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易躲避抗體?新冠肺炎出現新型變異株 美CDC:正在追蹤BA.2.86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7378844

2023-08-18 16:35 中央社/ 華盛頓17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宣布正在追蹤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一種高度突變新型變異株,這種變異株稱為BA.2.86。

路透社報導,CDC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證實,美國、丹麥和以色列都已檢測出名為BA.2.86的新型變異株。

CDC表示:「隨著我們更加了解BA.2.86,CDC關於保護自己免受COVID-19感染的建議仍然維持不變。」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稍早在X發文稱,已將BA.2.86列為「監控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Monitoring),因為它攜帶大量突變基因。

WHO表示,截至目前,僅有少數國家通報發現這款變異株的少數基因序列。

德州休士頓美以美醫院(Houston Methodist)臨床微生物學醫療主任朗恩(S. Wesley Long)解釋,與目前的XBB.1.5主流變異株相較,這個新譜系有36個突變。

他說,BA.2.86是否能擊敗其他病毒株,抑或是在躲避先前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方面具有任何優勢,仍有待觀察。

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Center)病毒學家布倫(Jesse Bloom)在今天發布的簡報中表示,初期分析表明,新變異株「將比XBB.1.5更容易躲避針對Omicron之前和第一代Omicron變異株產生的抗體」。

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是目前的COVID-19疫苗追加劑所瞄準的病毒株。

布倫的簡報指出,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BA.2.86傳播力低於當前的主流變異株,因此永遠不會廣泛傳播,但仍需要更多基因序列資料以供研究。
su34 wrote: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宣布正在追蹤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一種高度突變新型變異株,這種變異株稱為BA.2.86。

路透社報導,CDC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證實,美國、丹麥和以色列都已檢測出名為BA.2.86的新型變異株。

CDC表示:「隨著我們更加了解BA.2.86,CDC關於保護自己免受COVID-19感染的建議仍然維持不變。」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稍早在X發文稱,已將BA.2.86列為「監控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Monitoring),因為它攜帶大量突變基因。

WHO表示,截至目前,僅有少數國家通報發現這款變異株的少數基因序列。

德州休士頓美以美醫院(Houston Methodist)臨床微生物學醫療主任朗恩(S. Wesley Long)解釋,與目前的XBB.1.5主流變異株相較,這個新譜系有36個突變。
https://udn...(恕刪)


(WHO) 已向國際發出關於新的 COVID-19 變種 BA.2.86 的警告。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上周5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衛生部長會議開幕式上表示,「世衛組織WHO最近對一種新變種進行了分類,其中有大量的突變。
BA.2.86 變種目前正在接受監控,譚德塞再次強調了所有國家保持監控的必要性」。

保持監控是什麼意思?
因為由新病例採樣到的新變種病毒,通過基因測序檢測, 測到大量突變, 這個"量"有多大?
新變種 BA.2.86在 S蛋白 spike protein 有
34 個突變mutations (和Omicron亞型 BA.2 推定祖先毒株來比較)
29 個置換substitutions
4 個刪除deletions
1 個插入insertion

36個突變 mutations relative to XBB.1.5 (與疫苗推薦使用的病毒株XBB.1.5相比較)
32 個置換substitutions
3 個刪除deletions
1 個插入insertion

58 個突變mutations relative to the early Wuhan-Hu-1 (與早期的武漢病毒株比較)
52 個置換substitutions
5 個刪除deletions
1 個插入insertion

BA.2.86 變種S蛋白的變化程度,在整個新冠病毒家族中 , 可類比於Omicron的出現
因為BA.2.86相對於 BA.2 和 XBB.1.5 的S蛋白 ,其突變數量與最早出現的 Omicron 病毒株中相對於最早的 Wuhan-Hu-1 , 所產生的突變數量是相當的。
S 蛋白表現出4種構象
這個病毒它能扭曲旋轉的角度又是冠狀病毒當中最高的
由於蛋白的 α螺旋和 β-strands折疊 , S蛋白 呈遞有 down 和 up 二個構象

