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這裡有定義上的模糊地方,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只有具"強大"抗剪力的牆,才叫做結構牆,其實這個觀點不太對。雖然也不能說"錯"。應該是這樣講,結構設計上,有納入結構計算的牆體,都屬於結構牆,你在後期裝修時,不能隨便更替。同樣的邏輯,你後期裝修時的牆,是不是就不叫做結構牆?這又是一個邏輯上的問題,從第一個定義來說,後期裝修時增加的牆,沒有參與結構設計,應該就不叫做結構牆。但,從安全觀點來說,這種沒有經過結構計算的牆,在地震力來作用時,有無結構性能~?答案是有的,也許很小,也許小到不用太在乎,但,也可能需要。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會有室內裝修許可制,就是希望能審查。但,一般來說,家庭的隔間,對於結構的影響很小,所以往例、法規,是不特別要求一般住宅一定要去做這個動作。可是你想啊! 如果是40層樓的大樓,每一層樓都做一個具有結構效能的牆,而沒有去整體計算,在地震來的時候,這個房子的強度,還是原本設計強度嗎?應該是不會,所以,法規對於一般住宅,也是有樓高、層數限制的。一定條件下,還是需要送審。===結構安全,並不是越多越好,地震破壞上,常有"長柱""短柱"效應,講的就是這個概念。在不對的地方強度被加強了,有可能是負面的影響,而不是正面的好處。===你給的圖,看起來是當初興建時就做好的牆,可能是磚砌、可能是RC組模灌漿,原則上,如果是磚砌,拆掉問題不大。但如果是RC牆,建議不要動。如果是其他輕隔間,或者木作,那更沒有關係。但,可以的話,請專業技師到場協助判斷一下,更安全,這種非鑑定,只是現勘,費用不會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