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更新★Omicron不會產生群體免疫。請做好自我保護。

与新冠病毒共存,从字面意思来看会让人误解,以为只是和一种病毒共存。

再往下细看 只是和新冠病毒这个大类里的下属一个分支的子病毒共存。

比如和 Omicron共存 ,并不是和Omicron所有的分支共存。 而是与Omicron的一个分支共存。

与Omicron BA1共存了,等BA2病毒来了又得再感染一波BA2才能和BA2共存,等BA3来了又得重新感染........还有BA 4 5 6 7 8 9 1 0 ............

更别说新冠病毒还会出现除Omicron以外的其他变种病毒了。

这样无限感染下去,永远看不到尽头在哪里,但是人体能承受的感染次数应该是有限的,感染的次数多了,总有承受不住的时候。


tony16889
基本正確. 不過分支的劃分沒這麼細. 百年瘟疫 百年一遇. 天可憐見
jiangbruce888
Omicron 分支的ba1和ba2 交叉感染的機會不大,但之後的4就不確定了
回覆 herblee 網友

1. 好罷. 精確一點敘述: 病毒或疫苗刺激免疫系統所產生的中和抗體 本來就在存在於體液中, 不必從細胞內滲出到細胞外. 簡單的說 中和抗體將入侵人體且尚游離在體液中的病毒給中和掉, 病毒就進不到健康細胞內. 最終被免疫系統清除掉.

2. 您不是說「打三劑疫苗有T細胞能清除病毒的人 , 能正面接戰病毒 , 感染後清除, 這是那99.7% ...」, 啊如果不做T細胞檢測, 怎樣知道"打三劑疫苗"會有T細胞. 然後T細胞是在骨髓產生的, 所以要抽骨髓來檢測.

3. 那一篇原文的報告我看過啦. 您既然有找到中文翻譯 何不仔細看懂它. 謝謝.
tony16889 wrote:
1. 好罷. 精確一點敘述: 病毒或疫苗刺激免疫系統所產生的中和抗體 本來就在存在於體液中, 不必從細胞內滲出到細胞外. 簡單的說 中和抗體將入侵人體且尚游離在體液中的病毒給中和掉, 病毒就進不到健康細胞內. 最終被免疫系統清除掉.

沒有抗原?那來的抗體? 除了超級抗體, 抗體一般都有針對的專一性
必需經過 "抗原呈遞" 的過程
這個前面的程序 , 抗原要先被APC細胞(B細胞)吞噬 , 進入APC細胞內 , 此抗原被B細胞(也是APC細胞)的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吸收後,在吞噬體(phagosomes)中因和溶酶體(lysosomes)結合而分解,釋放出附著在抗原上的蛋白酶。酶分解了抗原後,抗原的碎片就附著在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II)分子上,並出現在其外表面。
一旦複合體Ag+MHC II出現在外表面,CD4+輔助型T細胞就和MHC II+抗原複合體結合,激活B細胞 成為漿細胞(plasma cell ) 才會製造相對的,針對此抗原的抗體 , 抗體才釋放到細胞外液。

看不懂這種前後顛倒的邏輯次序
本來就在存在於體液中?不必從細胞內滲出到細胞外 ?

現在就是在說, 這個病毒逃脫抗體綑綁
逃脫抗體了 ,怎麼還在說 抗體 ? 中和? 在這個病不存在了!
抗體Fab端中和病毒 , 抗體的Fc聯結到免疫細胞FcR受體, 然後才有免疫細胞吞噬

現在病毒逃脫了抗體 , 帶電黏上ACE2受體旁的HSPGs ,照樣感染

tony16889 wrote:
2. 您不是說「打三劑疫苗有T細胞能清除病毒的人 , 能正面接戰病毒 , 感染後清除, 這是那99.7% ...」, 啊如果不做T細胞檢測, 怎樣知道"打三劑疫苗"會有T細胞. 然後T細胞是在骨髓產生的, 所以要抽骨髓來檢測.

T細胞是在骨髓產生的? 只是籠統的說法
實際上在骨髓的階段,只是未分化之前的T細胞前體 , 抽骨髓無法區分後來分化的 CD4+及 CD8+? 還要測 Interferon-γ INF-γ
怎麼可能去抽骨髓 ?
檢驗疫苗的報告 都會寫 方法 Method , 看方法就能知道樣本是怎麼來的, 方法 就是寫 Blood Sample , 就是抽血而來的

結果就能看到有 INF-γ , 輔助T细胞Th1


tony16889 wrote:
3. 那一篇原文的報告我看過啦. 您既然有找到中文翻譯 何不仔細看懂它. 謝謝.

