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決然!台灣飛美國打疫苗之<行前準備>

Witcheer wrote:
Hi TD4, 謝謝(恕刪)


你看得到? 容我為您介紹他是1450義工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微微55
殊不知有這些人出國打才能增加台灣疫苗覆蓋率 才能像歐美那樣解封不用在封鎖了
Witcheer
XD什麼1450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以為是大家開玩笑說說.. 但為了政治立場就詛咒我的寶寶。。。覺得對社會有些人素質很失望。。。
Witcheer wrote:
Hi TD4, 謝謝(恕刪)


嚴重焦慮症用藥物治療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

我陪過朋友家人去過自費診所跟以前公保、健保看診,人要面對自己的身心問題,不能一味逃避

只生一個的話,很多在長大過程、生活中的風險妳根本沒辦法排除或讓小孩避免

所以最好多生一兩個,讓他們能夠過正常童年,也減輕爸媽過度擔心的壓力...

備胎是比較率直的講法,我對老婆也是這樣解釋,完全沒有詛咒誰的意思

從就事論事的角度來看,這邊平均五六十歲以上網友去打疫苗是可以降低風險,我也沒批評過什麼

但幼兒的肺功能受損應該是極稀有的例子,要擔心這個還不如擔心腸病毒或麻疹/水痘/腦膜炎之類東西

妳發表的想法坦白講是蠻離譜的,而且已經過一大堆麻煩,心理上尋求認同當然比接受批評要容易多了

那些為了立場而叫好或貶低不同意見的網友,其實不是在為妳著想

願妳保持清醒理智
TD4 wrote:
嚴重焦慮症用藥物治療(恕刪)

=)
在一位媽媽努力預防重症死亡的文章,您留言"多生一兩個小孩以防萬一"
您再多說什麼是想轉圜什麼嗎,社會的素質有您這種人,大家需要有更多的愛和包容,我還是一樣,心疼您身邊的人,祝福您。
netxxx
贊同!
TD4 wrote:
備胎是比較率直的講法,我對老婆也是這樣解釋,完全沒有詛咒誰的意思


現在醫學進步,嬰幼兒存活率很高,已經不必像古時候那樣,多生幾個搞備胎了 .....

甚至遠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兩個恰恰好,一個不嫌少」的看法了 .....
jeel54321 wrote:
現在醫學進步,嬰幼兒(恕刪)
因為被這位不認識的網友莫名奇妙詛咒小孩會死,原因只是因為我出國打疫苗保護寶寶???
這種心態如果心理沒生病,怎麼會完全沒有惹到他就詛咒別人小孩呢。

稍微看了一下,這位TD4是男性,發言想法也跟主要照顧者完全不同,真正自己每天顧寶寶的爸媽們沒有人會這樣說話。
這幾年看了幾萬篇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爸媽們沒有一個人會說這種詛咒別人小孩會死,多生幾個以防萬一的話。

所以我才會說他身邊的人很辛苦,心疼他身邊的人。
會說這種話的人,也不會是第一次了,社會要更多包容才能消化這種負面能量。
jeel54321
1450 義勇軍對於破壞政策的,潛意識都有敵意,他們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
Witcheer
是啊,辛苦他身邊的人
雖然我很不爽全球精英控制政府,不過打疫苗可以降低傳播率
可能不只保護寶寶而已,還有其他的顧客

不過寶寶長大以後還是會被感染,病毒也會變種,但不用太擔心
只要是免疫系統沒受到損害(例如HIV,或是器官移植吃了壓抑免疫的藥),可以正常工作就好

按照病毒學家的說法,這次大流行主要是帶走3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不像有些病毒專門針對寶寶,性質非常惡劣
然後之後就跟人類共存了,綜觀人類的大歷史,不用太擔心

我對寶寶(還有寶寶的下一代寶寶)的未來有希望,我對01的網友(假如已經是成年人/老人)感到一絲絲擔憂
寶寶未來的對手是超級人工智慧(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非常恐怖,必須要阻止AI的發展





“ 投降文書


我們受人類聯合國的指揮和代表,特此接受 01 政府首腦(以下也稱為機器力量)發布的聲明中規定的條款。


我們在此宣布無條件向機器力量、人類總司令部和所有人類武裝部隊以及人類控制下的所有武裝部隊投降。


我們在此命令所有位於任何地方的人類部隊,為了全體人類,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保護所有船隻、飛機、軍事和民用財產並使其免遭損壞,並遵守至尊可能施加的所有要求。機器指揮官或人類在這個方向的機構。


