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527003102-260405?chdtv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是艾瑞•卡爾好友,她提到和作者的相遇來自30餘年前4歲姪子Elbert在美國幼兒園的分享。姪子說,《好餓的毛毛蟲》是在圖書館工作的姑姑給他的生日禮物,有一天他帶著書到幼兒園念給同學聽:「我一邊念著,一邊用小指頭像毛毛蟲一樣在洞中鑽進鑽出,整個教室充滿了笑聲和歡樂的氣氛,終於一隻美麗斑斕的蝴蝶破繭而出,展翅飛翔…同學們在驚喜中大聲拍手。」那份喜悅和驕傲是他一生不能忘懷的記憶,也促使張杏如後來出版了《好餓的毛毛蟲》中文版。
這作者是真的很厲害 創作超過70本書
就以這本繪本來說
故事用「毛毛蟲的變化」帶出各類顏色、食物種類、數量跟時間概念
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呈現方式
把這隻毛毛蟲放大20幾倍 讓小朋友覺得更貼近
而且書中裡面還有發明打洞的遊戲 可以讓小朋友邊看邊玩
小朋友就更喜歡了
大人看了 也會回想初心 想起住在心理面的那個孩子
可以讓小朋友也看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
說到出版童書
就不能不提到張杏如跟信誼基金會
如果沒有她們的努力
台灣小孩不會有這麼多國際級的繪本兒童書可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