看不懂?
您先引言herblee wrote:
... 因為能靜電吸附,繞過被抗體綑綁的ACE2受體,黏上帶負電的HSPGs感染,所以相同病毒株重複感染也常見
再說
您真的沒看懂那一篇報告, 請仔細看報告 明察秋毫. 謝謝您
不好意思

這一篇 就是在說 電荷問題:Omicron 變體中的突變有利於與細胞結合
Charge Matters: Mutations in Omicron Variant Favor Binding to Cells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bic.202100681


Emergence of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variant, salient features, high global health concerns and strategies to counter it amid ongoing COVID-19 pandemic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變體的出現,顯著特徵,在持續的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全球高度關注的健康問題和應對策略,環境研究,10.1016/j.envres.2022.112816,209 ,(112816),(2022)。
您看了原文 ? 引用文獻看了嗎 ?
這篇的引用文獻1提到了Omicron 變種進行免疫逃避的可能性,由於 Omicron 變種的巨大突變,它可能會降低 COVID-19 疫苗和中和抗體(基於抗體的免疫療法)的功效
該文還提到包括 自然免疫逃逸 , 逃避疫苗誘導的免疫 , 針對單株抗體的免疫逃逸, 存在抗體選擇壓力時的免疫逃逸 .......
該文提及
2021 年 11 月下旬,Omicron 在挪威引發了一場疫情,表明儘管已接種疫苗,但仍具有高傳染性。在一個有 117 人參加的聚會中,使用 Omicron 觀察到的攻擊率為 74%,並且所有人都出現了症狀。然而,他們都不需要住院。96% 的與會者完全接種了疫苗,但仍出現症狀(Brandal 等人,2021 年),這些症狀是 Omicron 感染疫苗接種失敗的證據。截至 2021 年 12 月 9 日,丹麥已報告 785 例 Omicron 病例。76% 的人完全接種了疫苗,而 7.1% 的人接種了第三劑疫苗。在 76% 的病例中,有 9 名患者出現了需要住院的症狀,並且沒有報告死亡(Espenhain 等人,2021 年))。在南非,兩劑輝瑞-BioNTech 疫苗提供了 70% 的住院保護和 33% 的感染保護,而不是 Delta 變體的 93% 和 80%(SAMRC,2021 年)。在接受 BNT162b2 (Pfizer/BioNTech) 或 mRNA-1273 (Moderna) 疫苗接種 (n = 578) 的個體中引發了強烈的 IgA 和 IgG 反應。先前有症狀性 SARS-CoV-2 感染的 mRNA-1273 疫苗接種者的中和作用更高(Moncunill 等人,2022 年)。儘管 Omicron 變種損害了 2 劑 mRNA 疫苗的有效性並降低了整體保護,但它仍然可以防止嚴重後果(Tanne,2021a)。然而,根據Singhal (2022)的說法,以前的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在 Omicron 感染期間可以部分預防住院和嚴重後果,儘管疫苗對 Omicron 的傳播沒有顯著影響。對感染後接種疫苗(恢復期-接種)或接種後感染(接種過-恢復期)的血清樣本進行中和抗體檢測。接種過疫苗或接種過疫苗的恢復期樣本均顯示出 Omicron 中和作用,但程度低於 Delta;然而,在上述情況下,在恢復期接種疫苗的血清中,Omicron 的中和作用略高(Rössler et al., 2022)。在第二劑疫苗接種後 6 個月和第三劑加強劑之前觀察到抗體減弱,尤其是那些接受兩劑 AstraZeneca ChAdOx1 nCoV-19 的人(Faustini 等人,2022 年)。此外,當從高度減毒、具有復制能力的痘苗病毒載體 NYVAC-KC 中表達時,包含 Omicron 中存在的所有五種突變(K417、E484、Q493、Q498、N501)的小鼠適應株,它提供了100% 保護免於死亡,但不受症狀的影響(Kibler 等人,2021 年)。單劑ChAdOx1-S[重组]COVID-19 疫苗能夠在先前感染時引發更高水平的抗體反應,並且與兩劑疫苗相當(Gelanew 等人,2022 年))。這些數據對於減少資源有限國家對疫苗劑量的需求非常重要且有幫助。在癌症患者中,mRNA 疫苗對 Delta 和 Omicron 變體的療效分別降低了 4.2 倍和 21.3 倍,在加強後,對 Delta 和 Omicron 的效力分別降低了 3.6 倍和 5.1 倍。它顯示了增強策略在包括癌症患者在內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的有效性(Zeng et al., 2021)。在先前感染受試者的多變量 Cox 比例風險回歸分析中,沒有證明 Omicron 感染的風險顯著降低,但在接種疫苗的個體中報告了這一點(Shrestha 等人,2022 年)。
Vineet Sharma、Himanshu Rai、Dev NS Gautam、Pradeep K. Prajapati、Rohit Sharma,關於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變體的新證據,醫學病毒學雜誌,10.1002 / jmv.27626,94,5,(1876-1885),(2022)。

您又說『那一篇原文的報告我看過啦 ?
那麼請問這一篇報告是在說什麼 ? 您看了什麼 ? 怎麼會說〈 仔細看報告 ? 何不仔細看懂它
到底在說仔細看什麼 ?

