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重點在有效的疫苗

希望醫藥界能夠搞清楚疫苗副作用的部份,目前疫苗
的效果說是預防了重症,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夠解說一
下預防重症有效的部份,而不是都描述副作用的部份.
bmw_m3 wrote:
希望醫藥界能夠搞清楚...(恕刪)

Novavax下周二開打 羅一鈞:沒打新疫苗保護力=歸零
2024-01-05 14:26 聯合報/ 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
冷氣團來襲,加上新年聚會及選舉等活動頻繁,疾管署估計,新冠疫情恐在1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屆時每日感染人數可能達1.8萬至2萬人。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未接種XBB新冠疫苗者,即使先前曾打過「舊版」新冠疫苗,此波疫情的保護力也已嚴重衰退至與從未打過任何新冠疫苗者相近。
...(恕刪)

保護力都歸零了,那請問迄今有幾個打XBB?在在證明新冠疫苗所謂的效力就是鬼扯。
你自己都看出官方說法一大堆邏輯矛盾與現實的差距了,
卻還走不出來。
nikon_user
tteffuB 特肥吧這篇是在回樓主bmw_m3,MOOMS照你的邏輯自身現在要打滿七劑。不用無中生有鬼扯甚麼醫院100%有效。就事論事很難嗎?有本事就開一篇來戰,不用孬的躲在這回應。
MOOMS
我介於中立 沒你們那麼偏激 無效也能大賣 高端怎麼就無法大賣 新冠疫苗本身就是急推出來的東西 說100%有效或100%無效?有事嗎 拿一堆"專家"資料 來沙盤推演有效無效? 說在多也沒個結論
MOOMSwrote:
我介於中立 沒你們那麼偏激 無效也能大賣 高端怎麼就無法大賣 新冠疫苗本身就是急推出來的東西 說100%有效或100%無效?有事嗎 拿一堆"專家"資料 來沙盤推演有效無效? 說在多也沒個結論...(恕刪)

不用躲在底下回應,還中立勒?
又無中生有甚麼100%有效或100%無效?那不妨告知大家新冠疫苗到底是多少%有效?不用孬的躲在底下回應,正大光明來告知大家。
沒實力就少嘴,自身模擬兩可還想要管別人?至少本人引述新聞內容,而且都是真名實姓的文章,這麼長久的時間閣下在這版也回應了不少,請問提供了什麼?
不知道免疫學家怎麼看本次新冠疫苗的效力問題,如果
有相關科系同學能否發表一下自己或教授的看法呢?
nikon_user wrote:
【日本研究】新冠疫苗後遺症達201種 包括帶狀疱疹、血小板減少、心肌炎
出版: 2024-03-13 14:30撰文:Cynthia Wong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福島雅典,近日發表有關「新冠疫苗後遺症」的調查結果,指曾出現的副作用有多達201種,並且「沒有固定的模式」。
2023年6月,福島先生與一群醫生共同成立了一個名為「疫苗問題研究會」的學術團體,旨在研究疫苗接種後的健康影響,即「疫苗接種後症候群」。
有關「新冠疫苗後遺症」,福島雅典表示在2021年12月到2023年11月期間,日本國內的疫苗接種後突發疾病清單中,總計出現了201種疾病,影響了各種體內組織。以報告的數量多寡排列,分別為:

(1)血小板減少(557宗)
(2)頭痛(455宗)
(3)心肌炎(344宗)
(4)伴有血小板減少的血栓症(328宗)
(5)深部靜脈血栓症(241宗)
(6)吉蘭-巴雷症候群(143宗)
(7)靜脈竇血栓症(143宗)
(8)過敏性休克(140宗)
(9)淋巴結腫大(132宗)
(10)血管炎(129宗)

而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將輝瑞公司生產的疫苗接種後的死因製成圓餅圖,死因的前幾位是:
(1)血管系統障礙
(2)心臟障礙
(3)狀態惡化
(4)肺炎
(5)其他,其中血管系統障礙和心臟障礙佔了近一半。

