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中重症個案 1/3沒打疫苗

往生的稱為重症,其他不管多嚴重,只要還活著,最多就叫做中症

預測一下

下次就...

1/4沒打疫苗
1/5沒打疫苗
.
.
.1/10沒打疫苗

-----------------------------

看看今天是不是又是400多例,就知道有沒有鬼了
minix wrote:
舊疫苗一直打下去 不是辦法 病毒是會演化的
應該要研發新一代疫苗
不過新疫苗 好像趕不上 病毒演化的速度


流感疫苗每年都要予測今年是那一隻病毒,未來COVID-19流感化後也一樣
之前有二篇專業的報導.

網圖資料如下:







【思想領袖】馬龍:打疫苗越多 為何感染風險越大

馬龍博士談到,為兒童接種疫苗的風險、對群體免疫的誤解,和疫苗與奧密克戎毒株不匹配的問題。(《思想領袖》提供)
更新 2022-03-07 9:30 AM 人氣 17412標籤: 思想領袖, 兒童接種疫苗, 奧密克戎毒株, COVID疫苗 Facebook Twitter Line 複製鏈接 Print
【大紀元2022年03月6日訊】(英文大紀元資深記者Jan Jekielek採訪報導/秋生翻譯)「它(奧密克戎病毒)會在整個人群中傳播,不管你戴不戴口罩,除非你住在山頂上,而且沒人跟你說話。」

馬龍博士表示:「民眾都認為疫苗會神奇地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在我採訪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技術的先驅——羅伯特·馬龍(Robert Malone)博士的節目的上集部分,我們談到了他的職業生涯以及名為「群體重塑」(mass formation)的奇妙心理現象。

接上文:【思想領袖】疫苗完美?您陷入「群體重塑」

現在是下集部分……

羅伯特‧馬龍博士談到,為兒童接種疫苗的風險、對群體免疫的誤解,和疫苗與奧密克戎毒株不匹配的問題。

我們討論了COVID疫苗對抗奧密克戎(Omicron)的效果,以及群體免疫的概念是如何被嚴重誤解的。

馬龍博士表示:「群體免疫不是非此即彼(要麽達到了,要麽沒有達到)。」以及為什麼他對兒童的疫苗強制接種深感擔憂。

馬龍博士說:「政府沒有數據來支持強制接種這些疫苗,而且這些疫苗與奧密克戎不匹配。」還有,兒童在這次大流行期間所付出的代價。

馬龍博士說:「不只是打疫苗,還要戴口罩。在非常年幼的孩子中,出現了明顯的惡化,智商下降了20點。」

這裡是《美國思想領袖》節目,我是楊傑凱(Jan Jekielek)。

Replay
Mute
Current Time 1:17
/
Duration 1:17

1xPlayback Rate
autoFullscreen
Seek back 10 seconds
Seek forward 10 seconds
觀看完整影片及文稿請至:https://www.youlucky.biz/atl

—————

奧密克戎不同於之前的病毒 疫苗失效
楊傑凱:現在有一個新的變種奧密克戎,它似乎成了主要的變種。我就此寫了一篇專欄文章。它似乎比較溫和,但是它的傳染性似乎比德爾塔(Delta)病毒強得多。但是與此同時,就我所見,眼下疫苗似乎對它並不是特別有效。

然而,一些政策正在進一步、加倍地強調疫苗的作用,這都在我們剛剛談到的背景下進行著。請告訴我,當奧密克戎開始在人群中傳播時,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什麼?在此之前,我想請你根據現有的信息解釋一下它是什麼樣子的。

馬龍博士:奧密克戎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它從本質上打亂了(之前對新冠病毒的官方)敘述。它與一種新的病原體,特別是新的病毒,跨入一個新的物種時經常觀察到的預測結果是一致的。

我們現在實時所看到的一切,是病毒學家和公共衛生官員已經一再看到的情況。

這是病毒(從源宿主)進入一個新物種時一個通常的過程,無論這種病毒是人工設計的,還是源自洞穴中的蝙蝠或穿山甲。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病毒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這並不重要。它進入了一個新的宿主:人類。

病毒本質是寄生蟲 並不想奪走人命
重要的是,觀眾要認識到,病毒的本質就是,它根本上是一種寄生蟲。它們在進入我們的細胞之前,並不是真正地活著,然後它們從我們的細胞那裡獲得能力,依靠我們的細胞為它們提供複製所需的食物。病毒其實是,極其小的、高度壓縮的DNA和RNA複製機制,該複製機制使這些核酸能夠存活下來。我們是它們的食物。