這個病毒 在S蛋白RBD區遠端帶有正電荷群, 能『靜電吸附』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 在目前的流行株Omicron不但沒有改變,還增加到9個位點帶正電, 和之前的Alpha,Delta一樣,完全能 "靜電吸附", 能以"氣溶膠"黏上來 , 而不需經"ACE2受體"這個門戶相嵌合,能躲過抗體綑綁。

如圖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綠色) 這幾個帶正電荷位點, 不是在接合ACE2(紫色)的位置上, 而是位於遠端 , 就算就算綁住了S蛋白RBD去嵌合ACE2 ,這個遠端還能有"額外"的"靜電吸附"力

有三種帶正電荷的氨基酸 , 分別是 別為組胺酸H(Histidine)、離胺酸K(Lysine)和精胺酸R(Arginine)
比較18年前的 SARS-1 和 帶正電荷的SARS-2 在RBD區,帶電位點的氨基酸排列

紅框是對正電荷有影響的位點,和過去18年前的 SARS-CoV-1 帶電來相比,SARS-CoV-2 有增強的正電荷群(圖H 藍紫色顯示帶正電荷,紅色顯示帶負電荷) , 相對之下, SARS-1 的S蛋白上藍紫色區分散而且少。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 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和肝素的結合數 及 使用分子操作環境 (MOE) 軟體評估肝素-蛋白質接觸和能量貢獻表明, 與帶正電荷的氨基酸 R346、R355、K444、R466 和可能的 R509 有很強的相互作用。 其所貢獻的能量 如圖示
帶電會如何?
『抗體』就算綁住了S蛋白去嵌合ACE2 , 但這遠端還是能"黏"上帶負電的HSPGs ,造成逃脫"抗體"綑綁
和 SARS-CoV-1 帶電相比,SARS-CoV-2 有增強的正電荷群 , 能黏上 帶負電荷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與之結合,獨立於結合Spike棘蛋白ACE2受體的模式 ,利於 SARS-CoV-2 黏上人類細胞 , 以雙重結合模式去感染人類細胞。
造成了"突破性感染"
液遞免疫, 釋放到細胞外液的『抗體』會被逃脫 , 當然病毒能一次又一次侵入到細胞內 ,所以病毒一定會突破人體阻絕境外的抗體, 一定會跑進來 , 造成感染數目一定會很高

傳統病毒感染是以棘蛋白嵌入人體ACE2受體
病毒的S蛋白 → 嵌入人體ACE2受體 ,傳統的病毒感染循 ﹝S蛋白 →嵌入ACE2受體 ﹞模式,再胞吞感染進來

但是, 這個病毒還有次要的,另一種感染方法
ChemBioChem combining chemistry and biology 12 January 2022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bic.202100681
Charge Matters: Mutations in Omicron Variant Favor Binding to Cells

電荷問題:Omicron 變體中的突變有利於與細胞結合
這個病毒 S蛋白帶正電荷 , 能 靜電吸附 黏上帶負電荷的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與之結合 , 不必經ACE2受體, 照樣胞吞 感染進來


傳統的冠狀病毒感染循"飛沫", 病毒含在飛沫中咳嗽噴發出來, 1.5m-2m就掉在地上, 隔開距離才不會被病毒噴到
問題是這個病毒 S蛋白帶正電荷 , 能 靜電吸附 黏上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所以能飛更遠, 超越社交距離!

面對一個 能靜電吸附 氣溶膠黏上來感染的病毒, 還以為測量傳統的"抗體效價"就能憑估? 不! 抗體就算成功綑綁了病毒的S蛋白, 照樣以靜電吸附 氣溶膠黏上來HSPGs感染

所以,台灣對於這個病的防治是擺出套餐, 是隔離檢疫,疫調,口罩洗手消毒, 疫苗,藥物通通要, 從餐前酒前菜主餐附餐甜點飲料全都要! 而不是以為"單點"這其中一項就可以?

