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重點在有效的疫苗

分享一下
自己是0針。2020年開始信陰謀論。是陰謀論令我躲過疫苗此劫
我沒有研究數據(外行人)
但我認清大方向 "他們要殺地球人"

你不必了解疫苗,你只需察看那群Elites精英/政府背後的動機就能明白這根本是有害的
1) 醫療開支從來沒有這樣"忽然慷慨"。免費疫苗,還抽獎送樓送機票
做手術/看感冒/電療,醫院有少收你的錢嗎?為何不免費幫窮人看病?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疫苗抽獎
2) 好了,接種率上不去,敬酒不吃吃罰酒,強迫你打
疫苗通行證>超市/商場不准去,飛機不讓你上。呼籲公司裁掉你 (全無人權)
3) "自願"接種新冠疫苗免責承諾書
剝奪你的人權,收入食物娛樂歸0,哪來的自願。免責,大家也明白,不多說
Lemurian888 wrote:
全民查假會社的底細嗎? 又是台灣的

找不到第三方介紹,直接引用官網資訊:
團隊成員
指導委員會
全民查假會社由財團法人21世紀基金會出資捐助成立。營運採獨立制,由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共同指導本會社營運方針與重大事項之討論、審議、與決議訂定,委員會召集人則由委員互選出一人擔任。
本會社設置獨立性的編輯團隊,設總編審、主編各一人與數位查核員(記者)。總編審依據委員會之決策,綜理本會社對假訊息查證之作業。
此外,編輯團隊統整當事人申訴與外部反應之意見,任何提議或提案,經委員會討論,且出席過半數委員同意後,並作成決議,才會對外公告與揭露於網站。
委員-黃肇松、金傳春、賴祥蔚、陳宜民、劉蕙苓、陳申青。召集人-谷玲玲委員。總編審-陳秀鳳。主編-蘇元和。查核員-胡凱鈞、Liu Yu Jan、高子涵、蘇敬哲、阮永綺、陳美澐、趙翊絜、謝艾純、宋思彤

Lemurian888 wrote:
自己是0針。2020年開始信陰謀論。是陰謀論令我躲過疫苗此劫

在網路還不普及的時候,聽過醫師免疫相關的演講有很粗淺的免疫常識,落實並實踐20多年,當初只是很單純不想破壞自體良好的免疫系統,沒想到新冠疫苗這麼兩光。由衷希望大家可以找到投緣的免疫醫師去了解免疫,這樣就不會被藥廠、網軍牽著鼻子走。
這板目前對疫苗質疑者都是零針居多。
Lemurian888
多謝資料。不必多費唇舌跟不願醒來的人和網軍辯論。人的自身免疫系統就是最佳的防禦[微笑]。但面對最毒的武漢第一波病毒,也只能聽天由命。
nikon_user wrote:
herblee問你打了幾針,打後有甚麼感想,這問題很難回嗎?還要逃避多久?

對不起, 完全看不懂您的邏輯 ?
單一個人的herblee打了幾針 , 能代表什麼 ? 那就是一個個案 , 完全沒有代表性
能提供給公眾參考嗎?
但是前面貼的那些科學論文 ,是有幾百個人幾千人的統計

統計項目 不是"感想" ? 而是
注射部位疼痛 ,嗜睡 ,疲倦,食慾不振 ,發燒,腋下腫脹 / 壓痛,注射部位腫脹 ,注射部位紅斑 ,頭痛,肌肉痛,畏寒 ,噁心 / 嘔吐,關節痛
透過此種統計 ,能知道那一種疫苗會有那些"不良反應" , 百分比為多少 ?
不是完全"憑感覺"? 自由心證 為衡量的指標 ?
邏輯很奇特 ?
完全停留在相信人的感覺 ? 而且還是少數單一個人 ?
不然就是舉出一個有名的人 , 然後說他有『 醫學專業』? 他講的就是真理?
問 『甚麼感想』? 是個人情緒的 抒發 ! 這不是科學! 不是用來判定不良反應的指標
這樣問不會得到 能提供公眾參考的有用資訊

