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03年中東鐵路建成通車,當時視中國為肥肉的俄國也派了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也侵入哈爾濱。為了穩定遠離家鄉的士兵心情,於是建立了聖索菲亞教堂,是遠東地區現存最大的東正教堂。當年是全木結構的教堂,作為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

在室外溫度零下23度的冰天雪地中,我們從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了十幾分鐘,終於找到了聖索菲亞教堂那綠色的水滴屋頂,Google Maps真的是自助行遊客的好夥伴啊!

進入到聖.索菲亞教堂前的廣場,鋼鐵架構的教堂造景就已經非常漂亮了。儘管室外的氣溫低到手拿出來超過兩分鐘都會凍到痛,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拿起相機狂拍。

造景之二,這個紅磚加上綠頂的顏色,就跟聖.索菲亞教堂相同。說真的,如果可以來這個地方拍攝婚紗照,肯定是美到不行吧!

一回頭,看到在白雪中的聖索菲亞教堂,那一瞬間我真的感受到相當大的震撼,眼前的美景真的很難用言語來表達。前面提到聖索菲亞教堂原本是木造建築,1923年聖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眼前這座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的建築藝術大致就在這時候完工。1997年聖.索菲亞教堂再度修復後,更名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並且向大眾開放。

教堂的前廣場,這部份也是1997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對教堂整修時所闢建。教堂前的廣場佔地7000平方公尺,除了聖索菲亞教堂典雅脫俗的建築,加上美麗寬闊的廣場造景也成為代表哈爾濱的特色地標,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一遊。

近一點欣賞聖索菲亞教堂,感受到的震撼真的是更加深刻。聖索菲亞教堂牆體採用的是清水紅磚,建築上冠是巨大綠色的水滴形圓頂。磚紅色的建築,搭配深綠色的圓頂,巍峨壯美,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

除了中央巨型水滴圓頂外,四周還有大小不同的綠色帳篷斜頂,從室內看的話四個樓層之間都有樓梯相連,而建築前後左右也個有一個門出入。正門頂端就是鐘樓,可以想像當時俄國士兵在哈爾濱,聽著鐘聲想著家的那種情景。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那恢宏瑰麗的拜占庭式建築,都是那麼令人欣賞。我想很難用文字去表達我所見到的美景,真的是要實際來看看才能體會到我現在的感覺。


近距離欣賞聖索菲亞教堂的美麗吧!牆上那一個個的白點並不是積雪,而是一隻隻代表和平的白鴿。完全不怕人,遊客還可以購買一旁販賣的飼料來餵食,跟電視上看到歐美公園裡面的情景一樣。

聖索菲亞教堂的後面,怎麼看都好看啊!聖索菲亞教堂是中國目前保持的最完整的典型拜占庭建築,可惜的是在那黑暗的文革時代遭到了破壞,並且長時間當成倉庫在使用,因此室內的一些細節都還是可以看出破壞的痕跡。但也因為這樣,從這座百年多的建築上,可以看到漫長歲月歷史在他身上寫下的痕跡。



買了票,讓我們進去裡面好好的欣賞吧!不過這邊有個心得要分享一下,在這種極寒的天氣,真的要幫相機做好保暖啊!因為氣溫太低,電池為了要保持可以工作的溫度,就會一直持續發熱,當然就會持續耗電,電力壽命會大幅減短。因為我沒有留意到這點,半天相機就罷工了,所以進到裡面的時候只能改用手機拍囉。
從牆壁上斑駁的壁畫以及華麗的吊燈的確是可以感受到聖索菲亞教堂在全盛時期的華麗精美,但是進去後稍微有些失望了,雖然內部有著為數不少的照片跟資料可以看,但是入口的兩側變成一堆小販在販賣商品,真的是破壞感覺了。

室內還有合唱團的表演,演唱的也是俄國民謠,在聖索菲亞教堂中聆聽,看著四周的老照片與文字資料,更加有感覺。
合唱的部份也錄製影片跟大家分享囉~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聖索菲亞教堂的美真的是文字很難表達的,親自來這邊看才能有所體會。如果有機會能來哈爾濱旅遊,那麼聖索菲亞教堂絕對是不能錯過的,讓你能夠感受到建築的美,以及歷史的傳承。如果有機會,安排來這邊拍婚紗照的話,真的一定要記得上來跟板友們分享喔,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