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shin wrote:你這是什麼狗屁邏輯?你以為不用付房租嗎?租店面做生意叫偷雞摸狗?一定要買下店面才是正當做生意? 你才是什麼狗屁邏輯?拿到的股權,還96.95%,人家擁有的是房子與土地價值的百分之96.95,還房租?租房子可以拿股權?請問哪裡有這麼好康的事?
PassiveIncome wrote:這就跟各國緊急通過3期未完成的疫苗上市是一樣的啊.懷疑啊. 各國3期未完長的疫苗上市,核准的人要背鍋。台灣現在直接找原廠,買貴的鍋誰背,出事的鍋誰背還在喬,中間有沒有金來插花卡油水的也有可能在喬。等喬好才會進,之前就先拿老共墊背。我是一點都不懷疑的。
tgdlyg wrote:人家擁有的是房子與土地價值的百分之96.95 笑死人,證據呢?根據合約規定,好聽等4家公司實際支付10億元,取得中廣廣播事業部門(包含流行網、新聞網、寶島網、音樂網等8個頻道),價金10億元由4家公司先以2億元簽約金支付,其餘8億元分為5次1.6億元分期付款,至於價值47億元的資產部分,則區分為無爭議資產28.4億元及訴訟中資產18.6億元,約定待中廣出售或處分後,再將所得支付給華夏公司。
花10億買57億的中廣公司?趙少康:只買廣播還買貴了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調查報告質疑,現任董事長趙少康以10億買價值57億的中廣公司,並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入主;但趙少康在今(20)天的聽證會中強調,他只有買廣播頻道,屬於無形資產,並沒有涉及土地和資產的部份,而且還「買貴了」。當初的賣方代表光華公司也在最後陳述時表示,買賣雙方當初都知道趙少康買的是「廣播」,不含土地資產。今天的中廣聽證會爭點有二,包括:國民黨是否實質控制中廣的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且非以相當對價轉讓而脫離國民黨之實質控制?第二、現存財產是否為不當取得,而應命轉移為國有?據黨產會的調查報告指出,因為黨政軍條款的緣故,國民黨在2006年12月透過黨營中投公司,將中廣96.95%股權出售給好聽、悅悅、播音員、廣播人等4家公司,並採57億分期付款的方式,買方僅籌10億元支付頭款後,就入主中廣。事後,「質權人」國民黨營光華投資公司「同意」改由好聽4家公司領取現金股利,讓買主得以用歷年的現金股利清償剩下的6期股款,形同國民黨出售中廣只收10億元,其他6期餘款為原應收取的現金股利。對此,趙少康表示,「所付10億元都是我賺的,不能說中廣賺的錢不是我賺的,中廣公司盈虧都算我的。」而且在媒體江河日下的情況,誰敢保證中廣一定會賺錢,何況錢交不出來要付4%利息,中廣也付了4千多萬元利息,至於分5年分期付款,是因為中廣的執照當時只剩4年多。趙少康強調,國民黨出售帝寶那塊土地,也不是他賣的,黨產會要向現在的中廣公司追討,變成「李登輝請客、趙少康買單,劉泰英撒錢、趙少康善後」,至於中廣以前是否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我不知道」,至少中廣在他的名下,絕對不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趙少康說,自己買中廣是以相當對價取得的,國民黨當初把三中賣給榮麗集團的余建新,買方付40億元,後來中廣要賣給他57億元,當時汪海清有來找他,但「我現在才知道他騙我!」在出價部分,趙少康指出,他買中廣是以每股17.9元,高於當年平均股價12.41元,怎會有不當對價?余建新當時出價6億5千萬元,高育仁出價8億5千萬元,他用10億元買中廣甚至還是「買貴了」,基本上是善意第三人,那為何買中廣有事,買中視的人沒事,難道「蔡旺旺」比較大,黨產會不敢去惹他?趙少康表示,當年三中賣給榮麗集團余建新,國民黨就獲利了結,「我的10億元只買廣播頻道,沒買中廣土地資產」,若黨產會屆時要拿走資產,應該尊重合約上「優先購買權」,不然發射台被收走,就無法廣播了。他也提醒黨產會,還在中廣名下松江、林森兩棟大樓,在銀行還有20億元貸款,黨產會不能拿去兩棟樓後,然後不管貸款。而悅悅廣播代表律師葉慶元也認為,中廣經營權經歷更迭,黨產會所列38筆不動產土地,都在國民黨將中廣出售給中時集團( 94年12月)時已經獲利了結,不應該要求中廣返還,而且中廣以自有資金取得不動產,也應賠償中廣的價金損失。另外,若黨產會要追償帝寶基地,也應該是向中投公司追償。
不知何時能升級到雞鳴狗盜的檔次? 看看孟嘗君與他的食客們, 真是恨鐵不成鋼阿....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貴族孟嘗君有很多門客。有一次,孟嘗君到秦國作客,但被秦王軟禁了。孟嘗君送禮給秦王寵愛的燕姬,希望她幫自己求情。燕姬向他要狐皮裘,但唯一的狐皮裘已經送給秦王了。他的一位門客說:「我扮狗去偷狐皮裘,獻給燕姬。」孟嘗君同意了。晚上,那人真的從狗洞爬進秦宮,學狗叫騙過守衛,偷出狐皮裘然後獻給燕姬。有燕姬的進言,秦王答應放孟嘗君走。他怕秦王會反悔,連夜帶人趕快逃走。來到城門,天沒有亮。按照秦國的規定,雞啼才能開門。這時,他的一個門客就學起雞啼,引起附近的公雞都叫起來。秦國士兵聽見了,就按規定把城門打開,放他們出城。孟嘗君憑著這些門客的幫助,得以逃出秦國。這就是『雞鳴狗盜』的來源。成語解釋模仿公雞叫、狗叫的小技能。學雞鳴叫,裝狗竊物。比喻卑微的技能。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形容行業低下卑劣。後世用來比喻只有小技能的人,或泛稱盜竊。喻沒有大才,只會旁門左道,投機取巧的人。徐遲《牡丹》:「原來的那個雞鳴狗盜的南京政府是毫無意思的,他也沒有能夠取而代之。」1比喻卑微的技能。2比喻像小偷一樣的行為。引用文獻戰國時,孟嘗君門下有擅長學雞鳴和狗叫的人,曾經幫助孟嘗君出秦關,脫離險境。︵見史記孟嘗君列傳︶《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入秦,秦昭王因而欲殺之;孟嘗君有客能為狗盜者,乃夜為狗入秦宮,盜孟嘗君所獻昭王之白狐裘,以獻昭王幸姬,姬為言于昭王,孟嘗君乃得脫;即馳去,夜半至函谷關。秦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有能為雞鳴者,一鳴而雞盡鳴,遂發傳出。東漢‧班固《漢書‧遊俠傳》:「皆藉王公之勢,競為遊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成語造句你整天無所事事,老是跟那些「雞鳴狗盜」的人混在一起,真令人失望!你不好好讀書,甚至做出這種「雞鳴狗盜」的事,難道不怕你的父母傷心嗎?這種「雞鳴狗盜」「的人,隨時都要留意他的一舉一動才是呀!他「雞鳴狗盜」的本領,在這個關鍵時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