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谷口 (河防口長城) 26/2/2014
曾經迷上滑雪的我, 距離上次踏上滑雪場已經17年前的事, 回到台灣工作之後就沒有機會再去跟雪道對抗, 雪撬已被老媽送給慈善機構, 而雪鞋從儲藏室拿出來時發現鞋釦都已經脆化, 剩下防風鏡還可以勉強用, 不過透風的海綿網也都粉化消失了, 但是我人老心不服老, 今年北京雪季尾聲, 在地鐵上看到了滑雪場的廣告, 不管我這身老骨頭是否還撐的住, 就立刻安排了重回白雪的懷抱中.
說了那麼多, 跟這裡的主題有啥關係? 九谷口(河防口長城)就在懷北滑雪場的園區範圍內, 實實在在的古長城, 絕非山寨版.
如果不是搭滑學場的接駁車前往九谷口, 在東直門外有936路公交車可以到達九谷口, 不走高速公路, 所以會需要大約2個半小時, 在終點站的前一站(青龍峽道口)下車, 再進村落找找長城的入口.
能在長城腳下滑雪的確是個獨特的經驗, 雖然當天的目的是去滑雪, 但是心裡開始在盤算要如何讓自己的腳印留在萬里長城上. 當天的霧霾挺嚴重的, 沒有辦法好好的欣賞這一段野長城, 沒關係, 一定會找機會回來好好的認識你的. (2015/1/5 如願了, 遊記在第10項)

在大陸滑雪非常的實惠, 一整天下來不超過300人民幣, 包括滑雪場門票, 北京接駁車接送, 雪橇雪鞋雪衣與儲物櫃出租以及一份午餐, 平日人也不多, 纜車不必排隊, 雪道空間充裕, 滑到你腳軟為止.








雪的狀況只是普普, 今年北京沒有下什麼雪, 所以雪道上應該大多是人造雪, 已經接近雪季尾聲, 基本上都是溼雪, 到了下午時非常的重, 加上霧霾嚴重, 導致雪與灰塵混在一起, 如果想到享受粉雪的逍遙感, 北京不會有機會給你雪上飄的感覺, 不過以我現在剩下的技巧與體力來看, 北京的這種維護處理過的雪道, 反而是最合適我的環境.



攀夾扁樓,賞長城獨有烽火台明代長城遺址
在北京九谷口自然風景區內的長城河防口關城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改建擴建於明朝嘉慶隆慶三年(比八達嶺長城隆慶五年早二年)。其建築特點是于北京天然屏障陡峭的山脊線上。該段長城東起大水峪伏于山脊線至神堂峪,全長20公里(40華里)。 23個敵樓和樓台吻于地勢之參差,按其功能之有別,依山脊之走向;其造形各異、體量大小不一、風格回然不同;其建材多樣、施工情細、兼育藝術加工,有些略以著色,其色有的保留至今。長城河防口關城沿山脊線之延伸;依山勢之險要;取堅實之材;巧妙之壘砌;著色之雄渾;構築形體之情巧且鋼毅。 3*1的「夾扁樓」烽火台,是萬里長城中獨具一格的敵台景觀,是長城的建築奇蹟,該段長城的古建築文化景觀的價值非同一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摘自於官方網站)

======================================
河防口長城 - 完整修復過的野長城 5/1/2015
今年初個人生平第一次親眼看到的長城就在九谷口懷北滑雪場, 當時只能在遠處觀望, 高度的霧霾加上背光, 雖然模糊的體驗到了長城的雄偉, 卻無法欣賞長城的細節, 能夠在長城腳下滑雪實在是個永生難忘的經驗, 也就一直盤算著如何回到九谷口, 實際的踏上河防口長城. 10個月之後, 北京周邊有開放的長城大概都繞了一圈, 也該輪到河防口這一段了.
到河防口村有2路公交可坐, 東直門外搭936可直達, 但是936不走高速, 如果不塞車的話, 全程也需要2.5小時, 另一個選擇是東直門樞紐站搭916快到懷柔迎賓路站(約60分鐘), 過馬路到對面轉862在於家園下車(約10分鐘), 最後可坐H11或是936到河防口(約30分鐘), 如果轉車都順利的話, 2小時內可到, 不過需要看運氣.
我自己是坐916快在南華園三區下車, 過馬路到對面搭936到九谷口(懷北滑雪場), 如果時間算的好, 可以在2小時內到達目的地, 也只需要轉一趟車, 早上7:10分前坐上916, 應該會在8:20前到南華園三區, 936大約會在8:30到南華園三區, 順利的話9:10可以到達九谷口.
懷柔境內的長城橫貫行政區中部,由西邊的龍泉峪向東經西水峪、黃花城、九公山、鐵礦峪、大榛峪、旺泉峪(向南至沙峪北溝耷拉邊)、莊戶(向北至九眼樓)、北京結、箭扣、慕田峪、蓮花池、神堂峪、河防口、到大水峪。
河防口是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特點是建在陡峭的山脊上。這裏奇峰異石,崇山峻嶺,長城就在山脊上隨彎就勢而建,古長城與險峻的山勢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構築了自然和人工相結合的牢固屏障。另外這裏的長城都是單邊長城,所謂的單邊長城就是面向關外的一側修有城牆,向內的一側是山谷。目前這裏只有夾扁樓還保存完好,據說這是萬里長城上唯一的一個長方形敵樓,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改建擴建于明朝嘉慶隆慶三年。河防口長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更是我國古代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1987年河防口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摘自於民間網站)
河防口長城分為東段與西段, 這次的目標是西段的夾扁樓, 據說是長城中僅有的長方形城樓, 也就是河防口長城西段最主要的亮點. 河防口長城是尚未對外開放的長城, 但是又並不野, 大部份的城牆與城樓都完整修復過, 甚至某些路段不適合行走在城牆上, 旁邊有木棧道可以很安全的通過, 至於為何尚未對外開放就不得而知了. 西段的入口並不算難找, 在山腳下豎立著許多不允許攀登長城的告示牌邊, 就可以找的到之前山友踏出的路徑, 雖然由告示牌旁邊進入是很大的諷刺, 不過老實說長城的損毀並不是因為這些驢友所造成的, 所以好好的修護好長城然後好好的管理與開發才是王道.
往長城的上山小徑有些坡度, 土質也有些鬆軟, 是這趟行程里最難走的路段, 大約10分鐘就能夠到城牆邊.