福島雅典指,心血管和心臟問題幾乎發生在所有接種疫苗的人身上,認為接種後出現肌肉痛或發燒,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血管炎。在疫苗接種後,有多種癌症的死亡率明顯上升。疫苗中的mRNA經過化學結構的改變,變得不容易破壞。此外,通過將其包裹在脂質納米粒子的膜中,使其更加難以破壞。mRNA變得不容易破壞這一點違背了生命原理。早前所有mRNA的臨床試驗都失敗,指明研究人員早已知道存在不良風險。
刺突蛋白質引發自體免疫反應,則免疫系統攻擊產生刺突蛋白質的自身細胞,可能導致非常劇烈的炎症或組織損傷。這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皮膚肌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頻發的原因。隨著與刺突蛋白質的鬥爭持續,人體固有的免疫功能也會下降,因而產生副作用:帶狀疱疹(生蛇)。
福島雅典強調,作為科學家應客觀看待事實,而不應將主觀意見摻入疫苗的評估中,從而批評那些將他稱為「反疫苗」的人。論文《新冠疫苗後遺症的真相》在《文藝春秋》四月號中發表。

以上是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福島雅典最近在《文藝春秋》的訪問,主題是新冠疫苗副作用以及他的看法(注意,此文章只是訪問稿,不是經同儕評審的科學論文)。轉貼此處,僅供參考。
...(恕刪)

引用 「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
https://www.factchecklab.org/20240410/
事實查核報告
《健康資訊FB專頁稱「新冠疫苗後遺症達201種」,惟未提調查方法及其限制》
摘要
2024年3月,Facebook專頁「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及「Health Concept 健康概念」引述京都大學榮休教授福島雅典的言論,宣稱COVID-19疫苗有201種副作用或後遺症。
有關說法源自日本雜誌《文藝春秋》2024年3月7日的報導,當中引述福島雅典的說法及數據。
福島雅典引用的資料整理日本醫學會議上的報告,惟有關試算表註明病例報告提及接種疫苗後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不代表兩者有因果關係,而且報告與實際病例數量未必相同。
「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未有提及其調查方法和限制,直接引用福島雅典的說法,將其整理的201種症狀稱為副作用或後遺症,屬誤導內容。。
「Health Concept」列出宣稱為厚生勞動省數據中接種輝瑞COVID-19疫苗後的死因,但有關死亡報告絕大多數並未確立兩者的因果關係。而且排序與厚生勞動省文件的數據有出入,亦未有說明數據限制,說法屬誤導內容。
根據《文藝春秋》報導,福島雅典宣稱「在疫苗接種後,有多種癌症的死亡率明顯上升」但僅比較不同癌症死亡率數據以及接種人數,此做法未能判斷兩者相關性,然而兩專頁同樣引述該宣稱,未有說明福島雅典的比較方式,容易引起誤解。

查證
說法源自《文藝春秋》報導
雖然「Health Concept」網站文章註明資料來源為「Yahoo Japan」及加上連結,惟其連結並非有效網址。
在Google搜尋「福島雅典 yahoo.co.jp」,可發現一篇標題開首為「帯状疱疹、リウマチ、血管系障害、心筋炎」(以Google翻譯成中文為「帶狀皰疹、風濕病、血管疾病、心肌炎」)的文章,點擊連結前往日本版《Yahoo!新聞》網頁,惟顯示錯誤訊息

在Wayback Machine檢視該連結的備份網頁,可見為日本版《Yahoo!新聞》於2024年3月7日轉載「文春オンライン」的報導。在Google搜尋標題可找到日本雜誌《文藝春秋》網站上的報導,發佈日期同樣為3月7日。

《文藝春秋》報導介紹福島雅典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國家資訊學研究所(国立情報学研究所)的資料庫顯示相同頭銜。《澳聯社》(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 AAP)於2023年2月發佈的事實查核報告則稱其為榮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AAP當時就福島雅典關於疫苗的言論向京都大學查詢,京都大學發言人表示該校不會為退休後的教職人員及其言論負責。

病例報告數量統計未證明因果關係
「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均引用福島雅典的調查,表示「在2021年12月到2023年11月期間,日本國內的疫苗接種後突發疾病清單中,總計出現了201種疾病」。

透過Google翻譯《文藝春秋》報導為中文理解(下同),福島雅典在2024年3月發行的4月號《文藝春秋》發表關於其「COVID-19疫苗後遺症調查」結果的文章,這篇報導轉述部分內容。

《文藝春秋》報導中附有一張福島雅典提供的清單,整理了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期間,於日本醫學學術會議中報告提及的「接種疫苗後突然發生的疾病」並宣稱為疫苗的副作用。該圖表最下方附有「全國志願醫師協會」(全国有志医師の会)的網頁連結,輸入該連結前往的頁面可見類似圖表,並附有一個Google試算表的連結。