我們在此命令人類總司令部立即向所有人類部隊和人類控制下的所有部隊的指揮官發出命令,無條件投降他們自己和他們控制下的所有部隊。


我們在此命令所有文職、軍事和海軍官員遵守並執行所有機器力量最高指揮官認為適合實現投降並由他或在他的授權下發布的公告、命令和指令,我們指示所有除非得到他的明確免職或在他的授權下,否則這些官員將留在他們的崗位上並繼續履行他們的非戰鬥職責。


我們特此承諾,所有人類大使、人類及其繼承者將真誠地執行本宣言的規定,並發布任何命令並採取任何機械力量最高指揮官可能要求的行動或由機器力量的任何其他指定代表為使該聲明生效。


我們在此命令所有人類的政府和人類總司令部立即釋放現在人類控制下的所有機器戰俘和機器人被拘留者,並為他們提供保護、照顧、維護和立即運送到指定地點。


聯合國和人類總大使統治世界的權力應受制於機器最高指揮官,他將採取他認為適當的措施來實現這些投降條款。”
Witcheer wrote:
因為被這位不認識的網友莫名奇妙詛咒小孩會死,原因只是因為我出國打疫苗保護寶寶???
這種心態如果心理沒生病,怎麼會完全沒有惹到他就詛咒別人小孩呢。

稍微看了一下,這位TD4是男性,發言想法也跟主要照顧者完全不同,真正自己每天顧寶寶的爸媽們沒有人會這樣說話。
這幾年看了幾萬篇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爸媽們沒有一個人會說這種詛咒別人小孩會死,多生幾個以防萬一的話。

所以我才會說他身邊的人很辛苦,心疼他身邊的人。
會說這種話的人,也不會是第一次了,社會要更多包容才能消化這種負面能量。


不過說實在的,妳的觀念修正一下會比較好。

一個人對疾病免疫力的獲得有二種方式,一是透過疫苗,二是在幼時去接觸到病原。

以前的疫苗種類比較少,有很多疾病沒有疫苗可以使用,只能透過兒時接觸來得到免疫力,例如麻疹和水痘等,在四十年前的話每個人小時候都要得過一次以取得免疫力。如果小時候保護的太好,成年之後才感染的話會很痛苦,而且危險性還會大幅飇高,一生中都不受感染又幾乎是不可能。不過現在這些傳染病已有適合幼兒的疫苗可以使用了,小朋友就不用要經歷這種透過感染去取得免疫力的過程。

以COVID-19而言,其實對小朋友的危險應該是還遠不如麻疹,會有後遺症的多半是重症才會發生,但重症風險極低。短時間內我想應該是不會有讓小朋友施打的疫苗上市,因為小朋友風險極低,對兒童打疫苗還有過敏的風險,要證明施打疫苗的好處多過壞處必須要更嚴謹的實驗證據,可能不會以EUA的方式來放行。如果以EUA的方式來放行其真正的著眼點可能也不是基於兒童的健康,而是減少透過兒童傳染給成人的風險。

很可能數年內根本不會有針對12歲以下的COVID-19疫苗。即便之後有針對12歲以下的COVID-19疫苗,家長也要多加考慮是否應該讓自己的小孩施打。

像美國COVID-19死了60萬人,其中只有324個是18歲以下,只佔其中的二千分之一左右。
其中18-29歲的死亡人數是0-17歲的7倍
其中30-39歲的死亡人數是0-17歲的21倍
其中40-49歲的死亡人數是0-17歲的56倍,基本上50歲以下已被視為低風險年齡了。
Number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deaths in the U.S. as of June 23, 2021, by age*

但美國18歲以下的人口數應該遠多於18~29,30~39,40~49歲的這些區間喔。所以小朋友的風險還遠遠的低於所謂的低風險。而且別忘了就像打疫苗有自然死亡的背景值,染上COVID-19也是有自然死亡的背景值(也就是有些COVID-19確診者死亡的主因並非是由於感染COVID-19造成的)。

以COVID-19的高傳染力,加上病毒的強大變種能力以及疫苗的有效性普遍不足,解封後在各地大流行應該是不可避免,每個人遲早都會接觸到病毒,小孩子未來以自然的方式接觸到病毒去獲得免疫力應該是很正常的情況,也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用平常心看待就好。

