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dia wrote:
別亂說這種假新聞,尤其是病毒治療藥物。目前為止並無高可信度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Ivermectin對新冠病毒有治療效果。你貼的幾張圖表,也只能說疫苗對斯洛伐克疫情控制是有效,並無法說明該藥物對斯洛伐克疫情的貢獻。請別再亂貼這種奇怪的報告,害人誤己
最近Medscape對Ivermectin的看法
簡單講結論:無高可信度的研究說明Ivermectin確有療效
指揮中心的話能信,X都可以吃了!
(包含一堆國外的指揮中心,沒跟你講,你就不知道)
7月15日前打AZ死亡率:萬分之1.93
全國新冠狀病毒確診率:萬分之6.61
全國因確診的死亡率:萬分之0.332
AZ死亡率萬分之1.93- 全國確診死亡率萬分之0.332=萬分之1.598
只要正常吃喝玩樂上班工作打屁上網鬼混,別專程跑去打AZ就可增加萬分之1.598的存活率了!
我可是領過「國小畢業證書」會加減乘除,才不像指揮中心不是國小沒畢業?就是鬼遮眼?想唬我?!
看你要相信「國小畢業」程度的加減乘除數據?還是相信指揮中心?
-----
2021年6月全國人口約23,487,509人
7月22日累計確診數15,511,累計死亡782
全國新冠狀病毒確診率:15,511確診÷23,487,509人口=萬分之6.6(無症+輕症+重症+死亡)
全國得新冠狀病毒的死亡率:782死亡÷23,487,509人口=萬分之0.332
-----
疾管署7月15日提供的PDF,要點進去看,沒在媒體公開。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9jFXNbCe-sFK9EImRRi2Og
莫德納已比AZ多打50幾萬,沒人貼出來你就不知AZ死亡人數已比莫德納高了十幾倍!

……國小數學,開始加減乘除……
391死亡÷2,026,683劑,打AZ死亡率萬分之1.93,每1萬人就1.93人死亡
但6月以前跟covax買的AZ打了約70萬劑照理應該死135人,結果1個都沒死?或沒聽說有人死。(其他國家是以百萬來算,台灣打COVAX買來的AZ才70萬時死0人,數據算正常!)
若扣掉跟COVAX買的約70萬劑AZ,打日本AZ約1,326,683劑,則日本AZ死亡率將高達萬分之2.95。打3千多劑日本AZ就死1個。
這還不包含打AZ後可能要住院的嚴重不良副作用…。
這樣的數據,連第一期第二期人體實驗的安全性都過不了!民進黨卻直接把1-2百萬人給AZ下去!
結論:日本製AZ恐怕有問題!
我提幾個觀點:
(1) 如同很多"專業" 醫生說法, 疫苗死亡主要是成份過敏引起. 就算曾經有對流感疫苗過敏的人, 醫生依然說建議施打因為成分不同. 但你怎知道自己會不會對Covid 疫苗產生過敏?不就打了才知道嗎? 知道了後呢? 也許一條命就沒有了, 也許後遺症一大堆, 醫生也無法幫你的. 鼓催打疫苗的人難道可以負責任嗎?
(2) 莫德納手臂真的是謠言嗎?誰這麼無聊想到這招來搞笑, 不需要黏叉子, 燈泡接觸到都會亮了?身邊親朋好友真的都出現這種狀況. 但是有人去質疑過為何會這樣嗎?導致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後遺症是什麼? 難道就乖乖聽媒體說正常反應?
(3) 緊急使用授權的擔憂 - 可自行Google 緊急使用授權的“售後服務" . 基本上解釋就是有任何問題都不能告疫苗研發公司, 因為是政府同意緊急授權. 打了有問題你倒霉. 更不用說幾年免疫系統改變延伸出來的病他們會承認是疫苗的問題. AZ 血栓風暴已正式被報導. JJ 疫苗會導致的後遺症也被報導. mRNA 會導致青少年心肌炎也被報導. 這些都是陸陸續續地被證實出來的. 所謂的利大於弊完全是站在政府的角色.
到目前為止官方只會說闢謠, 但並未告知更詳細的說法澄清為何是謠言. 諸多觀點都無法說服我打疫苗利大於弊.
如果還有人在說打疫苗才能保護其他人. 不打的人會變成傳播者這個觀點的話. 大力建議多看國外報導自行研究吧. 很多專業醫生有出來警告, 但也被噤聲. 難道這些醫生是白癡無聊嗎? 目前已經證實打疫苗並不能停止傳標病毒. 至於打疫苗才不會引發重症死亡, 我了解到的的國外醫療機構的朋友證實近來入院的人都打了兩劑疫苗, 也併發重症, 且比例越來越高. 這要如何解釋? 諸多觀點建議人們多想想吧. 因為相信很多的人都是保護家人才去打疫苗, 但真的是保護家人嗎? 接下來要殘害幼苗這點又更令人擔心了.....
台灣疫情嚴重以後我覺得也是要立法強制接種,除非是因為宗教/健康因素無法接種
像是太老的:
Covid-19: Pfizer-BioNTech vaccine is “likely” responsible for deaths of some elderly patients, Norwegian review finds
或是心臟不好的:
"一周前的今天,我哥哥13岁的儿子打了第二针covid。不到3天后他就死了。初步尸检结果(周五完成)是他的心脏扩大,周围有一些液体。他没有已知的健康问题。没有服用任何药物"。