該試算表為「全國志願醫師協會」整理的醫學會議報告資料,欄目包括學術會議名稱、舉辦日期、副作用分類、報告標題、發表者及摘要網址等。試算表最上方註明︰
有關病例報告為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生或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並不代表因果關係已確定;以及
報告與實際病例數量未必相同,因為多個病例可能在同一會議上報告,同一作者亦可能在多個會議中報告。

此外,搜尋報告標題字眼可發現試算表中最少有近四成為一至兩宗個案的病例報告。病例報告的作用是記錄個別病例的細節,可以較迅速發表及匯報罕見的疾病、不良反應等,有助提出假說供進一步研究。然而由於病例報告並非有系統地收集樣本數據,沒有對照組作參考,無法直接用作判斷因果關係及計算發生頻率

「Medical Inspire」帖文最後列出「10大新冠疫苗副作用」,「Health Concept」的文章亦有列出該10項症狀,並表示「以報告的數量多寡排列」及括註數字,例如第一項為「血小板減少(557宗)」,但未有解釋統計方法

翻查《文藝春秋》報導,內文提及有關病症為「疫苗引起的前10種副作用」,而數字代表「世界各地論文中所報導的數字」,未有說明統計方法

報導最後提到福島雅典的文章〈關於新冠疫苗後遺症的真相〉(コロナワクチン後遺症の真実)於《文藝春秋》發表,並提供連結。有關文章須付費訂閱方可閱讀,Factcheck Lab透過Google翻譯為中文理解並檢視文章相關段落,內文提及使用論文搜尋引擎搜索疾病名稱,從而得出論文數量。

《文藝春秋》報導提及福島雅典於2023年6月與志願醫生成立「疫苗問題研究小組」(ワクチン問題研究会),翻查該組織網頁,首頁宣佈他們的論文在2024年2月於學術期刊發表,並附上連結。該論文同樣引用上述「全國志願醫師協會」的列表,再於學術論文搜尋器PubMed搜尋有關症狀,最終找到3,071篇論文,再按搜尋得出的論文數量列出首10項症狀,症狀及數量與《文藝春秋》列出的資料相同。

跟病例報告一樣,論文數量無法用作證實疫苗與當中的症狀有關,亦無法推論其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

「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引述福島雅典的調查結果時,未有清楚說明其調查方法及限制並未確立疫苗與有關症狀的因果關係,其Facebook帖文圖片強調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或後遺症「多達201種」,誤導內容

日本死亡報告統計列出潛在死因
「Health Concept」文章表示「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列出「輝瑞公司生產的疫苗接種後的死因」,按次序為「血管系統障礙」、「心臟障礙」、「狀態惡化」、「肺炎」及其他,並指「血管系統障礙和心臟障礙佔了近一半」。翻查《文藝春秋》3月7日的報導,相關段落Google翻譯為中文的結果為︰

「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接種輝瑞疫苗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1) 血管疾病、(2) 心臟疾病、(3) 病情惡化、(4) 肺炎,(5)其他,僅血管疾病和心臟疾病就佔了近一半的病例。無論是在開始接種疫苗後的幾個月內,還是截至下一年的數據中,死亡原因的順序和比例幾乎相同。」
在Google搜尋上句原文並限制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網頁,可找到一個顯示日期為2023年10月27日、標題為「接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後通報死亡的病例摘要」(新型コロナワクチン接種後の死亡として報告された事例の概要,透過Google翻譯為中文),並註明為輝瑞(Pfizer)疫苗的PDF檔案。再搜尋文件標題並排除PDF檔案,可找到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24年1月26日關於疫苗不良反應的會議資料頁面,這亦是2024年4月前最後一次會議。

該頁面列出的參考資料當中,有一份刊出接種輝瑞COVID-19疫苗後通報死亡的病例摘要,記錄了日本2021年2月17日開始為民眾接種輝瑞疫苗起至2023年10月29日接到的死亡報告資料。根據此文件,這段期間日本總共接種了逾3.11億劑輝瑞疫苗,接種人數超過8,543萬,而收到接種疫苗後死亡的報告有1,904份,平均每接種100萬劑共收到6.1份死亡報告。經評估後,有2份死亡報告被判斷跟疫苗有關、10份未發現有關,絕大多數(1,892份)因缺乏資訊而無法評估疫苗與死亡之間的因果關係。

