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我們好運而已--從0確診看台灣低傳染力原因--過了一年現在看真諷刺啊!

原因就是戴口罩

因為不相信蘇院長和柚子醫師

所以才有好的防疫效果

跟其他國家比有高比例的人口戴口罩

病毒無法擴散
從數據顯示,台灣度過了幾次危機都沒有本土性量大的群聚感染..
1.第1波的武漢封城大逃亡期間,具數據顯示有500萬人趁封城前
逃出病巢地,新聞報導有7,000多人回台在北中南為第1次危機..
2.兩郵輪事件共有3.4千人到51據點遊覽為第2次危機..
3.台中首件死亡白排司機的家庭群聚感染事件第3次危機....
4.高雄金巴黎舞廳台商事件的第4次危機.
還好都平安通過只累計50例[第1波危機結束]
5.開始第2波的歐.美病毒大反撲,院內感染醫護3人的第1次危機..
6.社區女保全的確診事件,找不到感染源虛驚一場的第2次危機..
7.中研院及大學宿舍的群聚事件第3次危機..
8.桃機觀光局喝咖啡群聚事件的第4次危機..
9.另4歲公幼群聚師生9人有群聚事件為第5次危機..
10.酒店女公關群聚200人的第6次危機..
11經過清明連假的11據點群聚事件第7次危機..
以上關關危機,關關過
以下還需疫調的事件..
12.華航毒班機12人確診事件的第8次危機....
13.軍艦敦睦之旅的700人3確診群聚事件第9次危機..
如這次再平安通過就可以確定一點..病毒雖然無孔不入
林林總總還是有些端倪可洞悉原因...另一點就是[天佑台灣]
會不會是台灣人早已經群體免疫?
但前提是台灣早先已經流行過一波症狀輕微且低死亡率的新冠(被流感掩蓋)。

以上純屬猜測,別罰偶300萬
tzechiny wrote:大家可以看到一過了高(恕刪)

如果英國最後「只有」一千萬人確診,對六千多萬人的國家,能稱作群體免疫嗎?
他們如果要達到原本想要的群體免疫60%,那要四千萬人感染過,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相較起來,目前十萬出頭的確診,英國還需要三百倍的巨量爆發才能達成。
除非他們放手不管疫情讓他擴散,甚至想辦法鼓勵擴散,否則沒辦法一兩年內達成。
tzechiny wrote:
現在歐美各國都在走群體免疫的路,

雖然慘烈但總有走完的一天,

輕症和無症狀的感染後就沒事了(恕刪)


這樣講不對
那是一開始,歐美把病毒當成新型流感來看,才會這麼不設防

接下來幾天,他們看到親人、小孩、醫療人員大量死去,他們也非常恐慌
都封城了
一些人還拍影片上傳,幾乎全家死光剩他一人獨活,他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感染

封城,這種新聞你沒看到嗎?
已經封一個月以上了
這要了解歐美看醫生的習慣,

他們本來就不喜歡去醫院,

生病就是在家休息補充維他命,

即使現在大流行了,

政府和醫院還是呼籲大家嚴重才去醫院,

所以很多輕症和無症狀是沒篩檢的,

而這次病毒沒SARS強,

八九成的人是輕症,

所以真正染疫的人絕對比確診多很多⋯⋯


惡魔推銷員 wrote:
如果英國最後「只有」(恕刪)
doc92018 wrote:
原因就是戴口罩

因為不相信蘇院長和柚子醫師

所以才有好的防疫效果
(恕刪)


台灣人這種自己思考,不盲目服從"階級"的訓練還是不錯的
畢竟我們資訊開放,許多醫師都開了很多推展醫療普及的文章及影片,
加強與深耕民眾衛教與醫療的觀念
台灣的教育,讓許多民眾也漸漸得到知識菁英擴散知識的好處

沒有盲目歌功頌德,也能提高危機意識做好預防
世代轉換的越來越好
人的尊重是平等的 有益的資訊擴散出去 提高民眾的知識水平
歐美那種封城根本小兒科,

美國封到還能有人上街抗議封城,

再看看日本更可怕,

昨天還看到新聞談他們的佛系防疫,

一直到現在東京人還是每天擠電車,

照樣拜訪客戶,照樣交際應酬,

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

要做到武漢那種讓你在裡面自生自滅,

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

才能叫封城~


啾啾和獎獎 wrote:
這樣講不對那是一開始(恕刪)
TCSH wrote:
台灣民眾其實很主動配合防疫,
昨晚去逛夜市(鄉下地方那種傳統夜市),
民眾絕大多數都會自主戴上口罩,
我還看到那種玩麻將連線遊戲的攤位,
客人一坐下來,
攤主馬上拿酒精出來幫客人消毒,
台灣人民的素質讓政府防疫工作事半功倍(恕刪)


還有
台灣人也不像歐美人,喜歡用嘴巴社交,見面就要抱抱和親來親去,口水沾來沾去的
也不像回教徒,宗教擺第一,還要一堆人輪流親門框和窗戶來得到自認為的神的保佑
很多台灣人已經漸漸從崇拜神、靈、鬼的階段走出來了
現在會崇尚喝符水的年輕人也不多吧
tzechiny wrote:
歐美那種封城根本小兒科,

美國封到還能有人上街抗議封城,

再看看日本更可怕,

昨天還看到新聞談他們的佛系防疫,

一直到現在東京人還是每天擠電車,

照樣拜訪客戶,照樣交際應酬,

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

要做到武漢那種讓你在裡面自生自滅,

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

才能叫封城~(恕刪)


這位先生/小姐:
你太嚴苛了,可以多了解與比較不同地區的歷史與文化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