COVID-19疫苗在全球 185個國家和地區施打了, 在比較施打前無法控制的疫情,急診爆滿擠到停車場開設帳棚, 比對施打後被壓制為輕症的疫情, 根據 2022 年 6 月的一項研究,
Watson OJ、Barnsley G、Toor J、Hogan AB、Winskill P、Ghani AC(2022 年 6 月)。Lancet Infect Dis. 2022 Sep; 22(9): 1293–1302.
Global impact of the first year of COVID-19 vaccina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ling study“COVID-19 疫苗接種第一年的全球影響:數學模型研究”。DOI:10.1016/s1473-3099(22)00320-6。
額外防止了1440萬至1980萬病例的死亡。
前面列舉非常多篇的報告 , 還需要加上 herblee的感覺嗎?

nikon_user wrote:
本身不具甚麼目的?,長期在此版反覆貼那些鬼畫符沒人看的文章,到底有甚麼目的?

不具醫學專業 ? 甚麼目的?
您的邏輯完全看不懂 ?
有趣了, 您所謂的醫學專業為何 ?
您引用的 福島雅典 是內科 ,腫瘤科,擅長的是化療 ! 他不是專攻冠狀病毒 ,不是免疫專科醫師,更非疫苗製造
他是醫學專業嗎?
不能長期『反覆貼那些鬼畫符沒人看的文章』? 您批評的那些"鬼畫符"可是知名期刊的科學文獻
文藝春秋(雜誌) 是醫學專業嗎? 其立場與傾向?是一本持保守主義立場的綜合雜誌。比起您所謂鬼畫符沒人看的文章, 反被證實有錯誤訊息 ?
1999年的《文藝春秋》12月號上刊載了一篇名為《第一勸銀不良債券巨額虧損》的報道,揭露當時第一勸業銀行因為投資大量不良債券而出現巨額虧損的狀況。然而經過《周刊新潮》、《周刊POST》等其他雜誌的檢查,這篇報道中的部分內容並未經過嚴格的來源審查,而報道中的錯誤多達六十餘處。另據報道,負責當日新聞撰寫的《朝日新聞》記者在利用「朝日新聞」名義採訪相關素材之後即為《文藝春秋》供稿,而他在供稿中修改了部分數據。
2005年的《文藝春秋》12月號上刊登了由笹幸惠撰寫的《「巴丹死亡行軍」 女人獨自完成》的文章。該文章因為內容「嚴重歪曲歷史」而遭受猶太人人權組織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等機構的抗議。

可是圖書館內還不斷的買那些鬼畫符沒人看的文章喔 !
完全看不懂您在說什麼?不能貼正確的知識, 反要貼錯誤訊息有甚麼目的?

nikon_user wrote:
各位網友,在01這麼久,唯一一個黑名單。已多次告知,別再引我的言,本人既不會看也不會回,明明就是個外行,完全不敢說自己打了幾針,發表自身打疫苗實效給大家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犯濺,是想讓大家知道你病得很重已無藥可醫嗎?


在01這麼久? 對不起,查了註冊時間 , herblee比您更久
herblee 會悍衛您說話的權利 , 絕對不會引用黑名單
您自認的說法如果只是影響個人 , 沒問題隨便您說
但是當您引用的文章說錯了 , 會誤導他人 , 當然要引用 『事實查證』來對比
只要不是資訊壟斷, 不是新聞來源被餵養 , 正反方資訊能同時呈現 , 閱讀大眾是有能力思考的
在公開的論壇上 ,黑名單只讓您自己看不到而已 , 其它所有人通通看得到 ,黑名單只證明您聽不進, 也不想聽