我覺得COVID-19這種疾病可怕的地方只在於它對人類而言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沒有接觸過相似的病毒所以也無法產生對它的免疫力,等上了年紀後第一次接觸就變得十分危險,但對從小就接觸的新一代人口而言,它會變成只是另外一種小感冒而已。
微微55
不過青少年跟幼童風險最低是真的沒錯 死亡機率比流感低 那說實在話的疫苗對這族群不是這麼強烈迫切
bd_player
對疫苗廠商而言愈多人能打都愈有利頭,但政府會不會給EUA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給了多半也不是為了保護小朋友,而是減少透過小朋友傳染給成人的機會。
我上次也看到免疫學家在討論"original antigenic sin"這個概念 (sin是原罪的意思)
大人在小時候接觸的冠狀病毒跟"新冠"不太一樣,免疫系統的反應有點脫離目標
小孩子的免疫因為是新的,第一次碰到反而比較能精準打擊

不是隨便的路人亂猜的,是真的有拿到免疫學的PhD提出的假設

https://www.reddit.com/r/askscience/comments/k6lv4z/do_people_who_had_already_been_infected_by_a/

Now this is all for infection with the same strain or at least a strain containing the same major antigen (in this case the spike protein). Everything would become very different if another strain of coronavirus were to evolve or a significant mutation of the spike protein were to occur. Vaccine immunity will be generated only to the spike protein while there will be some additional immunity to other parts of the virus from a natural infection. However, these responses may be suboptimal and may not completely neutralize the virus. There is also a concept of "original antigenic sin" (which is complex and has become more controversial recently) but generally the idea is that the first virus of a type you are infected with shapes the response to those types of viruses and this may actually prevent your immune system from generating an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a second similar virus. Either way all of that is theoretical now and likely will not come into play during this pandemic due to this virus' low mutation rate.

bd_player wrote:
不過說實在的,妳的觀(恕刪)
謝謝您詳細建議,我也會參考。
不過因為您也不了解我,我只是心思會焦慮,但所有作為皆參考醫生建議,有沒有過度保護這部份,不了解的旁人如果隨意妄下評語不是太好(離題一下,我希望大家能增加自己對現在網路充斥著漫天無邊的資訊言論,在貼標籤及相信之前,能多考察各方資訊、多方面反覆思考及驗證事件的真實性,而不是只看片面就立刻被洗腦或帶風向。要保有自己對事情的驗證及邏輯判斷事實的能力,否則只會被媒體掌權者操弄認知。我個人觀察到的台灣民眾一半以上非常缺乏這種能力)

依據以下黃瑽寧醫生的說明,大自然的細菌、分枝桿菌,與 對人體有害的病毒,是完全不同的哦!
疫情前,我常帶寶寶接觸大自然、採果實、赤腳踏草皮泥土甚至踩進汙黑泥濘的泥田裡讓他增進多樣化自然環境的有益細菌,多參與不同課程接觸不同寶寶群的互動等等。所以您可能對於這方面的常識也可稍微了解一下。

最後我再重申一次,我是看數據判斷事情,我非常清楚嬰幼兒感染後死亡的機率極低,但實際案例的確還是有一兩歲的幼兒感染而亡,7/2衛福部記者會報告其中有一位兩歲幼兒死亡解剖發現肺部有感染跡象,但到目前為止衛福部還沒有說明死亡原因。
機率極低,不代表不會發生,當不幸事件發生在你身上,到那時,事實就只是0和100%,有死或沒有死,機率數字就沒有意義了。

不過對於自己深愛之人,還可保有那種"賭看看應該不會害死他"的心態,只能說很豁達囉!
寶寶太小的話應該是最好不要讓其他人碰到,包括親戚(可能也帶病毒,例如最新的delta)
有些時候就是沒辦法,連自己的父母都要防(戴口罩,或是根本不准接觸)

Covid: 'I couldn't hold my baby without permission'



Err,我是最近才看到的,他們的呼吸器官還很小,要等大一點

How are babies affected by COVID-19?

Babies under age 1 might be at higher risk of severe illness with COVID-19 than older children. This is likely due to their immature immune systems and smaller airways, which make them more likely to develop breathing issues with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
Witcheer
妳有正確知識耶!這是我這一兩年搜集各方醫生建議和實例才知道的,以前單身都不懂XDD所以我依照醫學數據,多讓寶寶接觸不同大自然,但避免人類的病毒傳染途徑,並沒有過度保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