文件亦有統計這些死亡報告的潛在死因,註明該表列出「可能與死因有關的所有症狀,包括尚未確認為死因的症狀」,並不代表有關症狀為死因,而且同一個案的多種可能死因均會列入,因此總數會多於死亡報告數字。根據該表,各種潛在死因中以心臟病(心臓障害)居首,血管疾病(血管障害)排第六。

《文藝春秋》列出的排序與這組數據有出入,而且未有說明數據限制,有關症狀並未證明跟疫苗有關,而且當中包括未確認為死因的症狀稱為「疫苗接種後的死因」屬誤導內容

有關文章其他問題
「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均引述福島雅典表示「心血管和心臟問題幾乎發生在所有接種疫苗的人身上」以及「認為接種後出現肌肉痛或發燒,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血管炎」。翻查《文藝春秋》報導並透過Google翻譯相關句子,結果為︰

「接種疫苗後,幾乎每個人的身體都可能出現血管和心臟問題。如果將其視為更廣泛意義上的血管炎,則可以理解接種疫苗後容易出現肌肉疼痛和發燒的事實。」
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燒以及肌肉疼痛均為常見副作用,然而並非COVID-19或mRNA疫苗獨有,例如流感疫苗也會引起類似症狀。而血管炎為較罕見的疾病,患者除可能出現頭痛、發燒、疲倦、體重減輕和疼痛等一般症狀外,受影響的身體部位亦會有相應症狀。福島雅典未有解釋有關症狀「廣義上可以理解為血管炎」的原因,亦沒有提供有關症狀源自血管發炎以及接種疫苗後「幾乎每個人的身體都可能出現血管和心臟問題」的證據

「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亦宣稱「在疫苗接種後,有多種癌症的死亡率明顯上升」。透過Google翻譯《文藝春秋》相關句子,結果為︰
「年齡調整死亡率是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按癌症類型每月計算的。當我們將其繪製為長條圖並與每月接種疫苗人數的折線圖重疊時,我們發現有幾種癌症的死亡率在接種疫苗後顯著增加。」
《文藝春秋》未有提供相關圖表或連結。然而從此句可見,說法僅源自對比日本厚生勞動省提供的不同癌症死亡率數據以及接種人數,未能提供死者當中曾接種疫苗的比率等資料,單靠此對比無法排除不同因素的影響,也無法判斷相關性

結論
2024年3月,「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兩個香港醫療資訊Facebook專頁分別引述京都大學榮休教授福島雅典的言論,宣稱COVID-19疫苗有201種副作用或後遺症。

經查證,有關說法源自日本雜誌《文藝春秋》2024年3月7日的報導,當中引述福島雅典的說法及數據。然而福島雅典的說法並未有嚴謹證據支持,例如他引述「全國志願醫師協會」整理的醫學會議報告資料,惟有關試算表註明病例報告提及接種疫苗後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不代表兩者有因果關係,而且報告與實際病例數量未必相同。

「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未有提及其調查方法和限制,直接引用福島雅典的說法,將其整理的201種症狀稱為副作用或後遺症,屬誤導內容

「Health Concept」文章按《文藝春秋》報導,列出宣稱為厚生勞動省數據中接種輝瑞疫苗後的死因,但有關數據為接種疫苗後收到的死亡報告,絕大多數並未確立因果關係。《文藝春秋》列出的排序與厚生勞動省文件的數據有出入,亦未有說明數據限制,說法屬誤導內容。

此外,「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引述福島雅典指「心血管和心臟問題幾乎發生在所有接種疫苗的人身上」,又稱接種疫苗後出現肌肉疼痛和發燒「廣義上可以理解為血管炎」,惟《文藝春秋》報導中並無解釋原因或提供證據支持其說法,而且有關副作用並非COVID-19疫苗獨有。

根據《文藝春秋》報導,福島雅典另一宣稱「在疫苗接種後,有多種癌症的死亡率明顯上升」僅源自比較不同癌症死亡率數據以及接種人數。此做法未能判斷兩者相關性,然而「Medical Inspire」及「Health Concept」未有說明其比較方式,宣稱「在疫苗接種後,有多種癌症的死亡率明顯上升」,容易引起誤解