在公開的論壇上您能貼上這些 錯誤訊息
他人不能 引用 "事實查證" 來避免只聽 "單一來源說法"而被誤導 ?

nikon_user wrote:
美國總統拜登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拜登打了4劑疫苗)<---請大家爬文觀賞外行又鬼扯的事蹟。
在01遇到癡漢,黑名單的目的就是極鄙視對方,不想有任何互動,大概只有畜生才看不懂人字。
Lemurian888 wrote:
這幾年網上能找到"事實查核"不要100%當真。要小心!!!
我會稱為偽事實查核
維基百科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簡稱TFC,是台灣的事實查核非營利組織,2018年4月19日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共同成立[2],2018年7月31日上線並公布第一批查核報告[2],總部設於台北市。 2021年02月,中心完成法人登記,正式轉型為獨立法人的基金會,推動事實查核業務與活動[3]。
簡單講,就是一個阿貓、阿狗都可以成立的基金會。


對不起 ,上文列舉查核福島雅典 的單位是位於 香港 的 「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
https://www.factchecklab.org/20240410/
香港 的 「事實查核實驗室」完全無關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您完全沒看內容 ? 馮京當成馬涼?

nikon_user wrote:
文青別鬼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該先查自己吧?
如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只是打打電話詢問官員,然後就將官員的回答當成標準答案,直接將其他媒體報導定罪。卻不去深入追究搞懂為何前後有不一樣的說法?官員反覆不一又代表什麼樣的變化?
文青別鬼扯 2018/10/05 16:34
昨天新成立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布一則事實查核報告,表示先前(9/5)媒體曾訪問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報導:「假如國內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全數撲殺」,引起許多豬農恐慌。
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9/27向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求證,他說他當時確實曾說,如果情境嚴重、有擴散之虞的時候,會採取三公里範圍去把它撲殺。但如果「疫情很單純,就是一個單點,我們就是單點那個場把它撲殺掉,周圍三公里我們就是一直監測,監測到確認沒有被感染。」
簡單來說,就是9/5的新聞報導說,3公里內豬場全數撲殺。而到了9/27時,農委會則說,如果疫情很單純,案發場周邊3公里內就先持續監控即可,不必急著殺。然後先前9/5的新聞報導就被認定為網路傳言的罪魁禍首!
請問,說法反覆前後不一致有很奇怪嗎?沒有吧。因為台灣真的沒有面臨過非洲豬瘟,該如何防範與因應,大家都在摸索。而早在6月9日農傳媒訪問前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關於口蹄疫拔針問題時,施副就說,除了口蹄疫,他也擔心非洲豬瘟問題:
「一旦發生疫情,案例場將採取全場撲殺,案例場半徑3公里內則先打完疫苗再撲殺。至於案例場半徑3公里外至10公里內是否撲殺?施泰華說,因為若發生在雲林,這範圍恐有上千個畜牧場,考量國內一線防疫人員不足,未來仍需進一步和專家、學者討論其他對策」(中略)
「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國外帶進來的病毒。」施泰華說,近年韓國爆發口蹄疫、匈牙利出現非洲豬瘟,後經分析都和移工有關,臺灣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外配多,同時臺灣也有養豬戶到中國大陸養豬,無論中國還是東南亞都是口蹄疫疫區,倘落沒有落實消毒,很容易就把病毒帶進來,因此未來7月拔針後,防檢局各分局會盡力與關務署合作,加強入境旅客、貨品的檢查。
看到沒有?當時連處理口蹄疫沙盤推演都更嚴苛,不但半徑3公里內全面撲殺,甚至連3~10公里內是否撲殺,都曾思考過。
今年7、8月時當中國大陸陸續出先非洲豬瘟災情時,不管是農政體系還是養豬戶,面對此種怪病,大家都如臨大敵,沒人敢掉以輕心,勢必會先以最高的防疫規格作為政策制定的參考依據。
這說明啥?這就清楚說明政策制訂不可能在一開始之初就有清楚的規劃與定案。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的是,9月初時農委會還緊張到馬上購置了超大型巨無霸絞肉機,想說一旦非洲豬瘟爆發,就立即在豬場內當場把豬丟進絞肉機絞死,甚至為此做了兩次絞肉演練。但後來發現此法不可行,速度太慢,而絞碎的豬肉反而會成為新的傳染源,因此覺得未來可能還是要找掩埋場撲殺大量的病死豬。
所以呢?所以這整件事根本就沒有不實消息、網路傳言或假新聞的問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連新聞報導時序都搞不懂,連政策制訂過程本來就會變動都搞不懂,然後就很開心地拿9月底農委會已逐步定調的政策說法,來打9月初政策還未確定的新聞報導,然後覺得自己好棒棒!
如果新聞查核可以這麼搞的話,是不是日後只要涉及到尚未清楚定案的公共政策,媒體都乾脆不要報導算了?以免政策定案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又會跳出來說先前報導是假新聞?
其次,如果先前9/5新聞報導確實有誤,農委會為何都沒出來說明?先前不是還為了假新聞,而告媒體嗎?先前不是說,農委會都會利用社群媒體澄清嗎?如果農委會已有這樣的功能,我們還需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嗎?
最後,如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只是打打電話詢問官員,然後就將官員的回答當成標準答案,直接將其他媒體報導定罪。卻不去深入追究搞懂為何前後有不一樣的說法?官員反覆不一又代表什麼樣的變化?
試問,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所應標榜的第四權到底跑到哪去了?媒體不就該監督政府嗎?如今變成用官員的話語來監督其他媒體,你們真的搞得我好亂啊。
雖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處理農業政策議題可說是一塌糊塗。但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啦,至少這個中心讓我們知道老人家出外打野戰都用印度神油,這是假消息!!!鬼王也深信這絕對是假新聞,因為德田重男爺爺都沒用過啊!
成立當年就已有爭議,浪費時間去看一個阿貓、阿狗組成又有爭議的基金會鬼扯幹嘛?..(恕刪)


