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新冠病毒傳染 (環境防疫的重點)
| 一、「一動不如一靜」 | 減少社交活動,減少群聚,「儘量不要去密閉空間的公共場所」。 |
| 二、注意公共場所的固體表面 | 公共場所嚴格頻繁消毒 ①門把 ②電梯扶手及按鈕 ③廁所 個人 ①勤洗手 ②自備酒精消毒液 |
| 三、減少使用現金錢幣 | 病毒可以在紙鈔及錢幣上存活多日 買賣應用「行動支付」 |
| 四、盡量不要使用公共健康測量儀器 | 共用儀器經由接觸傳播病毒 ①測量工具大部分是塑膠製品 病毒會在其表面存留。 ②血壓心跳資料最好在家測量好。 |
| 五、減少室內病毒的存留以及活性 | ①病毒可以透過呼吸液滴,化成小於PM1.0或PM2.5的懸浮微粒,經由空氣擴散而傳播 ②室內的通風換氣不足之處,易傳染。 |
| (1) 維持室內良好的通風換氣 | ①室內減少人流聚集,嚴格分倉分流,②開啟全時間(或較頻繁的)的通風換氣設備,以維持室內CO2濃度小於800 ppm,最好小於600 ppm。 |
| (2) 使用各種抑制病毒的方法 | [1] 有高效空氣微粒過濾+負離子的空氣清淨機 |
| [2] 建構可以散發抗病毒芬多精的環境 | |
| [3] 薄荷植栽及準備一些薄荷醇結晶 | |
| 六、攝食含有抗病毒成分之食物 | ①含單寧酸的蔬菜水果 例如葡萄、芭樂、香蕉、梅、李、蘋果等,皆有潛在抗病毒的效用。 ②可降溫解熱的飲品每天一杯 薄荷紫蘇茶梅子水青草茶冬瓜茶 |
確診無症狀或輕症怎麼辦?
| 一、嚴密監控自己的生命徵象 | ①備好血壓機、血氧機、耳溫槍、及室內溫濕度計。 ②每天早中晚三次以上,測量血壓、心跳、血壓、以及耳溫。 ③心跳在沒有發燒之下超過每分鐘100下 ④呼吸速率每分鐘超過30下 ⑤血氧濃度持續低於95%。 如果有3~5情形者,或併有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等,有可能會轉重症,必須盡速求醫。 |
| 二、準備必要的藥物 | 慢性病藥物準備好,必須備好 ①退燒藥②胃腸藥 ③ 過敏及感冒藥④退熱貼 |
| 三、喝足夠量的水 | 喝足夠的水量,每天每公斤體重約30~35毫升,每天1500~2800毫升。 |
| 四、適當的室內溫濕度 | 借助空調及除濕機調整室內溫濕度,輔助散熱降溫 ① 溫度約23-27℃ ② 濕度約50~65%左右,。 |
| 五、注意室內要有足夠的通風換氣 | 呼吸新鮮的空氣及降低室內的空氣污染 |
| 六、飲食習慣上 1. 營養一定要到位 |
均衡營養 熱量及蛋白質一定要夠且多樣化。 |
| 2. 減少高熱量及油炸烹調 | 減少炸物1/3份量 ①炸雞排②炸雞腿③炸豬排 油炸食物除了熱量高以外,會增加變性的油脂以及丙烯醯胺致癌物質,提高體溫。 |
| 3. 抗病毒的效用的蔬果 降溫散熱抗發炎 | 增加降溫散熱的蔬果 ①熱性的食物高熱量的食物 紅肉或雞肉要配搭降溫瓜藤類及綠色的蔬菜以及水果,以解食物熱性降低體溫 |
| 4. 要有排濕的食物 | 台灣終年濕度都是70~80%以上,現在梅雨季節濕度特別高,要注意多食去濕的食物 ① 薏仁(可以與排骨、雞肉一起煮),或是四神湯(薏仁、芡實、山藥、蓮子),都是很重要的排濕的食物 ②薏仁也可以跟綠豆、蓮子一起煮甜湯喝 ③現在當季的梅子及李子酸性水果,具收歛功效,可以幫助消化,也可以協助排除濕氣。這段時間蔬菜水果也不宜過量,以免濕氣排不掉。 |
| 5. 輕症患者一定要設法降溫解熱 | 綠豆水或綠豆湯,冬瓜及青草茶等皆可 |
| 七、充分的身體休息 | 健康密碼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 晚上9點以後,就睡覺 11點之前睡著,心血管、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皆能充分休息。 ②盡量不要8點以後吃晚餐 ② 9點以後運動增加興奮會干擾睡眠。 |
| 八、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3 | ①曬太陽5~30分鐘 冬日每天11:00-13:00 夏日5:00-7:00 ②多攝食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 黑木耳以及菇類、鮭魚、秋刀魚、吳郭魚、鴨肉、蛋黃、牛及豬肝等。 ③ 食用不足或需要,也可口服補充適量的Vit D3和加上氧化鎂,使用前建議要諮詢醫師或藥師。 |
| ③ 備好對外的求救及諮詢方法 | ①準備好手機電話或電腦,最好有影像傳輸的,以利傳遞訊息。 ②安排好您的家庭醫師或慢性病的門診醫師、家人及親朋好友的聯絡方式,包括電話,電子郵件,以及Line或Facebook等。 |
Refence:文長,以上節錄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935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