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 16/4/2014


不用說八達嶺是現代長城景區中最有名的一段, 也是開發維護最完整以及交通最便利的一個, 位於北京西北延慶關溝北口, 曾是扼守京北的咽喉要道, 我踏上萬里長城的處男行就獻給了她.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段。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八達嶺長城典型地表現了萬里長城雄偉險峻的風貌。作為北京的屏障,這里山巒重疊,形勢險要。氣勢極其磅礴的城牆南北盤旋延伸於群巒峻嶺之中。依山勢向兩側展開的長城雄峙危崖,陡壁懸崖上古人所書的"天險"二字,確切的概括了八達嶺位置的軍事重要性。

八達嶺長城馳名中外,譽滿全球。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 “不到長城非好漢”。迄今,先後有尼克松、裡根、撒切爾、戈爾巴喬夫、伊麗莎白等372位外國首腦和眾多的世界風雲人物登上八達嶺觀光遊覽。

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明長城的八達嶺段是長城建築最精華段,集巍峨險峻、秀麗蒼翠於一體,“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

八達嶺長城其關城為東窄西寬的梯形,建於明弘治十八年,嘉靖、萬曆年間曾修葺。關城有東西二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刻於嘉靖十八年;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刻於萬曆十年。

八達嶺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淚灑八達嶺、詹天佑在八達嶺主持修築中國自力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孫中山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等,留下了許多歷史典故和珍貴的歷史回憶,是歷史名地。

八達嶺景區除了長城外,還有長城碑林、五郎像、石佛寺石像、戚繼光景園、袁崇煥景園、長城碑林景園等景點。 (摘自於百度旅遊)


去八達嶺的方法很多, 有旅遊直達公交車, 長城號動車, 旅遊團包車多種選擇, 看到網友對於S2長城號動車的評價很好, 車廂環境佳, 價格不高(刷公交卡¥6), 路程快不必擔心塞車(70~80分鐘到八達嶺), 不過就是班次不多, 對於時間充裕的遊客的確是首選.

直達公交車坐877路八達嶺專線德勝門發車(靠近地鐵2號線積水潭站), 沒有時刻表, 流水坐滿人就發車 (刷公交卡¥4.8), 要有心理準備需要排長龍上車, 還有可能塞車的機會. (2015/5/10, 877長城專車刷公交卡從2014年底開始變成¥6).

一早到北京北火車站(西直門地鐵站)希望能夠搭上9點前的S2長城班車, 早個半小時去排隊可以確定有位置坐. 列車走的是中國人第一條自主完成的京張鐵路, 頗具歷史意義, 路經居庸關, 在上八達嶺之前先讓眼睛暖身長城的雄偉. 火車站距離八達嶺入口比較遠一些, 慢慢的走大約要20分鐘左右.


途中經過居庸關, 距離八達嶺10多公里, 古時居庸關等同於是北京的門, 而八達嶺則像是那扇大門的鎖鏈.


京張鐵路是中國鐵路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如今又剛好搭配著八達嶺長城營運, 頗有民族歷史意義.


去八達嶺最好是非假日時段, 我的運氣還不錯, 當天的人並不算多, 並不會有人擠人的感覺. 八達嶺整理的相當好, 較陡的路段也都有扶手輔助, 雖然城牆狀況良好, 不過還是有一定的坡度, 對於體力是有挑戰性的.

這裡建議往上可以走長城城牆上, 然後回程下山時走城牆外的步道, 這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長城, 而且步道可以走的輕鬆, 對於膝蓋與腿的壓力較小.






八達嶺的整體狀況維護的很好, 能夠承受那麼大量的遊客不是沒有理由的, 城牆夠寬, 有坡度的區段都有扶手, 衛生間也不難找, 就是以旅遊為唯一的目的.





如同天安門前的便衣武警, 眼神非常銳利也非常的嚴肅, 當地人經過武警時都會互相提醒別亂說話.






大陸同胞對於上長城這件事也是超級興奮的, 許多人一生到北京就是那麼一次, 更不用說爬長城了, 對於大陸同胞來說能夠當好漢的意義非常重大.



聽說八達嶺所在的延慶區是北京比較貧窮的區域, 中央集中推廣八達嶺旅遊對於當地有實質提升的效果, 看著工人辛苦的背著磚塊上山維修步道, 對於幫助當地人的生計不是只是個口號.




======================================

北京周邊長城遊總匯
文章關鍵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