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只想知道黑心口罩的效能如何?

SebastianT wrote:
根本不是現在驗不驗的問題
政府跟他徵調的是他自己生產的東西
因為政府有提供材料
你不能拿進口的 東西充當你生產的東西
而且口罩還打上台灣製造
因為根本不是台灣製造
驗過了又如何 還是工業用口罩啊
事前沒有醫療器具許可就是沒有
還是你們的價值觀覺得沒差 法規什麼的都不用管


你沒待過工廠產線喔?!

熔噴不織布就是個簡單基本的原料,沒啥專利技術當然也不存在所謂商業機密.

除非代工的契約裡面有清楚載明[一定要使用客戶指定(提供)的原料進行生產製造和出貨]
這種通常就要特別劃定產線生產,不能混線混料,代工的價格自然會水漲船高.

若契約沒有白紙黑字要求,則只要出貨符合自己/客戶/國家 的檢驗規定就可以了.
你管我原料怎麼來的或者怎麼使用??

徵收契約拿出來看,看看是否有要求[專料專用]
順便查一下其他被徵收的廠是不是也有開專門的生產線??
JOB HO wrote:
現在執政黨是民進黨,(恕刪)


這個黨很奇怪

只要出事

非常著急要趴在地上那位來救援

都忘了自己才是當家的那位
JOB HO wrote:
怕不怕驗是一回事,但是造假就是不對


口罩就是口罩,哪有什麼假不假??

一樣都是鐵蛋,只要不是淡水阿婆鐵蛋,你就說他是假鐵蛋??

拜託,口罩又不是什麼偉大的專利技術或者台灣發明~!

國家隊是這個政府在自爽的東西和口號而已,根本就沒有商標或者仿冒的問題.
你還真的把它當一回事啦??
實名制領到的[國家隊]口罩真的品質都很好嗎??
政府又沒徵收全部產能, 只有徵用46%, 怕你沒料還給了半價的原料,

你做不出來還有緩衝期, 你沒辦法做出政府徵收的量,

卻有辦法出到通路賺一般人的錢, 那表示產能根本不是問題,

現在卻是用大陸進口的工業口罩(1元), 謊報是自己做的醫療級口罩並上交政府(3.1元), 賺利差,

再用政府給的半價原料, 做 MIT 的口罩賣, 賺更大的利差, 市價至少5~6元,

稱為黑心廠商也不為過吧, 黑心廠商做的東西稱為黑心商品也可以吧.

當初免費要了一台機器, 說配合生產, 現在繳足了免費機器的上繳數量, 就開始說政府壓榨, 這什麼心態??

Angel9999 wrote:
被逼要交出那麼多生產不出來的口罩,如果是你遇到,又投訴無門,剛好有辦法弄到品質更佳的可交貨,你會怎麼做呢?拿比原先簽約品質更好的產品,這不黑心!黑心的是逼人交出不合理產量的人!
yoyo5858 wrote:
非MIT,儘早踢出國...(恕刪)

贊成
然後可以讓我知道哪裡可以買他剩下的口罩嗎?
我可以買喔,也敢用,畢竟老闆都送檢過了
口罩又成了黑科技

在三層結構上又有了

滿滿的台灣價值。

大陸 東南亞都會做,

只是沒價值。
jeel54321 wrote:
非醫用一次性防護口罩」就是大陸俗稱的「普通民用口罩」。

一次性民用口罩在大陸被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仍可降低病毒感染風險,但若是前往醫療場所或有病毒傳染的人群聚集地,就不應配戴這種口罩。

事實上,早前大陸出口的口罩在海外接連傳出品質問題後,大陸就已加強防疫物資的出口監管。大陸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4月底曾連袂發布「



笑死

人家醫用口罩的標準超級高

必須全程滅菌處理,使用前不得開封..

基本上,除了單包包裝口罩,全程滅菌處理之外,大陸所有口罩都不會寫上醫用,全都是民用

如果依據這個標準,台灣那種薄薄的口罩,小七還幫你分裝的,在大陸就是歸類在民用口罩....

便利商店分裝....一般人沒戴手套,沒經過消毒處理,用手摸來摸去,感覺就超LOW...
男人40一隻嘴 wrote:
口罩就是口罩,哪有什...(恕刪)



拿台灣未檢驗過的中國工業口罩充當MIT口罩交給政府,那請問他跟政府買的半價原料用到哪去了?

用中國便宜口罩賣給政府先賺一手,然後拿政府半價原料做MIT口罩再上網拿去賣高於5塊再賺一手是嗎?

然後檢驗什麼時候是政府主動做的了?要進口的廠商自行依合法手續申請,通過檢驗再銷售不是基本的嗎?先違法賣再怪政府不敢驗,生意這麼好做?
VincentLu1021 wrote:
政府又沒徵收全部產能(恕刪)


你說這些,都是國家隊內部黑幕

一般人只是到藥局買政府的口罩

口罩出問題,是時鐘對廠商。

消費者只需要時鐘的道歉跟報告。
最好你們家工廠可以這樣做, 商譽對你來說好像不值錢,

我給你超量的料, 就是要你用我的料做給我, 還要訂什麼約?

出貨符合自己/客戶/國家 的檢驗規定就可以了
所以閣下認為, 只要檢驗合格, 就可以用工業級的當醫療級來賣??

你給我一公斤100元的高級麵粉請我做麵包, 我去夜市買10元麵包給你賺價差, 反正檢驗都合格, 你接受??



男人40一隻嘴 wrote:
你沒待過工廠產線喔?!

熔噴不織布就是個簡單基本的原料,沒啥專利技術當然也不存在所謂商業機密.

除非代工的契約裡面有清楚載明[一定要使用客戶指定(提供)的原料進行生產製造和出貨]
這種通常就要特別劃定產線生產,不能混線混料,代工的價格自然會水漲船高.

若契約沒有白紙黑字要求,則只要出貨符合自己/客戶/國家 的檢驗規定就可以了.
你管我原料怎麼來的或者怎麼使用??

徵收契約拿出來看,看看是否有要求[專料專用]
順便查一下其他被徵收的廠是不是也有開專門的生產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