在第一座城樓旁回望河防口村懷柔方向.


上了城牆後的路都很好走, 雖然是石塊堆起來的, 路面會有些不平坦, 不過坡度都不大, 平緩的走在山脊線上, 城樓與城樓之間的距離非常的密集, 這一段長城是單面牆的結構, 只是這是修復過後的, 原始的城牆不知是否也是單面牆的結構?

沒有屋頂的城樓, 或許純粹是烽火台升狼煙的用途.

與之前去過的明長城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這裡城牆的結構都是以石塊組成, 不像其他的明長城是以石磚為主要結構. 河防口最早是北齊時代的長城, 明朝時在北齊的結構上重建.



之前是從滑雪場遠望長城, 現在是反過來望著滑雪場, 今年北京都還未下雪, 滑雪場用的是人造雪.

第一次看到城樓內有這樣類似門栓的洞孔.

貌似還保留著一點野味, 其實這一段長城真的不野, 不開放還真的是很可惜.

終於從正面看到了夾扁樓, 這一段長城翻過了山頭是連接神堂峪長城, 再繼續下去就會接上出了名的慕田峪.

這裡的城樓許多都是沒封頂的, 修復時故意沒做?

在陡峻的區段, 已經有了狀況很好的木棧道, 雖然坡度非常大, 不過安全好走.

在北京九谷口自然風景區內的長城河防口關城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改建擴建於明朝嘉慶隆慶三年(比八達嶺長城隆慶五年早二年)。其建築特點是于北京天然屏障陡峭的山脊線上。該段長城東起大水峪伏于山脊線至神堂峪,全長20公里(40華里)。 23個敵樓和樓台吻于地勢之參差,按其功能之有別,依山脊之走向;其造形各異、體量大小不一、風格回然不同;其建材多樣、施工情細、兼育藝術加工,有些略以著色,其色有的保留至今。長城河防口關城沿山脊線之延伸;依山勢之險要;取堅實之材;巧妙之壘砌;著色之雄渾;構築形體之情巧且鋼毅。 3*1的「夾扁樓」烽火台,是萬里長城中獨具一格的敵台景觀,是長城的建築奇蹟,該段長城的古建築文化景觀的價值非同一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摘自於官方網站)
這一趟行程就是為了它來的.








在這種地方修建長城確實不容易, 也不知古人是如何辦到的.

這些石塊應該都是原材, 不是山寨版.

下山時選擇的從滑雪場出來, 不需像上山時手腳並用, 因為就像是一般的滑雪遊客, 也逃過了一次¥20的門票.





936東直門到九古口的公交車, 一個小時一班.


======================================
長城雪景 25/11/2015
今天入秋後北京下了2場雪, 終於在下了第2場雪之後找到機會上長城去欣賞雪景. 延慶與懷柔山區的公交都因為大雪而停運了許多天.
去懷柔河防口一切順利, 只是公交終點站還是停留在青龍峽, 尚未步入冬天時把終點站轉回到正常的九谷口(滑雪場), 所以想去攀河防口長城時, 需要在終點站前一站的青龍峽道口下車, 再步行穿越村落上長城.
去延慶八達嶺古長城景區就等了5天後才有公交經過, 只是回城麻煩些, 要先搭車往延慶的方向去, 過了西撥子之後才能下車轉搭回京城的公交.
去懷柔撞道口長城的經驗更是曲折, 公交車一共停了6天才復駛, 我是等了第3次才成功搭上車的. 回程也是出了問題, 在水長城停車場等候回程的公交, 怎麼晚了大約20分鐘還不見到車影, 就問了管理員後才被告知早上9~10點的公交來過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公車了, 估計是車輛拋錨了, 或是懷柔那邊出了某些事不再發車了. 只好沿著路往回頭走, 每碰到有人就問那裡可以打車, 結果步行了約1小時才碰到一家雜貨店有人願意開車帶我回懷柔汽車站, 收了$150, 花錢消災囉.
河防口雪景:






======================================
河防口東段 14/3/2016
在網上看到河防口東段的長城又稱為北斗峰長城。
天氣開始回暖, 滑雪季節也已結束, 爬長城是休閒+鍛鍊身體的好組合. 2個多月沒去長城了, 先找個比較熟悉的去走走, 河防口的東段還沒爬過, 滑雪時看著對面陡峭山頂上的敵樓, 很難想像當時古人是如何辦到的, 也想看看是否翻過山的後面就是青龍峽.
一大早在三元橋坐上第一班936公交(6:40在東直門發車, 大約6:45到三元橋), 9點出頭在青龍峽道口下車, 不遠的前面路邊好幾處可以看到禁止攀登長城的告示牌, 每個牌子都是登城的入口, 選一個路徑清楚進去順著路徑走就行了, 大約10分鐘可以登上城牆.
河防口是修復過的野長城, 修復的方法號稱是使用古老工法, 只是修出來的結果感覺上有些山寨, 這一段長城的城牆是毛石塊搭砌無包磚, 垛口是單邊的, 因為靠近關口, 城樓高大密集.
東段的長城地勢要比西段來的高, 陂度也陡一些, 視野很遼闊, 無空污的話可以清楚的看到遠處的雁栖湖.
慶幸後半段接近山頭的長城沒有修復保持原始的狀況, 可看度就大幅度的提升, 當然要走的路也就相對的困難許多.
上到山頂大約2小時, 下山時速度較快只要約1小時, 不過對於腿與膝蓋的壓力頗大, 因為城牆上幾乎沒有階梯, 持續向下的坡度需要努力的穩固腳步, 相當辛苦, 太久沒有去走這類型的的地形, 第2天基本上是鐵腿的狀態, 而且是之前沒有碰過的大腿酸痛, 通常鐵腿比較會是小腿的部位.
不知如何找野長城的入口? 這一些禁止攀登的告示牌反而變成最清楚的引導:

被修過的城樓與城牆就是有些山寨味:


東段的地形比較陡峻, 敵樓密集與多元化:



某些敵樓還保留著完整到上層的階梯, 可以上樓的口已經被封死了:

遠晀西段的長城, 下方的第一座樓就是形狀特殊的夾扁樓, 往神堂峪方向山頂的山險鯉魚背也清楚的呈現在眼前:

越往山頂走, 修復的程度就越少, 還是比較欣賞原味的長城:



這裡可以清楚的看出修補的痕跡, 這類型的補強與還原是比較合理的方法, 遠比整棟樓山寨重建要好上許多:

方型的窗戶比較少見, 以木材做的頂框不知是否是保留原狀, 還是隨意修的?



整段的長城垃圾不少, 敵樓內烤肉與牧羊的痕跡處處可見:

未使用的青磚就推在城樓周邊, 等於是邀請需要建材的人來取, 這些可是數百年留下來的古蹟呢, 不知為何不懂得好好珍惜保護?!

基本上已經算是比較平緩的長城, 不過越往山頂去坡度越陡, 某些地方還是需要手腳並用的:


天氣雖然晴朗, 天空也呈現漂亮的天藍色, 不過地面的空污還是挺嚴重的, 沒有污染的話, 這方向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雁栖湖:

之前都是從滑雪場遠望這些壯觀的敵樓, 今天站在高處從敵樓回望正在溶雪的滑雪場:

終於開始碰到原始的野長城段, 牆體變成不連串也越來越簡陋, 多處以山險來代替城牆:




翻上山頭向東望就是青龍峽, 古時叫作大水峪關, 是長城體系中一個重要的關口:

青龍峽現在是個旅遊景區, 有Bungy的跳台, 完全失去了自然景色:

以前看到有人可以從河防口穿越到青龍峽, 現在這通道被帶刺的鐵絲網給擋住了, 唉, 長城好像變成私有賺錢的工具了:

山頭上這些原汁原味的古蹟還是最珍貴的產物:




跟這位老兄聊了一下, 當地人, 住在離這邊20公里的地方, 從來沒爬過長城, 今天第一次, 希望能好好的體會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古物, 想要順著長城一路走過去密雲, 配備看起來很齊全, 希望他能順利的完成計劃:

如果沒有霧霾的影響, 這裡的視野肯定是很棒的:


修繕長城時不找相關單位溝通協調, 不移開電線桿就直接包住修城牆, 這就是真正的大陸, 表面功夫作的好, 背後有太多的簡單行事:


======================================
北京周邊長城遊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