附上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說法
2018/10/08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回覆意見
先前鬼王曾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近日對非洲豬瘟相關的查核報告給予評論,最近他們有所回應。於此刊載如下:
----------------------------------------------------------
您好,謝謝您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關注。我們每一篇查核報告,都歡迎各界詳閱之後不吝指教。但您本篇文章之指正,與該篇查核報告有若干不符合之處。特此說明如下:
1、 事實查核中心並未指責相關報導之記者在九月初之報導內容錯誤,畢竟新聞事件之發展常伴隨時間而變化。
2、 該篇報告所查核的訊息主要係針對9/21農委會防檢局在臉書貼圖闢謠,指稱養豬業者間流傳「假如國內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全數撲殺」為「假的、謠傳」,然此闢謠圖文,和先前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的說法不一致。民眾接收到的訊息混淆錯亂,因而質疑農委會對於案例場周邊半徑三公里之養豬場,究竟是要全數撲殺?或是移動管制?在查核中心求證之前,農委會並無發布正式的統一說明。
3、 根據查核中心查證,關於三公里內全數撲殺之說法,最早的消息來源係九月初國內媒體引述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之發言。而查核中心在求證其中一位報導記者後,確認這段話是記者訪問黃副主委時他的親口發言。
4、 事實查核中心分別求證於農委會公關科、黃金城副主委、防檢局。目的是希望釐清究竟我國政府對於非洲豬瘟疫情的對策為何? 如果農委會各單位之間前後說法不一,是否歷經政策調整?又是基於哪些演變和考量?
5、 然而,黃金城副主委在查核記者電訪時強調,他九月初接受媒體採訪時的意思就是: 「如果疫情嚴重、擴散」時,才會採取案例場周邊三公里豬場全數撲殺之對策。從九月初到九月底都是如此。亦即沒有時間演變、政策調整的狀況。
6、 在查核中心的多方求證之後,對於台灣因應非洲豬瘟之現階段防疫對策已可釐清。可得知9月21日防檢局臉書闢謠所指養豬業者間流傳之「假如國內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全數撲殺」之傳言,為「疫情嚴重」、「擴散」時才會採取的策略,因此該傳言屬於「部分錯誤」之訊息。
本篇查核報告從頭到尾並未指責9/5之新聞報導,該等報導內文之截圖亦僅為佐證資料而非查核標的。
7、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屬非營利之第三方查核組織。經費來自社會大眾捐款,拒絕政府、政黨、和政治人物之捐助。查核中心透過多面向的求證,客觀呈現各方之回應,盡可能釐清關乎公共利益之爭議訊息的關鍵「事實」。至於,以「事實」為基礎之各種善意評論,則屬言論自由範疇,不為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標的,亦不屬事實查核報告所欲涵蓋之內容。「事實查核」與「調查報導」不同,相關之政策探討、事件深度報導,仍有待新聞媒體善盡職責。
謝謝大家對事實查核報告的重視與討論,完整查核報告請見: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83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571915
【部分錯誤】網傳媒體報導假如台灣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將全數撲殺?
TFC-TAIWAN.ORG.TW
【部分錯誤】網傳媒體報導假如台灣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將全數撲殺?
【部分錯誤】網傳媒體報導假如台灣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將全數撲殺? 事實查核報告部分錯誤 【部分錯誤】網傳媒體報導假如台灣發生非洲豬瘟,除案例場外,連同周邊半徑3公里內豬場將全.....


