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_player wrote:又在放假消息,肯亞今(恕刪) 你哪知道肯亞運動員何時打疫苗的?8%如何累積的?肯亞死於病毒的超少死,可見疫苗能帶走健康的運動員你去說服那些死者家屬放棄所有的追究!運動員本來體質就是差就是等死之人?!此地無銀300兩!
luther0911 wrote:你哪知道肯亞運動員何時打疫苗的?8%如何累積的?肯亞死於病毒的超少死可見疫苗能帶走健康的運動員你去說服那些死者家屬放棄所有的追究!運動員本來體質就是差就是等死之人?!此地無銀300兩! Gilbert Kwemoi是在8/13死亡,當時肯亞完整接種率1.4%,至少一劑接種率2.3%,會輪的到23歲的運動員接種,用一點腦子吧(也許我是強人所難)。而且你自已去查查看Gilbert Kwemoi過世的新聞,根本沒有任何報導說他打了疫苗。另外Gilbert Kwemoi也不是奧運冠軍,而是青年奧運冠軍。可以不要再放假新聞了好嗎?
luther0911 wrote:你會忙死! 英國的數據都給台視幫忙造謠了! 目前的研究顯示打疫苗後抗體五個月後就會消失,所以英國現在在補第三針。30歲以下的年輕人因為較晚打疫苗所以完整接種者的確診比例會低於未接種者。不過雖然打疫苗後抗體五個月後就會消失但對防重症及死亡仍有效果,
bd_player wrote:原來你連通常兩字都看(恕刪) 數字迷用「通常」這種模糊字眼,太沒說服力了。去看看848案確診死亡者,明明就是確診後康復出院,幾個月後因癌症和併發症死亡,這也算新冠死亡?這種算法可不是單一個案。用同樣標準看待打疫苗後死亡的,只要有相關都算,也很公平。
sabinehua wrote:數字迷用「通常」這種模糊字眼,太沒說服力了。去看看848案確診死亡者,明明就是確診後康復出院,幾個月後因癌症和併發症死亡,這也算新冠死亡?這種算法可不是單一個案。 用「通常」案例來作為判斷依據比較有說力還是用「少數」案例來作為判斷依據比較有說服力?一般正常人當然是會用「通常」案例來作為判斷依據,但依照妳以前的PO文脈絡,妳如果是覺得用後者比較有說服力我也不會覺得驚訝。sabinehua wrote:用同樣標準看待打疫苗後死亡的,只要有相關都算,也很公平。 以前我還以為只有剛學會認數字的幼稚園的小朋友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拿兩個不相關數字在比大小,但想不到在mobile01論壇上這類的人還不少啊!確診死亡率是5.1%。疫苗接種死亡通報率是0.0036%。台灣過去單月平均死亡率是0.06%。看這個比例的差異也可輕易查覺確診死亡數和疫苗接種死亡通報數是基於完全不同的定義而得出來的數字,拿兩個依完全不同定義所產生的數字來比大小有什麼意義啊?有啦,幼稚園小朋友會很驕傲的說他會認數字了。台灣目前確診死亡人數是848,死亡率大約是5.1%,確診死亡代表的是確診和死亡的時序關係,不能代表其完全的因果關係。當然有部份的死亡其實是和確診無關的,以台灣的月死亡率約0.06%來看,確診死亡者848人中可能約有20人左右的死亡實際上不是肇因於感染COVID-19,但扣掉後淨死亡率還是在5%左右啊,確診和死亡的因果關係很明顯啊,另外台灣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在今年六月的總死亡人數比去年多出達20%,確診數多顯然就是會造成很多的死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而且台灣到目前為止的確診死亡者,幾乎都沒有接種疫苗。如果妳將疫苗接種死亡通報率誤會成和確診死亡是基於同樣基礎的計算方式的話,那不去打疫苗簡直是傻到不行了。疫苗接種死亡如果才一千多人,那這就不是疫苗了,而是仙丹,台灣一個正常平均死亡人數大約是14,000,目前總共打了三千多萬劑疫苗,一個月就打超過八百萬劑,但居然只有一千多人死亡,那豈不是打了疫苗之後本來會死的都變成活跳跳,打了疫苗後不只防新冠還兼治百病了,將死之人的都活了過來,打疫苗和死亡都變成負的因果關係了。不過當然不是這麼一回事啊!只要「懷疑」或「無法排除」個案的死亡與接種疫苗的關聯具合理可能性時都可以進行疫苗接種死亡通報,如果家屬和醫師不認為死亡和打疫苗有因果關係存在就不會進行通報。這和COVID-19確診死亡根本是完全不同概念的東西。去比兩者數字誰大誰小簡直莫名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