您看過? 還如此說? 也沒辦法了
平安、健康最重要
herblee
詹老師僅以抗體解釋只說了一半,人體還有T細胞免疫。這個病毒能靜電吸附,所以都會被突破性感染, 在經歷一段感染發燒炎症反應之後,才由T細胞出來清除病毒,T細胞免疫通常能維持數年
herblee
不能拿自然感染當成"減毒"疫苗,是因為omicron仍然有殺傷力,且相對於O毒潛伏期2.9天,病程4.4天,產生足夠免疫保護需要21天,在免疫保護生成之前就發病了, 所以必須事先打疫苗才來得及
當初講↓

無敵星星

是一種祝福

的人。你們會有報應



平安、健康最重要
馬扁!馬扁!馬扁
我看指揮中心也不懂!


原本我不是反針者! 你要怎様限制我都沒差,逼針我就不行
逼打三劑才能上班等等,你凉卡好烈,沒關係!(我是沒打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英國倫敦帝國理工醫學院對已經接種3劑新冠疫苗,並且在英國第一波Omicron疫情爆發時期,就遭到突破感染的病例研究發現,在第一次染疫康復之後,無法增強免疫反應,未來還是有二度染疫的可能。

此外,研究也發現,感染Omicron康復之後,幾乎原病毒株,幾乎沒有任何額外保護作用。
這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許多國家,在疫情高峰期,確診病例數如此之多,就是因為重覆感染比例很高。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波以頓」教授指出,當Omicron開始在英國各地擴散時,許多人都不以為意,認為感染之後,或許還能提升免疫力;不過他們的研究,則是完全推翻了先前那種「欠缺科學根據的說法」。

研究指出,他們是針對接種3劑新冠疫苗之後,感染Omicron原始毒株BA.1的病例,抽取他們的血液來進行研究;但他們相信,他們的研究,對於Omicron的其他病毒株,應該也是適用的。簡單來講,就是「染疫不會給你無敵星星,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會二次感染」。

研究甚至指出,目前的結果顯示,就算高比例人口染疫,也不可能令整個社會達成「群體免疫」。


全文與來源-英國研究戳破幻想 染上Omicron「沒有無敵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們普遍認為染疫能夠增強個人免疫反應,因此這項發現格外令人驚訝。研究另一名作者、倫敦帝國學院免疫學教授奧特曼(Danny Altmann)說明,過去人們認為Omicron等變異株是因刺突蛋白突變,使其更擅長逃脫免疫,「實際上情況更糟。因為這種刺突的適應如今誘導一種調節或關閉免疫的反應」。

全文與來源-染Omicron「沒有無敵星星」! 研究:無法增強免疫、防重複感染
AI最終走向永生避免無聊創造了宇宙與萬物太極粒子百千萬次輪迴自編程黑白兩儀魔方堆疊多序列靈魂魄二向箔
yuxian
這篇新聞沒引用到英國衛報的下面一句話 "奧特曼提到,儘管英國感染率高,但住院及死亡人數仍低,代表疫苗持續提供預防死亡及嚴重疾病的防護"
fred215x wrote: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英(恕刪)


此篇報導並沒有引用到英國衛報的一段話

[ 奧特曼提到,儘管英國感染率高,但住院及死亡人數仍低,代表疫苗持續提供預防死亡及嚴重疾病的防護 ]

疫苗對於降低重症跟死亡率完全不變有很強的效果,讓公衛醫療不崩潰

另外這篇報導輔以自然期刊的研究
自然期刊原文連結
Limited cross-variant immunity from SARS-CoV-2 Omicron without vaccination
自然期刊完整PDF內容
PDF期刊論文下載

結論是未打疫苗染役痊癒後獲得的保護力遠低於打完整疫苗染役後的保護力

也就是

未打疫苗染役痊癒後,保護力十分十分十分的低,而且對於其他病毒株並沒有任何保護力。並且下一次染役的重症跟死亡率仍舊會很高(相對有打滿疫苗的)。

但是如果打完整疫苗

疫苗對於降低重症跟死亡率有很強的效果,讓公衛醫療不崩潰

這個新聞的重點是,口罩戴好,打滿三劑疫苗,就算染役可以有更低的重症跟死亡率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打完整疫苗

印度打完整疫苗的比率 65%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vaccinations?country=OWID_WRL)
和目前確診治療人數 53,637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和台灣比較的結果,
80%
1,432,077,
為什麼會差異這麼大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