完全看不懂 您引用《文青別鬼扯》想表達什麼 ?
本來就有前後有不一樣的說法?這不是官員反覆 ?
視疫情滾動調整!
媒體的問法已經是假設性的說法 "假如" ? 要官員回答什麼 ?
一個病人跑進診間 ,以假設性的問法問醫生? "假如我就是感冒" ? 你要開什麼藥給我 ?
不必做區別診斷 ? 不知道"感冒"是一大群病的通稱 ?

非洲豬瘟不會只有一種狀況 ? 不可能只有一種做法 ?
防疫人員 並非是僵化不知變通 ?
要區分, 來的敵人是有18吋艦砲的大和武藏 ? 還是有 100架艦載機的赤城加賀 ? 還是 伊號潛艇 ?
不會通通當成是 雪風號 ?
不同狀況有不同做法並非"前後有不一樣的說法?官員反覆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和 《文青別鬼扯》 的說法根本完全一樣 !
不知道批評的重點在那裏 ?
搜尋之才發現
本來是張花冠縣府的政務官劉志偉(人稱:鬼王/文青別鬼扯) .後來投奔張家成為麗善縣長辦公室機要或參議職;還是常與被證明造假的Lin Bay好油 , "一級嘴泡技術士" 、遊走在民代的菜農 林佳新,從2016年開始就有策略聯盟的在攻擊農委會,特別是攻擊 陳吉仲 。
鬼王/文青別鬼扯完全倒戈後,對特定政黨的就是全面攻擊?
原來根本就不是針對 事 "問題本身" , 提這些事只是手段 , 而是有特定目的
nikon_user wrote:
黑名單的目的就是極鄙視對方,不想有任何互動,大概只有畜生才看不懂人字。

小林製藥案件也是對地球人發出警號
"保健食品"=騙人
先創造如宿便這種謬論>令大眾懷疑身體不健康>恐懼心理壓倒理性>購買"保健食品">商家藥廠賺個盆滿缽滿
錢=利益之所在
大家認為疫苗無效嗎?有什麼證據呢?諾貝爾獎都頒給
了相關的專家,難道諾貝爾獎都不可信?
話又說回來,如果mRNA製成疫苗的技術尚未成熟,那就
應該等到技術成熟之後再研發,如果不太了解就研發疫
苗,那大家都不知道打進去的成份會對人體有什麼好或
不好的影響.
再提到次蛋白疫苗,大家都知道是一種比較舊且熟悉的
疫苗技術,如果連次蛋白疫苗都無效,那是不是可以退一
步思考一下,有什麼不夠了解或者遺漏的地方.
bmw_m3 wrote:
大家認為疫苗無效嗎?...(恕刪)


