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IVI wrote:
廣告版要等到12月等...(恕刪)
關於第1點,
我看epub格式的中文和英文排版都算正常,
看要不要用軟體轉成epub看看。
TXT只有看過英文的,版面上文字的行高都一樣,看得有點痛苦。
--11/15更新
看word檔時,會有字的間距混亂的情形,有的太擠,有的太鬆。
關於第2點
看中文時,我選了其他字體也會跟你一樣文字會不見;
看英文時,就沒問題,
可能是字型(不含中文字集)的問題也可能是程式的問題。
----------昨天意外發現的..-------------
這裡提供一個自行替換「關機畫面」和首頁下方三本「新書推薦」的作法
在閱讀器連上PC後,可以看到資料夾「.usbsync」
裡面有2個目錄:「poweroff」和「title」
直接把要當關機畫面的圖檔(只要機器支援的都可),
轉成800x600丟入poweroff裡面(原目錄內的請自行處置),
為了避免機器橫直設定和圖檔不一致而變小(不確定會不會有此問題),
建議橫的圖檔也要轉成直式的800x600。
想直接在首頁就可直接開啟書籍(除了那個「繼續閱讀」那本),
請複製epub檔案(不確定其他格式是否可行)到title資料夾內,
並參考原資料夾命名方式,將檔名改為demo1.epub、demo2.epub、demo3.epub,
最好加上封面,封面圖檔請取名demo1.jpg(不然封面縮圖看起來會是一片空白),
然後閱讀器首頁下方的書就換成自己的書。
(不知在連線上書城時,會不會被改掉...這個要小心)
雖然在點入閱讀時,會顯示原有的書名(如:天觀雙俠),
但內文已經換成自己替換的書了。
以上並非透過BUG或改機方式進行,請綠林在開放正式功能取代前,先別關閉這樣的修改法。
----以下是11/14新增的問題-----
我在電腦上以Sigil製作epub,
因為常常碰到電腦看起來OK的文件,
在傳到閱讀器之後,看起來就怪怪的。
所以為了避免機器支援性的問題,
在語法上,都會把Sigil自動產生的語法簡化到最精簡,連CSS都盡量省去,
讓文件能使用系統預設字形。
然後再用Calibre和Firefox的EPUBReader檢查。
[BUG]
1.
Epub中文斜體會變成問號,中英文粗體看起來一點也不粗
同樣檔案用三種軟體看過都可正常顯示
所以應該是閱讀器的問題了。
拍完照再看檔案一次,
斜體變成問號還有兩種情形勒,隨機出現,
原本「斜體」的字樣,
有時候是全部變成問號,例如:「??」
有時候只有第一個字變成問號,但後面的字並沒有斜體,例如:「?體」
下面是我製作的測試檔,文字有用CSS和html兩種
附加壓縮檔: 201111/mobile01-f14599e9175deed4cb46d14142100790.zip

2.
機器橫直轉動時,版面定位會亂跳
例如,原本橫看的時候是第10頁的第三段,
結果有時因為姿勢的問題,機器會自動轉直看,
然後再轉回來時,畫面就會跳到不同段,
然後就要自己切換幾次畫面。
關於這一部份,至少該讓畫面顯示出的第一段一樣。
(而且橫直切換有時很靈,有時會卡住,但找不到很確定的再現方法)
另外就是,檔案關閉時,系統自動記錄的「上次瀏覽位置」常常和實際不同,
所以每次都得用「書籤」功能才能回到上次實際看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系統可能只記錄看到「第幾頁」,
但考量6吋800*600的機器上要用整頁模式看文件,
除非原本的字非常大,不然為了避免看小字太吃力,
一般會用其他文字大小的模式看,此時畫面只會顯示一頁之中的幾"段"。
像我閱讀時間挺破碎的,加上機器又沒有鎖定功能,
所以會常常碰到關機、開機重看文件的情形,雖然可以使用書籤來定位,
但書籤多了,還是得回去把舊的去除,不然光看書籤也要翻頁...
既然「書籤」可以記錄實際瀏覽時的位置和段落,
建議參考「書籤」的作法,修改程式中的「自動記錄」功能,
讓使用者於繼續閱讀時,可以有更順暢的閱讀感。
[其他]
1.
我替幾份epub文件製作封面,
結果電腦看正常,但閱讀器的縮圖無法顯示。
所以就將封面改放到第一頁,用電腦看也正常,
但閱讀器看會太大,而在閱讀器瀏覽檔案的縮圖上,
圖示上只會顯示部分的封面。
後來將圖檔縮成800*600,重傳到閱讀器,
發現系統縮圖還是顯示舊的圖片,
最後只有改檔名,系統縮圖才會更新。
然後在開啟時,不論怎麼切換,封面就是無法滿版,
旁邊就是會留白框。
不知閱讀器對於閱讀epub或其他文件,
有沒有什麼格式上的定義?
例如:閱讀器周邊會留多少pixel給系統顯示用?
(右邊可看到系統會顯示類似頁碼的東西,有時還會遮到文字)
書本圖片解析度最好是多少?
2.
在「圖片」會把系統內所有的圖片檔案展開,全部排列出來,
在「書庫」則是要自己一個個進去資料夾找尋書籍檔案,
然後閱讀器還有個檔案功能,就類似電腦的檔案總管。
建議該弄個「書架」「畫架」的系統,讓使用者指定存放書籍、圖片的目錄有哪些,
然後系統就把目錄內合規格的檔案直接放到書架/畫架上。
可以參考其他家閱讀器,或電腦上picasa的顯示方式,自行想一套讓使用者能方便操作的系統。
3.
之前有些地方不太好按,或者不靈敏,
用了那支送的觸控筆還是一樣...
在別人的手機用起來卻很正常,
看來是觸控面板的問題了
gamerqq wrote:
另外請問 ezread touch 的面板是否為最新的 e-ink pearl ?
官方網站上的影片看起來,e-ink pearl 堅固異常。
http://tw.eink.com/rugged.html...(恕刪)
在我的另一個討論裏有提到,
它的螢幕畫質及對比明顯比它前一代的精靈機和天使機要好,而螢幕表面也硬許多。
可是在綠林的規格中,並沒有提及它是否為E-Ink Pearl。
不過我猜可能不是。因為如果是的話,廠商一定會特別拿出來強調才對。
heuynish wrote:
看了各位分享不少奇怪的 bug , 總的來說, 大家還是很推薦這台嗎?...(恕刪)
我自己也在本討論及另一個討論也抱怨這台的bug及一些缺失。但總體而言,這台的還是值得買的。
它可能拿來看有圖表的PDF不方便,但拿來看一般純文字的著作或小說其實很不錯的。
今天用word做了一個測試檔,
測試目的為:
1.閱讀器是否能正常顯示word的各種標示?
2.閱讀器是否能顯示word內嵌字型(在此使用標楷體)?
3.確認PDF版面
最初設計的檔案在電腦上看是長這樣:

