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急慢性肺炎對肺部一樣有傷害,一樣可能導致肺部纖維化
這不是把新冠肺炎=肺部纖維化的標籤一直貼上去嗎?
但這是事實嗎?
成年人了,對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電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導短片大家應該都看過
曾經有一段讓我可以思考再三的片段:
"輕症請在家休養"
有人不能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不就是:
如果你確診了新冠肺炎
但你症狀很輕
或根本沒症狀
請乖乖待在家裡休息
不要出門去傳染給別人
然後呢? 有沒有告訴你然後呢?
沒告訴你後遺症很嚴重,趕快去看醫生!
沒告訴你會肺部纖維化,趕快去看醫生!
只告訴你萬一惡化了再去看醫生,記得不要搭大眾交通工具喔!
鄉民們肺炎肺炎講了一堆,真正有得過的經驗有幾人?
不巧前2~3年,在我40年人生中我還真得過這頭一次嚴重肺炎。
半夜睡到一半忽然發高燒,跑去醫院掛急診,檢查出是急性肺炎還住了一晚急診室!
當下真的覺得超痛苦,但是隔1~2天好了之後,就跟沒事一樣...
講這麼多,不是說我不打,而是不急著打,畢竟打與不打間的好壞還看不清...
一窩蜂則是在看到
一會帶打AZ不好的風向就一堆人拒打
一會帶打AZ好可混打的風向就一堆人搶打
反正慢慢觀察吧,畢竟屬於政府最不被重視的年齡類別,想打也打不到,哈哈!
++++++++++++++
FT 中文網「英格蘭新冠陽性案例增多,為何還會解封?」
今年5月,科學雜誌Nature(《自然》)發表文章《後疫情時代——多少新冠感染死亡數字可以被接受?》。文章暗示了一個前提:在後疫情時代海關開放以後,就算每個國家的國民都接受了兩劑疫苗的保護,猶如人會死於流感一樣,也一定會有人死於新冠病毒感染。而這樣的前提,對於很多實施病毒零容忍的國家,也許還是個未來的麻煩,能推後就推後,見一步走一步,讓那些膽大敢冒險的「小白鼠」國家先探路。
英國就是這個疫情中的「小白鼠」國家,它已經接受人會死於新冠感染的「新常態」。英格蘭已在7月19日大範圍、幅度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秩序,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無論英國國內還是海外,此解封政策招來很多批評,說這是冒險,或是「向病毒投降」。領導抗疫的首相約翰遜,的確有著敢於冒險的DNA:在2016年看準機會,轉向脫歐派,最終借脫歐達成夙願,入主首相府,就是極其冒險的招數;在去年疫情中感染新冠病毒,進入ICU,這場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並未增加他對病毒的害怕,他從未在鏡頭前談論患病的痛苦,但深深感謝救活他的國民健康醫療體系(NHS)醫生與護士。
但約翰遜的所謂「冒險」,是有一定醫療資源與醫學數據支撐的。首先,解封底線是感染者都能得到最及時妥當的治療,ICU病床和呼吸機充足。這其實也是英國三次封鎖的底線,如果判斷醫院將人滿為患,出現患者無法得到拯救的前景,英國就會開始封鎖,以降低對醫院的衝擊。
第二,雖然案例每日增加(官方預計最高數字可達10萬/日),但過去數月的臨床數據證明,入院人數和死亡人數幾乎保留在水平線,並未隨病例數字同步攀升,證明全民疫苗接種打破了此前病毒感染與死亡之間的正比關係。從前被當作判斷疫情嚴重程度高低的「感染數字」已經不再是恰當指標,更值得關注的指標是每日死亡人數。
目前英格蘭基本不再以人工手段進行干預,全英民眾與病毒共同生活。約翰遜呼籲民眾繼續保持對病毒的高度警戒,保留了與陽性案例接觸後需要隔離十天的政策,但取消了在法律上對行為與口罩的限令,除了擁擠場所(如公交車和劇院等公共場所),其他地區可以不戴口罩(也可以戴,民眾自由選擇),亦無需保持一米社交距離。
在實施病毒「零容忍」政策的國家看來,與病毒共存大概是不可思議的行為。我在紐西蘭的姐姐幾個月前告訴我,奧克蘭出現了幾個陽性病例,所以全城要封鎖幾日。當時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英國天天都幾千幾萬案例,我早就習慣了,幾個/幾十個病例不過是英國的尾數,用得著這麼著急嗎?我問姐姐紐西蘭疫苗接種進度如何?她說不知道。我比較驚訝,因為當時英國人已大都具備疫苗常識,疫苗注射幾乎是見面必談話題。後來我發現實行零容忍政策的國家,疫苗注射進度大都比較慢,估計只要封閉國界,就能繼續與外界隔離,保持正常生活生產秩序。原因我估計有兩個:(1)新冠疫苗臨床檢驗周期已被急速縮短,不知是否安全,故讓其他國家先做「小白鼠」;(2)對購買疫苗缺乏急迫性,等意識到了,已經要排長隊了。
英國走的是依賴疫苗抗疫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其實英國也沒得選。去年3月英國突然進入封國,那時病毒早已在英國人不知情的狀態下擴散到全英,此後病毒每日與英國人作伴,每日都有病毒新增感染人數,每日都有感染死亡案例(只有一日是零死亡),到現在死亡人數超過12萬。所以英國從疫情伊始,就只有疫苗抗疫一條路,目前英國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接受了兩劑疫苗的完全保護。
###########
倒是打疫苗的後遺症,不妨參考一下前幾年的子宮頸癌疫苗施打,結果造成全球許多「痛痛女孩」求償無門,犧牲大好人生的慘狀。HPV疫苗不是在緊急狀況下授權的,卻也在十年間陸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特別是免疫系統問題,但主流醫師都不把打疫苗當成主因。現在新冠疫苗都是緊急授權使用,一旦有藥害是無處求償的。身體是你自己的,打疫苗之前,最好還是多方評估,不要只看主流新聞。
想打疫苗的不必再來炮我,特別是微微50。你們的意見都是老調重彈,報上天天有,誰會不知道?在這裡只是交流一下不同的意見罷了,誰對誰錯,要過幾年才知道答案。
有許多人不想和你們搶疫苗,豈不是更好?
個人積分:1175分
                                                        文章編號:82508390
                                                    個人積分:6分
                                                        文章編號:82509376
                                                    高雄確診破蛋 醫師打完疫苗仍確診
這算是最糟的情況,打了疫苗的人,多少會仗著自己已經打了疫苗,到處趴趴走,
反正自己不會得重症,就算再確診,傳染給別人也無所謂!
新聞中,這位醫生已經打了兩劑,但確診時CT值只有13。
已經進入突破性感染,其他請自行判斷吧!
有需要就去打,不需要就不打,不用勉強。
---------------------------------------
維持免疫力,主要是每餐不要吃很飽,除了三餐以外,儘量維持空腹,
稍微餓或不會餓就不要吃,供參考。
個人積分:1175分
                                                        文章編號:82513590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