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下為什麼這個社會普遍對”建築系“有相當多負面評價?

因為很喜歡設計跟欣賞“美”的東西 , 更喜歡了解關於空間規劃以及人類行為的關係(很多失敗的建築就是因為不切實際)

我大學時期曾經去選修一些必修跟選修的建築系課程

當時讀了很多建築的叢書,包括漢寶德也是我相當喜歡的國內建築思想家

但由於建築系的耗費時間以及昂貴,我並沒有真的去唸這個碩士。

今天剛好看到今周刊一篇文章,說建築系畢業工作繪圖等等設計助理只有22K,但是當混凝土工人等等卻有六萬起跳, 而且不用本科,一個月就能培訓上手 卻沒有年輕人要做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當時聽聞許多建築人包括教授老師,都不建議我們年輕人再去唸建築系,因為市場完全飽和,出來也是低薪當室內設計師,投資成本又相當高,更有一位美國維吉尼雅名校念到博士的教授告訴我,他自己算過,他念書的錢是收不回來了,相當不建議我去美國念建築系,即使在台灣都不要


我相信台灣跟美國市場是飽和,畢竟土地有限,主要的案子都在中國居多,這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不要再贅述了

但是,我真正憧憬成為一個建築師的原因是,當你看到一個美術館,一個車站,一個永遠會流傳下來的東西被大家所使用,一個空間被民眾所利用,那種成就感我相信是再多錢都買不來的


可是,今天台灣建案仍然是不斷的一直蓋,都市更新也從來沒停過,明明一直有建案啊,那如果唸建築系的出來每個都失業,都沒有案子做,最後不是像板上的跑去開咖啡廳,就是當室內設計師

那我想無知的請問,台灣這麼多的房子跟公共空間,到底是誰來設計的?為什麼這些建築師就可以做案子?
Hustler's Ambition wrote:
因為很喜歡設計跟欣賞...(恕刪)

台灣的房子,不就是復制.貼上嗎。

Hustler's Ambition wrote:
那我想無知的請問,台灣這麼多的房子跟公共空間,到底是誰來設計的?為什麼這些建築師就可以做案子?...(恕刪)

無論是公共工程還是私人工程,價格是第一考量,工期是第二考量,使用空間是否合理是第三考量,最後才是美感。

除非你遇到的公共工程是最有利標,私人工程是沒有預算上限,那才有可能把上述的順序反過來。

剛畢業的建築系學生,無論是否有建築師/技師執照,除非有個富爸爸,不然都是無法自行執業,只能屈就於他人,那在利益優先的情況下,你認為老闆是要給你多少薪水?一開始不就是繪圖員而已,等到你能做到空間規畫時,也許就可以升些薪水,等到你有能力估算價格/工期時,也表示你能獨當一面,那薪水就三級跳,再等到你人面廣,有自己的想法時,那就是出來執業的時刻了。
人面 人面 人面

很多沒牌的
一樣 生意很好 因為人面廣

這就是為什麼 很多 剛考上的建築師 沒生意
加油!別聽那些人鬼扯,台灣什麼行業都玩得爛,更何況台灣有多少人能分的出室內設計師、建築師、建設公司差別在哪?以為房地產就是建築
好壞全看你怎麼走,考建築師或出國,心裡要有個決定
建築是全人教育,我從建築系到建築師一路走來很苦,但卻很踏實,有一天你也會了解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