當病毒進入一個新(物種)的宿主,無論它是從蝙蝠傳給老鼠,還是從老鼠傳給人,還是從豬傳給人,還是從豬傳給雞等等,往往會經歷一個進化過程,這個過程將持續幾個月,通常是幾年,也許是幾十年,在這個過程中,它逐漸適應與宿主的生活,進化。這樣的過程中,它的傳染性就會增強,致病性就會降低。

如果你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是有道理的。例如,埃博拉病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埃博拉(以往都是局部性地傳播,並多於數週內受到控制)——這就是最近(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大規模爆發(使埃博拉首次成為流行病)的獨特之處——埃博拉通常是可自行消退的,它的致病性很強,會導致嚴重的疾病,當它進入一個小村莊時,它會感染整個村莊,那裡的人會很快死去。

但是因為這些村莊是孤立的,病毒不會傳播到下一個村莊,因為人們很快就會生病,會(因重病而)留在那個村莊,然後死去。

這並不符合病毒的利益。對病毒來說,如果它不那麼快地奪走人們的生命,讓人們感覺不那麼難受,那麼人們就會遷移到下個一個村莊去交易他們的牲畜,或做其它事情,於是就會把病毒傳播到那裡。所以,這才是病毒進入新宿主時典型的進化動態。

大流行期間才開始接種疫苗 但病毒演變難控制
風險在於,正如吉爾特‧凡登‧博歇(Geert Vanden Bossche)在工作和思考中特別強調的那樣,如果你在一個正在持續的大流行期間開始接種疫苗,會有一些風險。不同於在病毒進入或傳播到你的村莊之前接種疫苗。這是不同的情況。

假如你村裡的每個人都在鄰村的人走過來,交易他的牛或其它什麼導致人們互動的東西之前,接種了疫苗,那麼病毒就會發現它很難在這個假設(已經免疫了)的新村莊的新環境下有立足之地。

(但)如果那個村莊已經被感染,而人們開始接種一種有漏洞的疫苗,我們上次談過這個問題,提到(COVID)疫苗遠非完美,無法阻止病毒感染、複製、傳播給其他人,那麼將會發生的是,病毒就會在這種環境中進化,特別是在為了逃避疫苗的進化選擇壓力之下(會進化)。

我們已經實時地看到了這一點。吉爾特預見到了,我也預見到了,有這種進化逃避的現象或者超級病毒的出現,就像有超級病原體的出現,比如,由於在牲畜中過度使用抗生素(會發生的情況)。這種情況一直在發生,德爾塔毒株就是一個例子。我們擔心的是,從歷史上看,(確實)有這樣一些病例,特別是在獸醫領域,就是為正在爆發疫情的牛群或雞群注射疫苗(時發生的)。

對於某些類型的病毒——馬立克氏病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它是一個研究案例——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因病毒進化)患上更嚴重的疾病,病毒的傳染性也更強。你會兩敗俱傷。

好消息是,雖然我們可能已經在德爾塔毒株上看到了這一點,但奧密克戎毒株的表現并非如此,而是另一種方式。來自南非的數據現在已經相當先進了(從而可以分析奧密克戎的特性)。

按照美國的標準,當然按照歐洲的標準也是一樣,南非的疫苗接種率是不足的,大約為20%,在約翰內斯堡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當奧密克戎從博茨瓦納傳過來時,就飛速地傳來。

奧密克戎為何傳染性更強 致病性更低
然而,他們看到,直接由奧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數非常少,甚至沒有。只有一些住院治療的病例,奧密克戎病原體的傳染性比德爾塔毒株高10到200倍。基本上在感染人數方面,奧密克戎勝過德爾塔。

但是它的致病性卻較低。這是個悖論。奧密克戎的傳染性更強,但致病性更低,更容易傳播,繁殖水平更高。矛盾在於,為什麼它沒有產生更多的疾病?從本質上講,人們會認為,更多的病毒等於更多的感染,會看到比德爾塔更多的疾病,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已經從世界上的多個實驗室得到了一些線索,特別是從在香港和英國的實驗室,了解了一些正在發生的情況。多個實驗室的報告似乎有一些共同的線索。這些都沒有經過同行評議。這是早期數據,因為一切都在快速發展。