打過疫苗後感染(被靜電吸附)之後會如何 嗎?
數字顯示被感染後,99.56%人都沒事 , 無症狀或輕症
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二大部份 , 液遞出去的抗體能中和病毒←這是阻絕境外 , 現在病毒逃過抗體跑進來, 這些漏網之魚有第二道防線"T細胞免疫"在感染後清除病毒
所以99.56%人才會是 無症狀或輕症

雖然這個病毒 能逃脫抗體綑綁, 有抗體照樣帶電黏上來, 當然就會侵入人體, 造成高感染數
然而, T細胞對於病毒的辨識不同於抗體; 抗體是嵌合S蛋白,捆綁住整個S蛋白防止和ACE2受體接合(嵌合)。但T細胞則是將S蛋白分解為一個一個小單位來辨認。

這些病毒蛋白質(抗原) , 是經由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包括 巨噬細胞、B細胞及樹突狀細胞,是將病毒蛋白分解成蛋白片段較小的肽(胜肽)。
胞吞 → 分解(蛋白片段較小的肽)→添加MHC2組成複合體 →抗原呈遞
T細胞不是認整個S棘蛋白, 而是拆解為較小的"胜肽"認出病毒
打比方如同認人不是認 整個臉 , 而是拆開成 眉毛 眼睛 鼻子 耳朵來認 , 例如蠟筆小新以"一字眉"被認出來, 人臉是以鳳眼, 朝天鼻 ,招風耳 的形式被認來是"那個人"
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II)是免疫細胞添加上去的記號, 代表這個Ag抗原曾經被APC細胞吞噬過(如同罪犯被逮補過), 這個『蛋白』屬於是侵入的病原所有, 加上記號是記憶分類其為"致病病源", 避免誤判類似的蛋白。
反之,這個蛋白若未被APC吞過(沒打過疫苗或之前沒感染過舊冠),沒有添加MHC II這個記號, 會被視為"良民",不是只有抗體逃脫, 帶有這個蛋白的病毒也不會被辨識出來,是連T細胞都不會啟動,病毒就長驅直入了 。

雖然病毒變種了, 蛋白改變了!但是其蛋白片段較小的"胜肽"並沒有改變 , 仍然會被T細胞認出來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左邊"抗體"逃脫 , 但是右邊的T細胞能清除病毒

說BA.2.86更容易感染力, 當然有可能 , 因為 它的祖輩就已經能逃脫抗體,本來就不需要和ACE2嵌合才會感染 , 靜電吸附黏上去就可以

那些國家偵測到 BA.2.86 病例?
最早在以色列被報導,之後,丹麥、美國(密歇根州)和英國也發現了它。

BA.2.86有多嚴重?
現在對傳染力和感染後致病毒力做出任何陳述還為時過早。
不過 BA.2.86 仍然是 Omicron BA2 家族其中的一個分支

BA.2.86有那些新症狀?
並沒有新症狀,和以往的Covid-19一樣 ! 目前的病例 就是 頭痛headaches, 倦怠fatigue, 打喷涕sneezing, 流鼻水a runny nose,及喉嚨痛sore throat.

疫苗能預防新變種嗎?
(1)因為這個病有 "交叉免疫"保護 , 以原始武漢病毒株製成的疫苗, 也能有對Omicron有交叉免疫, 若以過去的經驗以此類推,以為 XBB.1.5 (疫苗推薦使用的病毒株)製成的疫苗, 應該還有交叉保護
(2)T細胞辨識抗原的方式, 並不同於抗體的嵌合,雖然S蛋白改變了,但T細胞識別的是更小單位的"肽(胜肽)",仍然會被認出來。
(3)雖然能逃脫抗體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還是能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其實是人體累積了更多對這個病毒的"免疫記憶",於是人體對這個病毒的反應變快了,對這個病毒的反應強度變大了,人體防禦已經變強了, 很難發生如原始武漢株,Delta株橫掃全球的情況

各國衛生當局只是保持監測,並遵循過去幾年制定的檢測、追踪病例、檢疫和治療。
疫苗破壞人體免疫力後

這次病毒非常兇!未來的病毒更兇!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