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長城遊, 去延慶元代谷景區時看見旁邊山頭巨大的烽火台/碉堡遺址. 回來上網查詢後得知是南寨坡遺址(在元代谷的簡介中稱作榆嶺烽火台).
交通挺方便的, 德勝門搭乘919(快)在新寶庄站下車, 919(快)發車頻率高, 車程大約1個小時出頭, 下車後朝東北方向順著公路步行就會看到遠處山頭的寨坡. 是個未開發的古蹟, 要自己尋找前人的步行小徑上到城堡, 城牆的缺口在東邊, 可以由此處進入烽火台.
延慶縣大泥河村村南有一小山,村人管它叫南寨坡。縣誌記載,大泥河有墩台一座,這個墩台,就建在南寨坡頂上。明朝時候修築的,是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部分,墩台的作用就是瞭望敵人,見有敵來,就點狼煙報警。
墩台一般沒有圍牆,但這裏比較特殊,跨長城較遠,防守在這裏的士兵需要在這裡住下,因此這裡除墩台外,還建有兵房。圍牆,既有防止敵人偷襲的作用,也有防風防沙的作用。
墩台的圍牆為橢圓形,周長135米,直徑60米左右,牆高2米,有寨門,寨門寬約3米,占地面積2826平方米。現在墩台早已不存,土牆殘垣尚在,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圓圓的大糧倉。據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講,他們小時候寨坡圍牆裏是廟宇,廟門上方是用青方磚刻成的“朝陽寺”三個大字。裡面有玉皇閣、關帝廟等,還有戲臺、鐘鼓樓、僧房、倉房等建築。那時候人們為消災解難,經常到寺院來求神拜佛,燒香許願,因此廟內香火常年不斷。逢年過節,或者廟會請戲班唱大戲,四面八方的人都來燒香、看熱鬧。
延慶歷史上有南山八大寨,北山八大寺之說,北山八大寺還有人能說清楚,從西向東依次是:睡佛寺、大佛寺、車倌寺、小寺、應夢寺、青草頂、新穎寺、黃柏寺。南山八大寨就沒人能說清楚了。南寨坡應是八大寨中之一。寨是什麼?住老百姓的村子叫村寨,駐兵的兵營叫營寨,住土匪的叫山寨。南山八大寨,既不是住民的村寨,也不是住土匪的山寨,而是駐兵的兵寨。長城是一道防線,兵寨則是長城的前沿哨所。有敵入侵,前沿哨所或是點狼煙報警,或是阻截敵人入侵,起一種防禦敵人、保護長城的作用。
南寨坡上的廟宇,則是清以後長城失去了防禦作用,墩台已沒了用武之地,人們才利用那個地方建起了寺廟。現在寨坡上殘留的圍牆、破磚碎瓦,以及長滿了荒草的古墩台遺跡,好像是一位滄桑的老人坐在那裡,向人們訴說著古時的烽火歲月。 (摘自於網路資料)
本人到現在為止看到過最大的烽火台, 城牆包圍著整座山頭, 相當的壯觀.

衛星圖可以清楚看出南寨坡的形狀, 東南邊的山頭也有建築的遺蹟, 以很漂亮的大理石/花崗石為建材, 可能是後來修建寺廟的一部份.

不難想像當時的雄偉氣勢, 可惜文革把中國歷史的一大部份給毀滅了.


城牆的結構還能保持的相當完整, 以土與石塊為主要建材來說是異常的堅固.






山頭上有相當好的視野, 會選舉此地點為重點軍事要塞不是沒道理的.

寨坡的東南方相對著另一座山頭, 可以看到明顯的建築結構, 包括城牆與基座.

寨坡城牆內部有多處有設置洞穴/房間, 裡面的結構也是保持完整堅固, 不知早期的用途是什麼?

爬上對面山頭回望寨坡, 還挺像座火山似的

對面山頭上保留著坍塌的上等的石材, 起了一絲邪念想要帶走一塊留念, 但是頭頂上的天使還是戰勝了心裡的惡魔.


非常完整的基石, 真想知道當時的建築物是啥樣的?


用自己的影子在城牆上留念, 絕對是比在古蹟上刻字留念要好上千萬倍.

附近有相當多的土堆(墳), 這些土堆都沒有任何標示, 不知這些是古人留下來的還是近代人的?

=======================================
北京周邊長城遊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