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溫泉入浴須知

在日本的溫泉設施內入浴時,需遵守當地的入浴禮儀。台灣雖然也開設有日式入浴設施,有相當一部分遊客也對此有所了解,但如若稍有違反,便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糾紛。為了不擾亂愉快的旅途心情,希望廣大遊客多加注意。
 
有關日本溫泉設施的入浴禮儀及注意事項,雖然大部分場所貼有公告,但多為日語,很少有外語公告或配圖解說。這次我們就以日本全國範圍內的溫泉旅館、入浴設施為主,對張貼的入浴禮儀及須知事項公告加以詳細介紹。
 
 

↑以上兩張公告是小型溫泉設施內張貼的手寫公告。
【左側公告】入浴須知
入浴前請將身體各處沖洗乾淨。不要將毛巾帶入浴池內。請配合保持浴池清潔。(新瀉保健所)
【右側公告的右半部分】
進入浴池前請務必將身體沖洗乾淨。請顧客注意。
 
 
首先,在入浴時,先取少量「熱身湯」淋遍全身。「熱身湯」不是用來洗淨身體的,而是為了在入浴前讓身體適應水溫,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若溫泉水溫較高,特別是42度以上的溫泉,如果不淋「熱身湯」,血壓會瞬間急速升高,可能會導致突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意想不到的事故。
 
此外,由於浴池同時容納多人入浴,因此請將身體髒污部位認真清洗乾淨後再進入浴池。即便是日本人,特別是年輕人,由於很少有利用公共浴場的習慣,多數只是在家里簡單淋浴,因此在入浴時偶爾會看到年輕人被年長者訓斥的場景。許多人會被日本電視台的溫泉節目中,用毛巾裹著身體入浴的鏡頭帶入誤區,其實那只是為了拍攝才裹著毛巾。實際上,入浴時毛巾是要放在浴池邊或褶起來放在頭頂。
 
 

↑此照片中,並非拍攝用浴巾,而是穿著「湯浴服」。混浴浴池允許身裹浴巾或穿著「湯浴服」,請於各設施進行確認。在日本,可以郵購買到「湯浴服」。
最近,有很多設施內貼有以可愛解說圖的形式製作的宣傳畫報,非常簡單易懂,但大部分解說也都是日語,對於訪日外國遊客來說還是不太好理解,下面我們將對這5個解說圖進行說明。
 
 

↑海報上描繪了入浴禮儀的相關注意事項。
①使用完的木桶或凳子要放回原處!
※為方便下一位泡溫泉的顧客使用,使其保持愉快的入浴心情,請注意整理整頓。
②請將身體清洗乾淨後再進入溫泉池中!
※這一點在上面內容中已有說明,入浴的顧客眾多,因此請保持浴池的清潔。
③輕輕進入溫泉池!
※特別是兒童入浴。浴池並非游泳池,因此請勿游泳。跳入浴池很危險,濺起的浪花會濺到其他入浴客人身上,非常不禮貌。希望父母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們。
④入浴前請先上衛生間!
※嚴禁在浴池內小便。帶孩子的顧客,請在入浴前與孩子確認。視情況,可能會更換浴池中的溫泉水,因此會給設施內的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入浴客人帶來麻煩。
⑤請擦乾濕漉漉的身體後再出去!
※從浴池中出來時,請用毛巾擦拭身體後再移至更衣室!如果身上的水滴落到更衣室的地板
上,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該海報對正確的入浴方法(正確的入浴步驟)進行了說明。(有與以上說明的事項重複之處)以下6條是對重要的入浴步驟按順序進行說明。
①首先從熱身湯開始
※「熱身湯」不僅僅是為了洗淨身體,更重要的是為了讓身體適應溫泉的溫度,保險起見必須
向全身淋「熱身湯」。從遠離心臟的腳部到腰部,再從指尖到肩部,最後是胸部,淋向全身。
②透過半身浴讓身體習慣
※若一次將全身浸入浴池中,因為水溫以及水壓的原因,可能會導致血壓瞬間急速上升。特
別是年長者,由於血管變得脆弱,因此可能會導致突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請按照足湯→
半身浴→全身浴的順序,悠閒地盡享入浴的樂趣。
③入浴時間適可而止
※入浴時間最好控制在額頭、鼻子出汗的程度為好。一般理想的入浴時間是15分鐘,入浴5分鐘→休息5分鐘→入浴5分鐘→休息5分鐘→入浴5分鐘。個別溫泉成分較濃,請注意不要因入浴時間過長而導致身體不適。
④泡溫泉後請勿淋浴
※雖然泉質各不相同,但泡過溫泉後,泉水成分在身體上保留一段時間會發揮一定的療效,因此請勿淋浴沖洗,用毛巾輕輕拭去身體的水分即可。但是,最近出現很多循環使用溫泉水,並投放消毒劑的溫泉設施,遇到該情況時,最好用淋浴沖洗全身,因此入浴時需確認溫泉設施的泉水來源。
⑤泡溫泉時請補充水分
※入浴前與入浴後,建議補充2杯左右的水分。據說入浴時,透過汗液會排出300~500ml的水分。大量出汗後,血液會變得粘稠,可能會導致突發腦梗塞、心肌梗塞。水分得到充分吸收需要15分鐘左右的時間,因此,建議入浴15分鐘前進行水分補給。補充水分時,推薦飲用礦泉水、茶、運動飲料、富含維他命C的飲料等。盡量飲用低糖飲品。但是,有利尿作用的啤酒反而會將體內的水分排出,因此不推薦飲用啤酒。順便多說一句,據說飲用500ml的啤酒,由於其利尿作用會排出體內840ml的水分。
⑥適當休息
※泡溫泉是一項出乎意料消耗體能的活動。入浴後,最少休息30分鐘。種種入浴情形,最危險的當屬酒後馬上入浴。我在巡遊和歌山縣溫泉地時,在更衣室看見了一張有趣的海報。飲酒後入浴,會妨礙酒精的分解,也會給心臟帶來負擔。還有可能因跌倒導致受傷。此外,由於酩酊大醉而導致在浴池中溺水也有過先例,請引起注意。(右下解說圖)而且,日本溫泉泉質成分多樣。患有舊疾之人入浴後可能會導致舊疾復發,出現身體不適等情況,因此入浴前請詳詢溫泉設施。(左上解說圖)
 