COFACT真的假的
https://cofacts.tw/article/3v95bc7jxq8df
含有錯誤訊息
節錄自 Cofacts 真的假的:https://cofacts.tw/article/3v95bc7jxq8df
herblee wrote:
引用 「事實查核實...(恕刪)
這幾年網上能找到"事實查核"不要100%當真。要小心!!!
我會稱為偽事實查核
這些背後邪惡勢力利用他們操控全球媒體的優勢,先發制人地把真的"事實查核"成假的
一大堆不用腦思考、從主流媒體資訊照單全收的人就信以為真
魔鬼就是喜歡公然撒謊,人前裝偽君子

1) 邪惡的Google利用演算法不把真相推薦給你,把他們認為"你應該這樣看待這件事"的資訊放在第一頁和首位
2) 利用一大堆大企業/大學和媒體每天為每個Topic"事實查核",有偏見地誘導大眾的看法
3) 網軍一堆到處留言,帶風向地在不同論壇攻擊真相,吹捧假的看法

這個年頭,要有智慧地培養看事物的方向,然後堅定地信你認為該相信的,不要輕易給那些媒體愚弄

USA Today 偽事實查核 紐約猶太教堂隧道 沒有發現幼兒餐椅和床墊


COVID-19疫苗是拯救而不是殺了數以百萬的人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factcheck/2023/11/08/covid-19-vaccines-have-saved-not-killed-millions-fact-check/71499233007/

https://twitter.com/wideawake_media/status/1728006919481151802

23年8月11日與共和黨參議員Ron Johnson(曾調查拜登家族)關於疫苗的採訪
Fox女主播:
It's just extraordinary to me that the gov't is working with social media to amplify lies and supress true. That has been doing so repeatedly.
政府與社交媒體合謀,不斷地放大謊言並壓制真相
herblee
科學實驗,要從疑問,提出假說,再驗證這個假說的真偽開始,整個過程在檢驗,相互對照,論文發表要接受公眾質疑,事實查核是要提出證據的。反之,錯誤內容,未有嚴謹證據支持,無法判定此前因造成彼後果,正是洗腦
MOOMS
這網頁只要遇到黨的事就會轉彎 牠能說影片是真 又能說這是造謠 自相矛盾的事可多了 只要不扯到黨的利益(政治) 大概會中立一點
herblee問你打了幾針,打後有甚麼感想,這問題很難回答嗎?還要逃避多久?
本身不具醫學專業,長期在此版反覆貼那些鬼畫符沒人看的文章,到底有甚麼目的?
各位網友,在01這麼久,唯一一個黑名單。已多次告知,別再引我的言,本人既不會看也不會回,明明就是個外行,完全不敢說自己打了幾針,發表自身打疫苗實效給大家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犯濺,是想讓大家知道已病得很重無藥可醫嗎?

美國總統拜登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拜登打了4劑疫苗)<---請大家爬文觀賞外行又鬼扯的事蹟。
在01遇到癡漢,黑名單的目的就是極鄙視對方,不想有任何互動,大概只有畜生才看不懂人字。