根據香港大學的數據,以前的菌株似乎偏向於感染深肺,奧密克戎似乎更傾向於感染呼吸道樹中較高處的導氣管。

我們之前見過這種模式。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H1N1流感。H5N9是另一個。H1N1有不同的變種。有些變種對唾液酸受體的親和力略有不同。對SARS-CoV-2來說,特殊的受體是ACE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該病毒是通過ACE2這種受體入侵人體的。唾液酸在蛋白質上的唾液化模式有細微的差別,這可能導致流感病毒優先感染深肺而不是導氣管。

攻擊深肺的病毒往往具有高致病性,而攻擊導氣管的病毒的致病性較低。這就是我們在奧密克戎上看到的模式。與以往菌株相比,(奧密克戎引發的症狀)喉痛、鼻咽痛較多,肺炎毛玻璃混濁表型較少,嗅覺和味覺喪失也較少。

仍然會有一些盜汗,但是與之前的菌株相比可能沒有那麼嚴重——這方面的數據還在發展中。它顯然更具傳染性。我們之前講過傳染係數。

接種疫苗越多 感染風險越大
簡單地說,基本傳染係數(R0)可以這樣定義:如果我被感染了,我沒有採取其它措施——我沒有接種疫苗,也沒有戴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我只是在我的世界裡活動、購物、做生意——那麼我平均會感染多少人?

基本傳染數R0是2人。原型的武漢毒株的基本傳染數是2~3人,這意味著如果我被感染了,在沒有其它干預措施的情況下,我平均會感染2~3人。德爾塔的R0是5~6人,比麻疹低一點,但是仍然具有難以置信的傳染性,比原始的武漢毒株更具傳染性。

至於人們對病毒的推測,追蹤人們對病毒的預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進化成更具感染性,在新的宿主身上產生更多的病毒。

奧密克戎的傳染係數與麻疹(註:R0為12~18)相當,如果不是更高的話。麻疹是我們所知道的傳染性最強的人類病毒病原體之一,它的傳染性非常強。奧密克戎的R0在7到10之間。這意味著,如果你被感染了,你去參加一個聚會,在聚會上走來走去,平均來說,你會感染七到十個人。

現在,有一些耐人尋味的數據出現,顯示,如果你接種過一針、一劑基因疫苗,那麽你在環境中四處走動時被感染的概率可能會增加。如果你接種過兩劑疫苗,你的風險甚至更高。所以,我們稱其為被奧密克戎感染的負效應。

如果你接種了三劑疫苗——記得以色列人將要接種第四劑——如果你接種了三劑,你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或者接種了一劑疫苗,或者兩劑疫苗的人有更高的被感染的風險。

因此,根據一些國家政府的數據集,如果你接種了三劑疫苗,你被奧密克戎感染的風險平均來說是最高的。

觀看完整影片及文稿請至:https://www.youlucky.biz/atl

責任編輯:李昊
andye
五毛只會這招...
微微55
就想害越多台灣人不打疫苗像香港那樣死一片吧 老梗了啦
herblee
看不懂?病毒核酸可以定序,和GenBank基因銀行已有冠毒資料比對.當然能知道是不是新病毒
sabinehua
你的前提是這些科學單位都沒有造假,技術和數據來源公開透明。例如 輝瑞藥廠和替它護航背書的學者機構,都是童叟無欺的嗎?用點正常邏輯思考,不要迷信權威,世上的假論文假數據假博士多著呢
老何boss wrote:
之前有二篇專業的報導(恕刪)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795
錯誤】網傳影片「mRNA技術發明者羅伯特-馬龍:兒童接種疫苗的風險遠超過收益...刺突蛋白往往會對兒童的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性的損害...疫苗可以引發他們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
2022-01-04
X 錯誤
事實查核報告#1421
網傳影片「mRNA技術發明者羅伯特-馬龍:兒童接種疫苗的風險遠超過收益...刺突蛋白往往會對兒童的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性的損害...疫苗可以引發他們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
發布日期/2022年1月4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4版】
一、影片中的講者羅伯特.馬龍(Robert Malone),曾發表多項反疫苗的錯誤言論,被歐美查核組織查證為錯誤訊息。
二、對於影片宣稱「mRNA疫苗在兒童體內產生的刺突蛋白永久損害器官」、「mRNA疫苗引起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專家指出,就目前大規模接種疫苗的臨床數據,並未看到此現象。
三、對於兒童是否接種疫苗,專家指出,應視當地疫情變化,並後續追蹤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來做動態評估。例如美國因疫情嚴重,已讓5歲以上兒童接種疫苗,而歐洲則是12歲以上兒童可接種疫苗。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影片,宣稱:
「mRNA技術發明者羅伯特-馬龍:兒童接種疫苗的風險遠超過收益,呼籲父母抵制和鬥爭以保護孩子」
影片宣稱:「一個病毒基因將被注射到你孩子的細胞中,這個基因迫使你孩子的身體制造有毒的刺突蛋白,這些刺突蛋白往往會對兒童的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性的損害,這些器官包括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他們的心臟和血管,造成血凝塊,損害他們的生殖系統,而最重要的是,這種疫苗可以引發他們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
這方面最令人震驚的一點是,一旦這些損害發生了,它們就是不可彌補的,損傷不能被逆轉,你無法修復他們大腦中的病變,你無法修復心臟組織的疤痕,你無法修復基因重置的免疫系統,而且這種疫苗會造成生殖系統的損傷,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家庭的後代...」

