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wu wrote:
清水模的模具是夾板或鐵模並且不會有你的那種木頭紋路。
而你照片中的那個只是普通板模,又統稱垃圾模。

要仔細看人家照片中木紋的精緻度和板料接縫的平直度喔…
這不但是清水模,
而且還是造價比鋼板、夾板都要高許多的更高級的清水模。


補充一下:
要能在大面積的灌模作業中,
讓氣泡降低最低,
形成平整光滑的表面的確是非常耗工、困難沒錯,
但是要能灌到將板料表面的木紋表現得纖毫畢現,
其實是更困難的施工方式。
只不過…那張照片中的木紋還不能稱做是灌得極細緻就是了。

一定水準以上的木紋質感清水模,
一個平方米要價8000起跳,
甚至有人做到好報到一萬多,
報起價來是嚇死人也不償命的
感謝big大,小弟也長知識了

其實廣義來說
部份紐澤西護欄也是清水模

為了施工安全不做粉刷,直接就可以用

至於再上漆的部份
大概是室內為了營造居家整體氣氛
才會再次上面漆

最粗的模板

frank1221 wrote:
最粗的模板


呵,
你應該見識傳統那種俗稱的垃圾模長啥模樣:



這個狀況還不算粗,
算是舊房子很常見程度而已啦!!

ymt621 wrote:
請問先進之前去看了幾...(恕刪)


你這間不叫清水模

叫做清水毛

想知道什麼叫真正清水模?

去台北實踐大學就看得到
買房切記莫慌莫急, 多調查多詢問
何謂清水模...?

更正確地來說..何謂清水模工法?

有點難解釋清水模的工法的設計需求與原理....實在是落落長...
各種不同的設計需求有對應不同的工法..每個之間都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卻又通稱清水模..
簡單的幾個關鍵字..有興趣的可以再去鑽研...

清水模工法的要點:

1.混凝土的工作度
2.模板的品質
3.脫模
4.潑水(防水)
5.系統模板

早期設計清水模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幾點

1.建築設計理論:去傳統裝飾主義的設計理論演化過程
2.結構需求:大垮度,剪力構造....
3.空間運用:無梁柱空間,減少裝修層的面積與空間損失
4.工業化生產,減少裝修時間



山道ML wrote:
2.結構需求:大垮度,剪力構造....

抱歉,更正一下,大「跨」度…垮度也太嚇人…



話說有條有理地列了12345加1234,
但關於「早期設計清水模的目的」的四個重點,
說實話看不太懂,
可以麻煩大大開示一下嗎?

1指的是極簡或簡約,這一點的確是大部份清水模建築追求的風格。雖然很難看懂它為什麼是"目的",但至少屬於可以理解的範圍;
234就真的不懂了…

話說清水模其實講明了也不過就是RC的一種,
2相同的規格下,清水模的跨距與剪力強度應該不會大於RC,跟鋼骨結構就更難相提並論。
3同上,基本上只要牆壁厚度灌到足夠的厚度,當然就免樑柱,與傳統RC並無不同。
但話說回來…牆壁厚度達到足夠的厚度時,本身就影響了空間的利用…
4減少裝修時間??咦??有這回事嗎??
跨度..感謝更正錯字-

1.極簡.簡約.或所謂的禪風..這已經是屬於比較現代對於清水模的狹義風格論述...
清水模,在早期的建築理論中,他主要是針對傳統的建築主義(古典,巴洛克.....等),
面對轉化工業化的進程中,所提出反思與實驗性對策...(反裝飾,反傳統,工業化的現代主義)

2.結構構造:構架系統,面對較為大跨度空間,其反映的對策就是梁柱的斷面增大,但是大型梁柱對於
空間的品質較為不佳,為了改正這個缺點,所以構架系統的"線"的結構行為,開始轉換為
"面"的結構行為,也就是由板結構(取代梁)+剪力牆(取代柱)..來取得較佳的空間品質..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10M*10M模距*8層樓...使用RC構架設計得出90*90CM的柱子但是採
用剪力構造,為25~30CM剪力牆+20CM樓板即可達成....兩者呈現的空間品質完全截然
不同 ...其考量除了如此之外,還有高度與設備配合問題..

這裡所談的,是針對早期清水模發展定義,為了取得大跨度的好空間品質,採用剪力構造,
而損失的牆面空間由取消裝修厚度來還原或補充損失的使用面積.
而系統模板的發展也代表現代主義對於模距工業化的體現
(不代表,剪力構造是大跨度空間的唯一解決方法)


3.牆灌厚一點不是就叫剪力牆...還是要搭配整個配筋系統的改變....
大柱子+深梁與四周無柱樑的空間品質...我想這各自喜好的比例是有差異的...
所謂的空間品質我們前面都停在水平的感受..另外還有垂直空間的效益...


4.清水模拆模,即為完成面...不再另外裝修...這時間的確可以少很多...
但是現代的裝修手法..清水模只是一個點綴...後續還是加上一堆外掛裝修..
不過我這裡講的是"早期"...外掛式裝修不盛行的年代...



建築設計談的是適切性,不是一個工法或者一個名詞就涵蓋定義範圍...
上面所有的回答你可能不滿意,其實我也覺得不滿意..
不過我實在沒時間也沒能力把那麼複雜的建築理論與建築構造一次就寫清楚...
只能點對點的發表個人想法..請見諒瞜...




哇真的母災 wrote:
水泥本來就容易龜裂清...(恕刪)
眾多高手都出爐了

清水模我只知道是個統稱 種類之多 樓上好多高手都說出來了

總之 這種水化熱的東西沒有養護好 龜裂乃屬正常現象

基本上有的書會提到用"名片"來做區隔 一般裂縫大於名片厚度的時候 才有"可能"導致以後的滲水
神磨是人蔘
bigpiz wrote:
要仔細看人家照片中...(恕刪)


請教一下最近在看清水模建築

請問孔洞是你說的蓮霧頭?大部分一片模版有6個孔洞

也有看過4個孔洞,到底有沒有一定的標準


sk23746 wrote:
請教一下最近在看清水模建築
請問孔洞是你說的蓮霧頭?大部分一片模版有6個孔洞
也有看過4個孔洞,到底有沒有一定的標準

是的,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一般常見的清水模分割大多為3尺*6尺的長方形,
每片模板採用六只蓮霧頭來固定。

但模板的尺寸、蓮霧頭的孔徑都是可以在設計的時候指定的,
只要強度夠不會爆模,而且有辦法灌到模內空間均勻灌滿,
就可以按圖施作沒有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