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短袖的季節,總少不了來點涼的,聽朋友說最近有一間新開的烏龍麵,據說是一間很講究日式風味的店,原本在台中,後來進駐台北東區。口味清淡而且要求發揮食材原味。一定要來吃一次不可,坐著捷運,穿越東區小巷就來到這間「穗科」。

手書的「穗科」、簡單的水泥地板、木頭與玻璃的建築,極簡風格海報,都有濃濃的日本風情。

吃飯的時候是人多星期日中午,等了20分鐘左右。

穗科強調「手打」的麵條。日文裡的「手打ち(te u chi)」並不是說真的去揍麵(至少我在現場沒有看到他們用拳法啦),而是不用機器,用純手工的方式所製作而成。

[放大來看菜單]
如果可以的話,放大菜單來看吧。它們的料理都很清淡的感覺,朋友點了人氣很高的自慢冷麵,我則是選了泡菜烏龍麵。
還有,你會發現沒有一道菜有肉。那個白鯛軟絲,看描述好像也不是肉的感覺。

店裡的內裝其實還滿「無印良品」的,就是什麼東西都很簡單,使用的材質多為木頭,看看這桌子邊角的做工的細緻程度,我用手稍微拉拉桌子,發現非常重,這可是實心的木頭!難怪方進門就聞到一股木頭的香味,這種桌子可不便宜阿。不但如此,他們的椅子也是沉甸甸的,坐起來非常舒服,相當有質感。
另外,這是穗科的LOGO,是一個河童。

就連桌上七味粉的小罐子與湯匙都很講究(但其實很像高爾夫球桿)

自慢冷麵
泡菜烏龍麵
味噌湯蔬菜手捲
黑玉胡麻豆腐
白菜腐皮湯捲
還有附贈的煎茶
還有,那個放餐巾紙的竹杯,我可以完全確定是無印良品買來的盒子

自慢冷麵相當好吃阿!!味道雖然很淡可是相當滑順,又Q又涼而且不會覺得無趣,是會讓人想一口接一口的那種,這和自己煮的白麵條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裡面有一些很細微的鹹鹹調味在裡面,層次感很足。從夾麵條開始,聞麵、放入口中、嚼動、吞下,各種不同狀態都有不同層次的味道,非常爽口的一道主食,如果你來穗科,一定要點這道品嘗看看。
雖然看起來很少...老闆我要第二碗謝謝!

麵上方還撒了白芝麻跟海苔,真不得不說這兩樣東西是絕配,海苔的海洋香鹹,配上芝麻的大地微甜,搭上層次細節豐富的手打麵體,你會發現自己就像個Dyson吸塵器一樣,吸吸吸...

今天走健康路線選了泡菜烏龍麵。這個泡菜不是韓式那種又辣又鹹酸的重口味,而是為湯頭加分的調味存在,泡菜不算辣,但是很香很入味。海帶、蘿蔔、百頁豆腐,湯頭沒有太多人工調味,反倒是充分發揮食材本身的鮮甜,然後經過熬煮融合到麵裡,是令人感動的日式家鄉味,每一種料的存在都恰到好處,沒有任何突兀的感覺,原本喜歡吃重口味食物的我,第一次發現清淡的東西會這樣好吃。
烏龍麵的麵寬度比冷麵來得粗,是用跟作冷麵不同粗細的擀麵棍做成的,適合放在湯匙上然後一口一口放進嘴裡。

隨冷麵附贈的湯品,高湯與蔥花放在小碗裡,用雙手盛著喝,會覺得很有詩意(就差旁邊沒有竹子與流水發出"叩叩"的聲音了)

蔬菜捲,其實有點像蔥油餅,可是完全不會油膩,吃起來是乾的感覺,讓這個捲好吃的是裡面的小黃瓜,青脆而爽口的黃瓜一咬下去,你就會發現手已經不自覺的去動筷子要繼續夾第二片了。

黑玉胡麻豆腐,日文的「胡麻(go ma)」就是芝麻啦~這裡所用的是黑芝麻。

用湯匙破壞一下來看看。這個豆腐的口感很Q,但是不像嫩豆腐那樣水嫩,也不會到像百頁豆腐那樣硬派,軟硬介於中間,旁邊沾黏著白芝麻,一起吃有相當好的口感。因為黑芝麻沒有太多味道,所以下面淋了味噌醬汁,沾著這個醬吃就可以體會這道小品的美妙之處了。建議你小口小口吃,一小口一小口沾著醬,吃的時候用舌頭去壓碎豆腐,體會一下芝麻充斥味蕾的感覺。

味噌湯蔬菜手捲還沒好好拍就吞下去了,一直到最後才發現忘記拍,還好剩下一塊。這是白菜捲著腐皮,下面有淡淡的味噌湯,很具禪意的吃法,這道菜故意做得溫溫的,吃的時候用筷子夾著,然後上下反覆沾味噌湯來吃,脆脆的白菜、綿綿的腐皮,再灑上一點七味粉,阿~
...吃完了。

這樣你就知道營業時間了,簡單的來說就是中午以後來就對了。
[補充]手作製麵過程

進門就看得到師父在用心的桿麵。現場看的時候,可以看的到桿麵其實滿花力氣的,要壓、要捲、要翻,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看得出他們的用心。把製麵的過程給客人看實在很棒,讓吃的人可以完整看到麵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店的豐富性,也可以增加信賴感,創造忠實的客戶。

把麵皮桿好後,把麵像棉被一樣折好,然後拿到刀子上去切割。為了讓麵條粗細一致,穗科還使用了這把很特殊的刀子,切下去之後把刀身抬起來,整把刀會向左平移一點點,剛好是一條麵的寬度,如此上下上下的切割,一串麵條就被切割好了。

你看,是不是很整齊呢?

切好之後把麵拿起來甩一甩,就可以拿去煮了~這樣就成了等一下進肚子裡的香Q烏龍麵,透過師傅的巧手,活靈活現像有生命般的在你眼前,是不是也讓你很心動呢?
穗科位於忠孝東路四段216巷27弄3號,其實就離東區粉圓不遠,相當推薦大家去品嚐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