查核
爭議點一、影片中的講者「羅伯特.馬龍」是誰?

查核中心在第1160號查核報告中對「羅伯特・馬龍」進行查證。

根據英國查核組織《Logically》查證,馬龍(Robert Malone)在個人網站和推特上一直宣傳自己是mRNA疫苗的發明者,事實上,馬龍曾在1989年發表研究〈Catinic liposome-mediated RNA transfection〉,對RNA技術有貢獻。

根據《大西洋月刊》報導,馬龍在1989、1990的研究中,將遺傳物質(RNA或DNA)以脂質注射到老鼠的細胞,可轉錄出新蛋白質,研究指出可能為疫苗開發提供替代方法,但現今mRNA疫苗的開發應是眾多研究努力的成果。

查核中心檢索,馬龍曾宣稱「S蛋白有毒性」、「S蛋白對身體有害」等言論,已被《路透社》查核團隊、《Politifact》證實為錯誤訊息。此外,馬龍也發表過其他關於新冠疫苗的不實言論,被《法新社》查核團隊、《Health Feedback》證實為錯誤訊息。

爭議點二、影片宣稱「病毒基因將被注射到孩子細胞,這個基因迫使你孩子的身體制造有毒的刺突蛋白,這些刺突蛋白往往會對兒童的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性的損害,包括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他們的心臟和血管有血凝塊」,是否屬實?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指出,mRNA疫苗是讓人體內細胞表面產生新冠病毒的S蛋白,讓免疫系統認識S蛋白,針對S蛋白產生抗體和T細胞,如果之後有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免疫系統就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就目前大規模接種疫苗的數據,並未看到S蛋白在人體內攻擊其他組織器官的現象。

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新冠病毒的毒性,第一個是病毒入侵人體後在細胞內進行複製,破壞細胞原有的功能;另一種則是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後,引起很強的發炎反應,破壞人體內的組織器官,通常染疫死亡的個案,是過度的免疫反應導致。但如果只有S蛋白,它沒有這樣的能力,而且S蛋白在人體內會逐漸被分解掉。

何美鄉說,以現在疫苗施打、在人體內產生S蛋白的劑量,並沒有看到S蛋白破壞人體組織器官的現象。

爭議點三、影片宣稱「這種疫苗可以引發他們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是否屬實?

邱南昌指出,注射新冠疫苗就是要讓免疫系統針對S蛋白產生抗體及T細胞反應,但免疫系統並不是只對S蛋白有這類型的反應,而是對所有外來抗原都會產生抗體,這是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並不會因為注射疫苗就傷害到免疫系統。

何美鄉說,所謂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是像HIV病毒,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力,但新冠疫苗並不會造成此現象,只是針對S蛋白產生抗體和T細胞反應。

爭議點四、影片宣稱「對兒童來說,接種疫苗的風險遠超過助益」,專家如何解讀?