柳葉刀...等大型科學醫學期刊主編都被叫去 眾議會聽證了...諾貝爾看看就好

人類認知將被顛覆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luther0911 wrote:
柳葉刀...等大型科學醫學期刊主編都被叫去 眾議會聽證了...諾貝爾看看就好

人類認知將被顛覆


您知道這場聽證會在說些什麼嗎 ? 根本不是針對疫苗 !
惹出事端的 Lancet 根本不敢去 ! 只有 Science 去了

麻煩看一下 "新聞稿 "
https://oversight.house.gov/release/hearing-wrap-up-americans-witnessed-a-breakdown-of-scientific-debate-during-covid-19/


google 翻譯如下
新聞稿 發佈日期: 2024 年 4 月 17 日
聽證會總結:美國人目睹了 COVID-19 期間科學辯論的崩潰
華盛頓——冠狀病毒大流行特別小組委員會舉行了一場題為“學術瀆職:審查科學期刊、政府和同行評審之間的關係”的聽證會,以探討聯邦政府對與COVID-19 相關的研究出版物施加的任何潛在不當影響。特別小組委員會對《自然》雜誌和《刺胳針》雜誌主編拒絕溫斯特魯普主席在公開聽證會上作證的邀請感到失望。然而, 《科學期刊》主編霍頓·索普博士接受了主席的邀請,並就科學審查過程公開作證。索普博士證明,新證據出現時,頂級期刊經常會改變對科學問題的看法,並描述了「預印本」文章如何給美國人帶來困惑。
成員們就《科學》雜誌與聯邦政府可能存在的不當互動向索普博士施壓,並強調了壓制科學辯論對公眾信任的寒蟬效應。特別小組委員會致力於確保利益衝突、政府干預及政治偏見不再對頂級科學期刊的同儕審查過程產生不當影響。

重點
《科學》雜誌主編Holden Thorp 博士同意特別小組委員會的觀點,即生態健康聯盟主席Peter Daszak 博士可能在其備受爭議的DEFUSE 提案上誤導了美國政府——有些人認為該提案為COVID-19 創建了藍圖。


Holden Thorp 博士批評了 Daszak 博士對 DEFUSE 提案的處理方式,並同意 Wenstrup 主席的觀點,即特別小組委員會披露的新證據證實了 Daszak 博士的罪責:「當時,我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項沒有得到資助的提案。在科學領域,有許多提案沒有得到資助。因此,一些沒有得到資助的事情,我並不像某些人那樣認為重要。我理解您如何認為這是支持您正在尋找的某些事情的間接證據。我對柯林斯博士和達扎克博士處理披露該提案的方式都持批評態度。我當然沒有意識到我同意你的觀點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你最近才發現,那就是達扎克博士除了提案中的內容之外可能還有其他計劃。

5 月 1 日,Daszak 博士將出席特別小組委員會的公開聽證會。他將被要求解釋他的閉門轉錄訪談(他聲稱DEFUSE 研究將在北卡羅來納州進行)與最近發布的《資訊自由法案》內容之間的不一致之處,該內容表明EcoHealth 計劃在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危險的DEFUSE 研究

頂級科學期刊並不總是發表準確的資訊、進行徹底的同行評審或允許相反的觀點。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自然》、《科學》和《柳葉刀》 等期刊為科學界的信念和討論定下了基調。