 
在日本,設有溫泉顧問協會這樣的組織,透過學習可取得「溫泉顧問」資格認定。現在,已有超過一萬名溫泉愛好者透過學習相關知識,成為了溫泉入浴指導專家。溫泉顧問協會總結有「溫泉顧問的入浴5條原則」,以下述5項內容概括了基本的入浴方法。
 
最後,公開這5條原則。
其一『入浴前後應各飲1杯水!』
其二『入浴前,應從足部等部位按照遠離心臟的順序,向全身充分淋澆「熱身湯」!』
其三『應在頭頂放一塊濕毛巾!』
其四『請勿一次性長時間浸泡,應「分幾次」泡溫泉!』
其五『若要緩解疲勞,膝下「冷熱交替浴」會比較有效!』
在日本,若去歷史悠久的溫泉地,則一定會有為當地居民開設的公共浴場。通常公共浴場,是當地居民專用的入浴設施,但現在眾多設施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也對遊客開放。下圖為群馬縣某溫泉地的四大公共浴場之一的更衣室內張貼的「注意事項」。在其左側設有小木箱,用黑色墨水寫有「慈善箱」。
 

↑外來入浴者,作為管理費每人每次應向慈善箱內投入一百日圓以上的謝恩金後,方可入浴。湯宿公共浴場維持會
 
溫泉地的公共浴場,是透過當地居民參加的志願者活動維持的。清掃以及浴池的修繕等耗資不菲(維護費)。因此公共浴場設定了每人每次需投入100日圓以上。這並非規定、禮儀問題,而是道德問題。為了讓當地居民心情愉悅地維護管理公共浴場,請給予大力支持。此外,通常公共浴場日常無人管理,因此不備有洗髮水、香皂等洗漱用品,請使用者自帶。
至此,已經介紹了形形色色的浴室內注意事項,但除注意事項以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指示牌,接下來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指示牌。
 

↑該指示牌表示該溫泉為「100%使用源泉,無加溫」,不會稀釋源泉水或加溫循環使用,完全使用源泉水,溢出部分將被捨棄。右側指示意為溫泉成分稍有粘滑感,希望大家多注意腳下,小心滑倒。
 

↑左上意為「注意事項:更衣室、浴室內禁止飲食、吸煙。」
左下意為「請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前臺設有保險箱,敬請使用。」
右上意為「顧客須知 嚴禁在更衣室、浴室等場所使用手機、智慧型手機等。」
 

↑「這是鹼性離子水。請自由飲用。」也有可飲用源泉水的溫泉設施。備有紙杯,在入浴前後飲用泉水,體內先行吸收了溫泉有效成分,泡溫泉的效果會倍增哦。
 

↑某溫泉設施的浴池佈局圖。標註有露天溫泉、室內溫泉的源泉流向,以及循環浴池、加溫浴池等源泉的使用情況。
 

↑在新瀉縣溫泉地的浴池見到的,顯示了「當前浴池溫度與殘留氯」。部分溫泉設施為防止發生軍團桿菌屬感染而投放氯系消毒劑。此為公開的殘留氯數值。
 

↑露天溫泉,在相應的季節會招來昆蟲類。因此浴池的水面上可能會漂浮著眾多昆蟲尸體。這一景象可能會破壞您的好心情。因此,在浴池附近放有小撈網,請用該網撈出浴池中的小昆蟲,保持浴池的清潔。但畢竟昆蟲也是一條小生命,請以憐憫的心情處理。這是對溫泉設施顧客的溫馨提示。
 

↑在日本經常會因為颱風、水災導致山土滑坡。特別是前往充滿山間鄉土氣息的溫泉地時,多半只有一條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若幸運的話,可以安全抵達目的溫泉地。若是發生災害後旅行,或許先與溫泉地確認後再前往會更穩妥一些。
 
 
撰文、攝影:高橋 祐次
2017-03-24 11:40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