邱南昌說,目前國外的資料,接種mRNA疫苗的兒童,確實看到心肌炎的發生率有微量上升。在疫情大流行的國家例如美國,專家衡量產生心肌炎和染疫的危險性,評估接種疫苗的利仍大於弊,因此,會讓兒童接種疫苗,目前美國已為5歲以上兒童接種疫苗。但在有些國家,還無法確認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例如歐洲國家目前僅讓12歲以上的人接種疫苗。

邱南昌指出,兒童是否接種疫苗,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變化,並後續追蹤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來做動態評估。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4 版】

一、影片中的講者羅伯特.馬龍(Robert Malone),曾發表多項反疫苗的錯誤言論,被歐美查核組織查證為錯誤訊息。

二、對於影片宣稱「mRNA疫苗在兒童體內產生的刺突蛋白永久損害器官」、「mRNA疫苗引起免疫系統的根本變化」,專家指出,就目前大規模接種疫苗的臨床數據,並未看到此現象。

三、對於兒童是否接種疫苗,專家指出,應視當地疫情變化,並後續追蹤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來做動態評估。例如美國因疫情嚴重,已讓5歲以上兒童接種疫苗,而歐洲則是12歲以上兒童可接種疫苗。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微微55
不錯喔 轉彎了喔 開始會幫疫苗闢謠了喔 很棒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herblee wrote: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https...(恕刪)


https://tw.news.yahoo.com/%E8%AD%9A%E5%BE%B7%E5%A1%9E%E8%AD%A6%E5%91%8A-%E5%8A%A0%E5%BC%B7%E9%87%9D%E6%81%90%E8%AE%93%E7%96%AB%E6%83%85%E5%BB%B6%E9%95%B7-%E7%97%85%E6%AF%92%E6%9C%89%E6%9B%B4%E5%A4%9A%E5%82%B3%E6%92%AD-%E8%AE%8A%E7%95%B0%E6%A9%9F%E6%9C%83-044147583.html


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引發全球擔憂,各國加緊腳步開打第3劑疫苗。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疫苗接種的機會不平等可能會導致更多變異,使得疫情大流行延長。

根據《CNBC》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加強計畫可能會延長大流行,而不是結束大流行,因為它會將供應轉移到已經具有高疫苗接種率的國家,讓病毒有更多傳播和變異的機會。

譚書記表示 打加強針會造成疫情延長

第三針是標準針嗎?

標準針改成999針如何?


魔人普烏即將出來吃巧克力糖果了!

會重先打針的國家開始吃.....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早安!
當種種跡象,皆顯示地球是圓的,但之前有話語權說是方的,
為了面子硬說是方的,難道也要跟著繼續說是方的?

病毒為了生存會變種,當變種變多時,是不是意味處在較易變種的環境,
是不是原本的環境(人體的自然免疫系統)有變化?

病毒會傳播,所以有傳播鏈,但也會變種,國外會變,本土會不會變?

為何之前少變種,疫苗打得愈普及,補針數越多,變種種類也變多,確診率也越高?

種種跡象,顯示不補針,自然免疫系統,就無發避免確診;
想和平共存,除了自我防護,要不要繼續補針?

為何打疫苗,身體反應如此大(有些甚至要吃止痛藥),雖能增加對病毒的抗衡數據,但身體整體的免疫系統又是如何?

很多問題,期待能有醫德的醫護專業,匯集更多合乎事實邏輯的數據?
-----------------------------------------------
都知-民粹對社會環境與風俗習慣的影響與傷害。
都知-不要臉、堅持、堅持不要臉,不可取。

風俗民情,移風易俗,近來台灣是何種風俗,果現今一一浮現。(悲情台灣,續演中)
基礎若無平穩踏實,說將來如何燦爛,是妄想(建築危樓、黑心食品、詐騙集團(不論金錢或思想)...皆如是)

走過留痕,慣久成習,人在做,天在看,心多善,慧更好。
(不是口說(話術、包裝),而是實行(尊重、不昧心算計))

只要處理的當,不要政治操作,依我們的條件-
醫療體系、藥妝店,到處都是,水資源還算OK,環境(海島、經緯度)也有優勢,應是要小心,但不用擔心!

罩護口!勤洗手!有不舒服就近就醫!還是要繼續自立自強!
病毒依附黏膜,相對-涕、痰也莫要亂遺留(不亂擤抹、不亂吐)!

為這片土地的人們,祈福!
能平安度過此次人禍,護住下一代的健康與聰慧,找回有四維、八德的寶島榮景

祝 大家平安、順和!
祝福 中華民國!
對Omicron都相同。
台灣打0%疫苗的時候染疫數頂多 雙位數

現在都破百了......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