霍爾頓·索普博士承認,頂級科學期刊並不總是正確的,而且經常在發表科學資訊後改變觀點:「科學家都是固執己見的人。我們和其他人一樣有意見。但我們也知道,而且我們本可以在解釋這一點上做得更好,科學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工作。因此,當我們看到新數據時,我們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顯然我在疫情期間多次這樣做了,其他人也是如此。未來,我們需要更好地告訴人們…我們需要更好地幫助大眾理解這一點。」

很明顯,現在臭名昭著的《SARS-CoV-2 的近端起源》(“Proximal Origin”)論文(由Nature Medicine於 2020 年發表)的作者存在重大利益衝突,該論文的目的是誹謗和誹謗質疑有關實驗室洩漏理論的討論。

2023 年 7 月,特別小組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臨時工作人員報告,詳細介紹了美國主要公共衛生官員透過起草、出版和批評《近端起源》來壓制 COVID-19 實驗室洩漏假說的大量證據。報告的主要發現如下:

●《自然》雜誌最初拒絕了“近源”,因為它沒有充分淡化實驗室洩漏理論。
●福奇博士、柯林斯博士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對《近源》的起草和出版施加了不當影響。
●《近端起源》的合著者在執行福奇博士關於單一人畜共患敘事的願景時歪曲了現有證據。
●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博士表示,《近源》的合著者允許政治影響論文背後的科學。
●調查任何掩蓋 COVID-19 的行為對於維護未來的科學誠信至關重要。

與會成員亮點

冠狀病毒大流行特別小組委員會主席 Brad Wenstrup(俄亥俄州共和黨)副主席加註指出,雖然《自然》、《科學》和《柳葉刀》的主編都被邀請參加聽證會,但只有科學期刊主編有勇氣出現在特別小組委員會面前。
溫斯特魯普主席:「我想從房間裡的空椅子開始。我們也邀請了《自然》雜誌的 Skipper 博士和《刺胳針》雜誌的霍頓博士,他們都發表了大量聯邦資助的研究成果。索普博士,你來了。你出現了。您認為您的同事也應該這麼做嗎?」

索普博士:「我願意。我很失望他們不在這裡。

冠狀病毒大流行特別小組委員會主席、俄亥俄州共和黨人、副總理布拉德·溫斯特魯普 (Brad Wenstrup)在聽證會結束時提交了特別小組委員會題為“掩蓋事實的近端起源”的全面臨時工作人員報告,以供記錄。
溫斯特魯普主席:「從我們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特別小組委員會的調查中,我們知道在COVID 19 期間發生的事情是《近端起源》的作者之一安德森博士說,福奇博士促成了這一點,讓我們聚在一起寫這篇。這不是我編的。這不是謊言。這是我們透過調查得到的他的話。我要提交記錄,這是關於掩蓋事實的近端起源的臨時多數工作人員報告,它的標題是。我提到的證據就在這裡,我會把它提交記錄,以防這個委員會的每個人都有機會閱讀它。

「因此,一篇論文發表時,有時從一開始就似乎有一個預定的結果。你知道,作為醫生,我們閱讀各種各樣的文章,很多時候我想先得出結論,然後看看他們在寫文章並客觀地看待事物之前是否已經有了結論。所以,有時我們必須這樣做。很難說政府官員沒有任何影響力,尤其是在《近源》方面,記錄顯示這些對話是政府官員說的,我把你們放在一起,我想讓你們寫這篇文章。」

眾議員 Rich McCormick(喬治亞州共和黨人)醫學博士從《科學》雜誌主編那裡引出了新的證據,表明頂級科學期刊助長了COVID-19 的政治化,並且這些期刊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確保同行的利益審查過程沒有政治干預。

麥考密克眾議員:「同樣的事情也適用於我們看待這種新冠病毒治療方法的方式,以及我們談論藥物和隔離以及其他所有政治化問題的方式。您能否評論一下這種疾病的政治化實際上如何阻礙了未來醫療程序辯論的良好科學解決方案?」