cross2k wrote:
斯洛伐克批准伊維菌素(恕刪)
很早就建議過了
《武漢肺炎》印度使用寄生蟲藥物"治療患者, 並反擊 世衛:"不建議"的說法 !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814&t=6383732
這件事完全是一個偶然
進一步闡明伊維菌素Ivermectin對 COVID-19 的潛在保護作用的數據來自對法國老人療養院居民的一項研究,
引用自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英格蘭皮膚學期刊 BJD Volume 184, Issue 6
Pages: i-xi, 987-1212, e194-e223
June 2021
Oral ivermectin for a scabies outbreak in a long-term care facility: potential value in preventing COVID-19 and associated mortality
口服伊維菌素用於長期護理機構疥瘡爆發:預防 COVID-19 和相關死亡率的潛在價值
這最早一個在法國老人療養院發生的例子
有一名住在巴黎近郊老人院的66歲老婦 , 發生疥瘡而投予伊維菌素Ivermectin治療 。
沒想到她的樓上及樓下樓層, 又發生三起 疥瘡 病例, 因而全院 69 名老人和 52 名員工,都接受了伊維菌素Ivermectin治療 及 預防性的投藥 。
在此期間,不巧發生法國被 新冠肺炎侵入的大流行 ,在69 名住院老人中有 7 人感染了 COVID-19(10.1%)。本組老人平均年齡90歲,僅1例需要吸氧,無患者死亡。
但是,在來自設施周邊的居民的匹配對照組中,他們發現住在老人院旁邊的一般人 , 有 22.6% 的居民生病,4.9% 的居民死亡。
因為有這樣偶然的發現 , 也才有後來澳洲在實驗室內, 對 新冠病毒投以 伊維菌素Ivermectin 的實驗 。
英國倫敦聖喬治大學的腫瘤學教授達格利什(Angus Dalgleish) 和挪威病毒學家索倫森(Birger Sørensen)去年研究新冠病毒,並共同撰寫一份22頁的報告,指發現「特別線索」顯示病毒只能經由實驗室人為操作產生。武漢冠狀病毒的棘蛋白上有4種並列的胺基酸且都帶有正電,這使得病毒能夠以『靜電吸附』牢牢吸附於人體細胞帶負電的部分,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能力特別驚人的原因。
太多人打過二次疫苗仍然"確診", 因為這個病毒 感染 是雙模式 , 不一定需要 ACE2 受體
這個病毒還有 『靜電吸附』的能力 , 不必受體也能感染
如同 抗原(插頭) VS 插座(細胞受體) 的關係 , 而 IKEA 買的 "插座安全蓋"就如同"抗體" , 有抗體("插座安全蓋")擋住插頭 , 插頭就插不上插座了 。
抗體 只能擋住 病毒嵌入ACE2 受體 , 擋的住 靜電吸附? 擋不住

