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第3次造訪古北口了, 主要的目的是看看所謂的北齊長城遺蹟, 古北口有超過千年的歷史了, 一直都扮演著重鎮的角色, 北齊長城同時從古北口通過.
大花樓是古北口南山上的一座空心樓, 是古北口長城內的第二道屏障, 北齊修建的石長城就從大花樓這座山嶺通過, 所以據說大花樓是北齊保留下來最完好的敵樓, 只是就近觀察後, 怎麼看都跟明代的城樓是同一種的建築, 我想比較合理的說法應該是大花樓原始是在北齊時代建築, 到了明代有經過重建整修.
大花樓子:保留最好的北齊長城碉樓,是古北口雙長城最好的體驗地。可以俯瞰整個古北口鎮面向河北的巴克什營,曾經的關外大漠。在南天門附近的山上。大花樓是與古北口城同時修築的碉樓,高10米,底方10米,周圍四面有12眼箭窗,上頂為瞭望台和周圍堞口。守城人站在大花樓頂,往北可看到長城外很元的大路、河流、山嶺,往南可望南天門,往西可看到八大樓子,往東緊守古北口城。在路過古北口的時候,都必須經過它的腳下。[摘自於互動百科]
古北口北齊長城: 位於明長城南面,從西八大樓子至東司馬台長城全長20公里構成古北口的第二道軍事防線。明朝洪武十一年(1368年)朱元璋派開國大將徐達重修明長城時建古北口關城,設置東、南、北三門防守,並在北齊長城基礎上砌石塊,增強長城的防禦能力。明朝1569年戚繼光在古北口修復長城時,保留了北齊長城並在牆外貼長城牆磚,形成了古北口著名的雙長城,目前比齊長城上至今仍然保留著著名的大花樓烽火臺,並有七個著名的關口,在歷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保護和防護作用。[摘自於互動百科]
大花樓旁邊走過一道城牆, 穿越古北口隧道山頂連接到古道雄關(北門), 這道城牆應該也是北齊長城的遺蹟, 不過牆體有包磚, 所以也是在明代時有重修過, 以城牆的走向看起來, 比較像是保護城池的城牆, 並沒有看到延伸到遠處的跡象.
古北口離城區較遠, 坐公交還算是方便, 不過如果在密雲搭中巴沒位置坐的話, 要站個將近2小時的車程會需要考驗耐力的. 東直門樞紐站搭980(快)到西大橋站下車, 到馬路對面轉搭(密)25路中巴到古北口隧道前下車.
6:31 東直門樞紐站搭上980快
7:39 到達密雲西大橋
7:47 搭上密25中巴 (9:30從密雲西單電器發車)
9:26 古北口隧道口下車
9:29 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紀念碑
9:37 大花樓
10:13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墓
10:28 古北口長城抗戰紀念館
11:28 隧道頂上北齊城牆
11:34 古道雄關 (北門)
11:56 北齊城牆制高點
12:13 回到古道雄關
12:15 藥師廟
12:31 財神廟
12:38 楊令公廟
12:52 三口井
12:58 古北口公交站
13:15 搭上密25 (13:10南天門發車)
14:20 密雲汽車站
14:30 搭上980快回京城
15:55 太陽宮橋 (地鐵光熙門站)
從古北口隧道走到大花樓不用很久, 大約就十多分鐘的路程, 有明顯的步道, 但是指示牌已經風化字體不清楚了, 不過應該不難找.


大花樓現在有鐵梯可以輕鬆進入城樓, 這裡可以清楚看到以前沒有鐵梯的時候, 遊客是在牆體上鑿了一些坑洞攀登上樓的.

大花樓的位置相當的好, 視野遼闊, 可以把關整個古北口河東與河西.

樓子內部也相對的明亮, 有個洞口是上頂樓的通道, 古時候應該是搭木梯或是軟繩梯上下的.




雖然說是北齊的遺蹟, 但是我很肯定在明代是有修復過的, 工法以及包磚都是跟明代的樓一致的.



大花樓旁邊的殘城牆也是包磚的, 應該也是明代整修過的結果. 雖然不完全是北齊的遺蹟, 但是肯定的是北齊長城存留下來的路線, 如同蟠龍山長城一樣, 村民有做了局部的補強以及在牆體上的步道, 走起來很輕鬆很安全.











北京周邊長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