Lemurian888 wrote:
這幾年網上能找到"事實查核"不要100%當真。要小心!!!
我會稱為偽事實查核

維基百科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簡稱TFC,是台灣的事實查核非營利組織,2018年4月19日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共同成立[2],2018年7月31日上線並公布第一批查核報告[2],總部設於台北市。 2021年02月,中心完成法人登記,正式轉型為獨立法人的基金會,推動事實查核業務與活動[3]。
簡單講,就是一個阿貓、阿狗都可以成立的基金會。
文青別鬼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該先查自己吧?
如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只是打打電話詢問官員,然後就將官員的回答當成標準答案,直接將其他媒體報導定罪。卻不去深入追究搞懂為何前後有不一樣的說法?官員反覆不一又代表什麼樣的變化?
文青別鬼扯 2018/10/05 16:34
昨天新成立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布一則事實查核報告,表示先前(9/5)媒體曾訪問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報導:「假如國內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全數撲殺」,引起許多豬農恐慌。
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9/27向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求證,他說他當時確實曾說,如果情境嚴重、有擴散之虞的時候,會採取三公里範圍去把它撲殺。但如果「疫情很單純,就是一個單點,我們就是單點那個場把它撲殺掉,周圍三公里我們就是一直監測,監測到確認沒有被感染。」
簡單來說,就是9/5的新聞報導說,3公里內豬場全數撲殺。而到了9/27時,農委會則說,如果疫情很單純,案發場周邊3公里內就先持續監控即可,不必急著殺。然後先前9/5的新聞報導就被認定為網路傳言的罪魁禍首!
請問,說法反覆前後不一致有很奇怪嗎?沒有吧。因為台灣真的沒有面臨過非洲豬瘟,該如何防範與因應,大家都在摸索。而早在6月9日農傳媒訪問前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關於口蹄疫拔針問題時,施副就說,除了口蹄疫,他也擔心非洲豬瘟問題:
「一旦發生疫情,案例場將採取全場撲殺,案例場半徑3公里內則先打完疫苗再撲殺。至於案例場半徑3公里外至10公里內是否撲殺?施泰華說,因為若發生在雲林,這範圍恐有上千個畜牧場,考量國內一線防疫人員不足,未來仍需進一步和專家、學者討論其他對策」(中略)
「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國外帶進來的病毒。」施泰華說,近年韓國爆發口蹄疫、匈牙利出現非洲豬瘟,後經分析都和移工有關,臺灣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外配多,同時臺灣也有養豬戶到中國大陸養豬,無論中國還是東南亞都是口蹄疫疫區,倘落沒有落實消毒,很容易就把病毒帶進來,因此未來7月拔針後,防檢局各分局會盡力與關務署合作,加強入境旅客、貨品的檢查。
看到沒有?當時連處理口蹄疫沙盤推演都更嚴苛,不但半徑3公里內全面撲殺,甚至連3~10公里內是否撲殺,都曾思考過。
今年7、8月時當中國大陸陸續出先非洲豬瘟災情時,不管是農政體系還是養豬戶,面對此種怪病,大家都如臨大敵,沒人敢掉以輕心,勢必會先以最高的防疫規格作為政策制定的參考依據。
這說明啥?這就清楚說明政策制訂不可能在一開始之初就有清楚的規劃與定案。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的是,9月初時農委會還緊張到馬上購置了超大型巨無霸絞肉機,想說一旦非洲豬瘟爆發,就立即在豬場內當場把豬丟進絞肉機絞死,甚至為此做了兩次絞肉演練。但後來發現此法不可行,速度太慢,而絞碎的豬肉反而會成為新的傳染源,因此覺得未來可能還是要找掩埋場撲殺大量的病死豬。
所以呢?所以這整件事根本就沒有不實消息、網路傳言或假新聞的問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連新聞報導時序都搞不懂,連政策制訂過程本來就會變動都搞不懂,然後就很開心地拿9月底農委會已逐步定調的政策說法,來打9月初政策還未確定的新聞報導,然後覺得自己好棒棒!
如果新聞查核可以這麼搞的話,是不是日後只要涉及到尚未清楚定案的公共政策,媒體都乾脆不要報導算了?以免政策定案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又會跳出來說先前報導是假新聞?
其次,如果先前9/5新聞報導確實有誤,農委會為何都沒出來說明?先前不是還為了假新聞,而告媒體嗎?先前不是說,農委會都會利用社群媒體澄清嗎?如果農委會已有這樣的功能,我們還需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嗎?
最後,如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只是打打電話詢問官員,然後就將官員的回答當成標準答案,直接將其他媒體報導定罪。卻不去深入追究搞懂為何前後有不一樣的說法?官員反覆不一又代表什麼樣的變化?
試問,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所應標榜的第四權到底跑到哪去了?媒體不就該監督政府嗎?如今變成用官員的話語來監督其他媒體,你們真的搞得我好亂啊。
雖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處理農業政策議題可說是一塌糊塗。但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啦,至少這個中心讓我們知道老人家出外打野戰都用印度神油,這是假消息!!!鬼王也深信這絕對是假新聞,因為德田重男爺爺都沒用過啊!
成立當年就已有爭議,浪費時間去看一個阿貓、阿狗組成又有爭議的基金會鬼扯幹嘛?
Lemurian888
大家都清醒,太好[微笑]
nikon_user wrote:
herblee問你打...(恕刪)
Search井上正康時發現Goggle會在右邊有目的地把2個"事實查核"網站放大
請問你會知道全民查假會社的底細嗎? 又是台灣的
希望免疫學家能夠幫大眾分析本次新冠疫苗的效力問題
,如果有相關科系同學也能夠發表一下自己或教授的看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