但是 , 象印熱水瓶的插頭是有磁性的 , 是接近就會 自動吸上去
這如同 新冠病毒 S蛋白上帶正電的輔助受體 , 會黏上 人體細胞受體帶負電的部份
抗體擋不住 。
所以口罩還是要戴好 , 口罩過濾具靜電吸附功能,能濾除90%以上的5微米顆粒
最好還要用上"抗病毒藥物" , 印度就用了 Ivermectin 伊維菌素
對抗這個病毒 ? 並不是疫苗 萬能 ?
擋不住 敵軍登陸, 病毒會進入人體, 無法殲敵於海上 , 必然會打灘頭戰及城市巷戰 。
如果打了疫苗, 如同 金門古寧頭戰役 由台灣調了M5A1戰車進駐, 有裝甲戰力支援 ,能殲滅上岸的敵軍。
並不是因為擋不住病毒侵入人體 , 就連疫苗都不打 ?
這樣做是把 碉堡 岸砲 拒馬 和 水雷都可以撤掉 ? 那會連打 灘頭戰及城市巷戰的機會都沒有,是直接被佔領 。
疫苗只能擋住 S蛋白嵌入人類ACE2受體 , 擋不住病毒以 靜電吸附 黏上目標細胞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病毒還是會進來,但是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擋不住,但是打疫苗後 T細胞會記憶這個病毒 ,病毒進來後, 會活化殺手細胞展開毒殺。 最終清除掉病毒 。
疫苗還是要打足打齊 , 但是疫苗只是防疫的一部分 , 不是全部 。
如果要打 "灘頭戰及城市巷戰" , 要準備些什麼 ?
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 這是後援補給 , 讓病人能撐下去繼續作戰
殺滅病毒的武器在那裏 ?
(1)因為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和 疫苗類似作用 , 抗體是中和病毒的S蛋白, 這樣病毒就嵌不進人體ACE2受體 , 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同樣是去結合 病毒的 S蛋白 。
這和玩"大風吹"一樣
它會和病毒玩搶"受體" (搶位子)的遊戲 。 如果 伊維菌素 Ivermectin 先和病毒 結合, 病毒就搶不到人體受體這個"椅子" ,就能阻擋病毒的傳染, 而 病毒排毒平均只有4天, 不超過5天 , 印度是吃這個藥連續7天, 拖過病毒的"排毒期" 之後,病毒就不再有感染力 。
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美國治療學會期刊
Am J Ther. 2021 May-Jun; 28(3): e299–e318.
提及伊維菌素 Ivermectin 與 SARS-CoV-2 刺突蛋白的宿主受體結合區的競爭性結合,如 6 項分子建模研究所提出的。
在其中 4 項研究中,伊維菌素 Ivermectin被確定為對 SARS-CoV-2 的刺突蛋白 S1 結合域具有最高結合或最高的親和力,在這些數百個共同檢查的分子研究中,伊維菌素 Ivermectin並不是 4 項研究的重點。但這與病毒抗體(尤其是輝瑞和 Moderna 疫苗產生的抗體)結合 SARS-CoV-2 病毒的機制相同。
Ivermectin伊維菌素與 SARS-CoV-2 刺突蛋白的高結合活性可能會分別限制與 ACE-2 受體或唾液酸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病毒進入細胞或阻止血凝, 伊維菌素也被證明可以結合或干擾病毒複製所需的多種基本結構和非結構蛋白。最後,伊維菌素還與 SARS-CoV-2 RNA 依賴性 RNA 聚合酶 (RdRp) 結合,從而抑制病毒複製。
將 伊維菌素Ivermectin-多西環素Doxycycline聯合治療 納入考慮
這種老藥完全可以口服 , 發給 居家隔離者完全不成問題
(2)病毒還在, 但被伊維菌素Ivermectin阻擋進入細胞
參考文獻 1
Available Compounds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Against COVID-19: Antimicrobial Therapies, Supportive Care, and Probable Vaccines
對 COVID-19 具有治療潛力的可用化合物:抗菌療法、支持性護理和可能的疫苗
下圖: SARS-CoV-2 的生命週期及其可能的抑製劑。SARS-CoV-2的S 蛋白與由絲氨酸蛋白酶 TMPRSS2 引發的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2 (ACE2) 結合。
病毒 RNA 在細胞質中出現以產生 PP1a 和 PP1ab 多蛋白,它們被切割形成非結構蛋白。
這些非結構蛋白通過複製和轉錄過程促進負股 RNA 的形成。這反過來又轉化為 N 蛋白。
另一組翻譯進入內質網-ERGIC-高爾基體以產生結構蛋白(S、M 和 E)。
最後,用 N 蛋白包裝病毒 RNA 並進一步組裝 S、M 和 E 蛋白,出芽形成 SARS-CoV-2 ,通過胞吐作用從受感染的細胞中釋放出來。
顯示在不同階段抑制 SARS-CoV-2 的各種藥物是 CQ/HCQ, Chloroquine氯喹//Hydroxychloroquine羥氯喹; ;L, Lopinavir洛匹那韋;R1,Ritonavir利托那韋;I, Ivermectin;伊維菌素;R,Remdesivir瑞德西韋,R2,Resveratro白藜蘆醇;D,Darunavir達蘆那韋;C,Camostat卡莫司他; ;F, Favipiravir法拉匹韋。

其它藥物都在病毒複製的階段加以阻斷, 伊維菌素 Ivermectin涉及 IMPα/β1 的病毒核衣殼蛋白的信號依賴性核質關閉(Timani,2005;Wulan ,2015)。STAT1 轉錄因子的抗病毒活性被 SARS-CoV 輔助蛋白 ORF6 阻斷,導致 IMPα/β1 隔離在粗面內質網/高爾基體膜上
參考文獻2
Ivermectin, a new candidate therapeutic
against SARS-CoV-2/COVID-19
伊維菌素,一種針對 SARS-CoV-2/COVID-19 的新候選療法

伊維菌素Ivermectin的抗 SARS-CoV-2 作用涉及伊維菌素Ivermectin先與 Impα/β1 異源二聚體的結合,導致其不穩定並阻止 Impα/β1 與病毒蛋白的結合。這樣可以防止SARS-CoV-2病毒的蛋白進入細胞核,導致有效的抗病毒反應

依維菌素 Ivermectin 無法防止病毒複製 , 只是擋住病毒蛋白進入靶細胞的細胞核 , 這樣可以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