提醒
【記者郭玉屏台北報導】台灣人權促進會15日前往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內政部提起請求公開個資外洩相關政府資訊的行政訴訟,盼法院能基於機關違法,要求內政部公開戶役政系統介接現況等資訊。

自2022年底,出現網站公開兜售2300多萬筆台灣人個資以來,內政部從未向社會大眾舉體說明哪些公、私部門曾參與介接台灣國人的戶役政個資。

台權會說,本次個資外洩規模幾乎涵蓋全體國民,資料詳細程度更包含身分證字號、姓名、家庭成員、戶籍、原住民族身分、兵役別、遷入時間等,理應為內政部管理之戶役政系統內的個資。

2023年3月台權會依《政府資訊公開法》,向內政部申請公開其轄下持有戶役政資料的機關、其分別持有的欄位、曾參與介接戶役政資料的公私部門清單、內外部稽核措施等資訊。最終內政部僅公開提交給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但該報告並未揭露上述任何請求資訊,也未回應各界對戶役政個資的分享與利用等疑問,僅籠統以「偵查不公開」及「有礙犯罪偵查」拒絕公開。

台權會申請公開的資訊,均為一般資訊,即便從未發生外洩事件,仍存在戶政個資依法提供給其他單位之事實,且內政部並非外洩案之偵查機關,不應該濫用「偵查不公開」作為不公開一般資訊的理由。

台權會副秘書長周冠汝強調,隱私權是民主國家保障公民自主性,無憂無懼形成自我、表達意見,並參與公眾事務、維繫民主制度茁壯的基礎。幾乎所有國民都身陷其中,本案牽連甚廣,身處2300萬筆個資外洩風暴的公民之一員,具備釐清與其具有直接關聯的戶役政個資介接情況的知情權。

台權會認為,內政部請正視「政府資訊公開」保障之公民權,並積極面對外洩事件後,更應迫切公開審視的戶役政個資分享利用情況。2024/03/1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