後來為了做PDF版面測試,又做出加上「頁面邊框」,
還有利用繪圖功能的方塊,在A4最外圍劃上一圈框線。
然後測試邊距大小會不會影響PDF在閱讀器中的呈現,
在不改變文字大小的情形下,將文件由A4縮小為A5尺寸。
前前後後總共弄了13個檔(DOC、PDF、htm各有多個)來測試
照片沒有很用心拍,糊糊的,請見諒。
---------------測試結果(很多結果的畫面一樣,所以不重複貼了)---------------
不管弄了幾個版本(無邊框、有頁面邊框、有頁面邊框+繪圖邊框、內嵌字型、A4、A5),
在閱讀器上開啟word檔都是長的一樣

接下來是PDF的部分,下面的畫面是DOC有「頁面框線+繪圖框線」
內圈的部分就是word的頁面框線,外面那一個黑圈的,就是繪圖框線
可以看到接近滿版,但因為word預設邊距不小,
所以頁面框線到文字間有不少空白
12點的字,看起來略小
以下為「整頁模式」+「全螢幕」

打橫的話,文字可讀性會"稍高"些


以下是文字大小不改變,只縮小版面大小為A5,並縮小邊距(沒有加框線)
可以看到文字大了不少

打橫的話,字比之前更佳清晰

-----------------結論-----------------
1.閱讀器可開啟DOC,但是僅保留純文字排版的部分,其餘測試中設定的格式、標示無法出現
2.DOC內嵌字型在閱讀器無法顯現
3.PDF可顯示內嵌字型,且可調整到滿版顯示。建議可以:
a.在WORD中,將邊距縮小,文字調到14點以上,然後轉為PDF;或
b.文字大小不變,將版面和邊距調小,例如調成A5,然後轉為PDF。
可惜我太菜 沒法評分
只能給你一個讚
我昨天在試著更換關機圖片時
一開始用PhotoScape剪裁再批次轉成灰階
結果放進去都不能顯示
只會出現一片黑...
後來才發現PhotoScape的灰階是用遮罩做的
改用PhotoShop再轉灰階果然就可以了
不過改成自己的照片後
我發現關機後就不會再更換照片了= =
印象中用預設的照片好像一段時間會更換
不知道a大更換後還能自動換圖片嗎?
另外有人有貼螢幕保護貼嗎?
不知道會不會影響觸控
之前看某篇story hd的開箱
那位仁兄說貼保護貼時因為無法反黑讓人很難貼
後來他開了一個全黑的ppt才解
我之前也有試過開背景全黑的doc、pdf均無用
現在如果想要讓畫面全黑倒是可以隨便丟一個全彩的照片到poweroff裡XD
IVIVI wrote:
a大真是太有測試精神...(恕刪)
呵呵,謝謝~
花錢買來的東西,當然會希望他很不錯,
如果可以多找出一些問題,
希望能有助於下一版的韌體更新。
(其實是自己手癢,拿到什麼東西都會這樣測)
關機圖片的話,
我照片只有裁切和resize,沒有改灰階,反正閱讀器自己會轉,
大概丟了十幾張全彩的照片進去,
看起來是閱讀器會從資料夾中的圖片隨機抽一張。
我沒有貼保護貼耶,我覺得應該是不須要吧...
防面板撞到的蓋子或套子倒是比較重要吧,
目前是直接塞包包外側的袋子。
如果要強化保護,可能就塞一塊硬紙板在袋子裡,
放機器時,讓螢幕朝硬紙板,螢幕是內凹的,也不須擔心刮傷。
如果要畫面全黑,丟一張全黑的圖片到一般資料夾就好啦,
然後用「檔案」或「圖片」看(要切「全螢幕」),就會滿版了。
關機畫面換成自己的圖片之後
覺得機器的歸屬感增加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