索普博士:“我認為新冠病毒的政治化,你知道,如果我們回顧它,我們可能都希望我們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也希望我們沒有為此做出如此大的貢獻。”我認為科學界有時對此做出了貢獻,我認為政治家也對此做出了貢獻。如果能以更平靜的方式度過整個過程就好了。但值得慶幸的是,科學的運作方式讓我們得到了很多確實有效的東西。」

愛荷華州共和黨眾議員瑪麗安內特·米勒-米克斯 (Mariannette Miller-Meeks) 醫學博士為有勇氣挑戰政府關於 COVID-19 起源的首選敘述的科學家和立法者進行了辯護,並指出,當逆向觀點受到審查時,公眾信任就會受到損害。

眾議員米勒-米克斯:「正如你所指出的,科學並不是意見的共識。我只想說,自從 2021 年進入國會以來,我一直在談論為什麼 COVID-19 的起源很重要。不偏袒,不陰謀。但其中一個——實驗室安全。世界有權知道正確類型的研究正在正確的實驗室安全環境中進行。第二—立即披露可能導致大流行的病毒或細菌。第四——這些實驗室正在進行的研究類型的道德規範。

「要說這些聽證會沒有確定性,也沒有結果——我對這個特別小組委員會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我們今天討論這個主題是因為人們敢於質疑所提出的敘述。由於審查制度和科學界內部缺乏辯論,信任受到損害。因此,由於這個特別小組委員會的工作,我認為我們擁有先進的、擁有不同聲音的人,以及敢於挑戰我們在科學中一次又一次看到的當前敘述的人。我會提出消化性潰瘍病不是A型人格引起的,而是由細菌引起的。謝天謝地,人們願意挑戰醫學敘述。但這讓不同的聲音知道他們會被聽到,不會被審查。而且,絕對 100% 會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更好的準備。

加註
Peter Daszak 何許人?
Peter Daszak 是生態健康聯盟的負責人,該聯盟是一個研究傳染病事件的非營利組織,與武漢病毒研究所(WIV)的石正麗合作超過 15 年 , 並將申請自美國國衛院的研究經費, 轉包給武漢病毒研究所代工。 雖然 Daszak 對中國實驗室和出現於該地區的疾病非常了解,但他與 武漢病毒研究所WIV 的密切聯繫被認為在 WHO 調查中存在利益衝突。但是,他是能被中國接受,能不顧利益迴避,可以被派往調查中國 COVID-19 大流行起源的人。
2020 年 有 27 位科學家簽署並發表在知名期刊《Lancet刺絡針》上的公開信聲稱:“我們站在一起,強烈譴責暗示 COVID-19 並非自然起源的陰謀論......得出結論,這種冠狀病毒起源於野生動物。
這封信由第 5 位列名作者(Peter Daszak)起草和組織,Peter Daszak的組織-生態健康聯盟資助了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27 個簽署者中有六個簽署人是隸屬於Peter Daszak 的生態健康聯盟。
根據 The 2021 年 9 月的報告《每日電訊報》發現,27 個簽署者中有 26 個與武漢病毒研究所 WIV 研究人員、或他們的同事或資助者有聯繫。
他們的立場都是貶低了 COVID-19 為實驗室洩漏的理論。反駁了當時流行的理論,即 SARS-CoV-2 病毒可能是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事故的結果。
並進一步警告說,將病毒起源歸咎於中國研究人員會危及這種疾病的疫情。暗示只要“提出實驗室洩漏理論的科學家……正在從事陰謀論者的工作”,從而對科學研究和科學界產生了“寒蟬效應”。
由事後獲得的電子郵件得知,Daszak 正是這封信的幕後起草人,他起草和簽署這封信時與同事進行了溝通,以“隱瞞他自己的角色並創造此信為科學界一致的錯誤認知。


早在事件之初的 2020年就知道的事 , 現在美國國會才開始調查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