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一個影片說,東亞傳統建築是拼接上去的,而且耐震程度非常好,頂多移位而已,想請問這種建築耐得了九二一那種強度的地震嗎?,另外想問,台灣的斗拱是自成一格嗎?怎麼跟一般看到的不同,台灣的栱包好像有瓜桶裝飾,想請問,現今的栱包還具有抗震功能嗎?還是只是外表看起來樣式是栱包樣式,實際上已經比較屬於裝飾早沒有耐震功能了🤔🤔🤔🤔耐震建築以及工法察別
喬治華盛頓 wrote:
東亞傳統建築是拼接上去的

基本上以前的傳統建築,受限於材料、技術與工具,多半只能用人力施作,所以工法上很難用大型成形材來建構房屋,多半都是要用小零件去拼接出建築尺度的構造物。

以前沒有重型工具,例如吊車、卡車等,大型材料在搬運、組裝上都是極大的難度,再加上沒有大工廠可以生產類似鋼梁、鋼柱,所以從各種技術層面來說,都只能仰賴人力施作,所以工法構成只能以限制條件來完成。

既便是現今的鋼筋混土造建築,組裝與澆灌都是要分好幾次灌接而成,也不是一次就完成的。

喬治華盛頓 wrote:
想請問這種建築耐得了九二一那種強度的地震嗎?

這種建築,多半是頭重腳輕,因為以前的屋頂為了抗風,多半用重物材料壓頂,避免屋頂被風吹走,這種頭重腳輕的形式,對於抵抗地震非常不利。
chang.d1210 wrote:
基本上以前的傳統建築(恕刪)

北京故宮也是類似頭重經歷百年也是沒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