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回進入平谷區, 一切都比較陌生, 本以為平谷可能是比較荒涼的地區,結果到了之後發現是水土肥沃茂密的農業區, 鄉村小道上車水馬龍的農用三輪小貨車, 在鄉村可也是可以像在城市裡一樣的忙碌的喔.
黃松峪關建於明永樂年間,由於地勢開闊平坦,所以此關的地位相當於平谷長城沿線中最重要的一處,地位高於毗鄰的將軍關和其他營盤。可惜諾大個城堡在修黃松峪水庫時被完全拆毀,現堡中只留下幾株百年老樹作為歷史回憶。水庫兩邊山上雖然沒有敵樓的身影,但長城的牆體依然,有些地方保存得還相當不錯。長城以“之”字形上山奔西北方向而去,當地稱呼這段牆為七星寨。
黃松峪水庫東邊山梁上的長城從將軍關方向而來,翻過了“大金山”,一下就出溜到水庫中。山上石頭砌的長城堅固完好,並沒有嚴重坍塌,但敵樓卻已蕩然無存。這兒的長城是用種別處見不到的方法碼砌的,很像美洲古印第安文明中的巨石牆,長城都是用半噸左右的石塊很技巧地砌在一起,留下了遺傳千古之謎——我們的先人是如何建成了這漫山遍野的巨石長城?遊人走在山間的長城上,好似閒庭信步在羅馬大道,似乎只要有體力和閒適,就可以一直走到山海關或嘉峪關似的,只可惜,這樣好的長城在這兒只有一小段。(摘自搜景區網)
黃松峪交通相當便利, 東直門坐852到平谷, 在平谷汽車站轉乘(平)25小巴直達黃松峪, (平)25小巴班次很多, 大約每10分鐘就發車. 這回的交通計劃有失算, 因為不了解平谷小巴發車的頻率, 想著搭最早班的852早點到平谷去了解狀況, 為了省時間少轉地鐵, 我在三元橋上852, 結果沒位置坐, 擠在公車裡站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平谷, 發現後面陸續發車的852因為上下車的人比較少也都趕上我們了, 而且都還有空位, 所以最早班的車不見得市最早到的, 而且還是在東直門發車點上車比較可以找到空位.
醉翁之意不在酒, 過來黃松峪水庫不是為了玩水, 而是來爬一段長城, 通常冷門的地方往往有驚喜, 黃松峪也不例外. 靠近水壩兩岸的長城有被修復過, 雖然可以防止長城繼續風化, 但是卻失去了長城原有的風采, 繼續走入野長城段才讓人眼睛一亮, 這一段長城是用巨大石塊堆起來的, 並沒有外包磚塊, 真佩服古人不知如何把這些大石塊搬上山的! 再往高處爬, 更發現長城變成了紅磚色, 不知是那一類的石材? 可是一段少見的”紅色長城”啊!
黃松峪水庫面積不是很大, 可惜北京空污今天的能見度不高, 不然會是個挺漂亮的景色.



今天爬的長城是水庫東段, 不要在黃松峪村站下, 請公交師傅在水庫停車(沒站牌), 然後往回走大約5分鐘的左邊就會看到上長城的小道前往長城管委會, 就可以看到這嚴禁損毀的告示牌了, 也就是今天攀長城的入口. 在懷柔野長城周邊立的警告牌是嚴禁攀登, 而平谷是採取不同的態度.

剛開始是已修復的長城段, 主要是把牆體再重新搭砌穩固, 工法跟之前去的河防口是類似的, 基本上原地取石材搭建, 不過沒有重建任何垛牆或是敵樓. 這樣的牆體變成了很好的休閒步道, 不過沒什麼看頭, 本來心想今天的行程可能沒什麼亮點, 大概只有好好的欣賞一下旁邊的松樹群, 但是當一走到野長城段時, 頓時就很慶幸又找到了塊寶.


在網上找到一張修復前的樣子.

如今修復後....... 當然是比較喜歡原始的模樣! 這一小段的城牆很特別, 不知什麼原因城牆由本來將近2米的寬度縮小到只有大約半米寬, 修復時就在一邊增建了木板棧道方便通行.

野長城的始端是以巨石塊搭建的, 並沒有用磚塊作外牆的包覆, 大石塊與大石塊之間的間隙大多用小石塊填補, 沒有用常見的填充/黏著土. 之前去的雲蒙山也是類似用石塊搭建的, 不同的是這裡所用的石材體積相當的大, 因此牆體顯得更加的雄偉.



特別把背包放在石塊上作大小比例, 很想了解古人的搬運方法是?

已經沒有垛牆跟地板的痕跡了, 仔細一點可以看出面對塞外方向的牆體有特別加強, 垛牆的基座似乎是雙層石材的結構.



長城往高處攀升時, 石塊的體積變小了, 這裡就跟雲蒙山相似, 而且牆體的寬度明顯的縮小了許多.


難得看到了一些殘餘石灰黏著補土充填的痕跡.

越往山上走, 綠植覆蓋住長城的面積也越大.


開始看到了一些不同顏色與材質的石材出現在牆體上.

想要看完整與有精美工藝的敵樓, 抱歉這裡沒有, 這一座實心烽火台是這一段走下來保留著還算完整的, 攀上敵樓也有很好的視野.




敵樓的一個角落有著遭人破壞痕跡, 真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想的, 非要如此手賤嗎?!

在敵樓的位置, 長城轉了個90度繼續向上攀登, 坡度也更陡峻了.

這裡就是一段紅色的長城, 主要是以磚紅色的石材堆疊起來的, 用肉眼看甚至比照片上顯示出來的要更紅, 回頭要研究一下這些到底是那種岩石.


大約40~50度的坡度加上鬆散的碎石, 這一段"紅長城"有一些挑戰性.

不穿長褲爬野長城的代價, 腿上一堆劃痕, 隔了2~3天都還在癢.

應該是今天看到的第三個敵樓, 這附近好像都是實心的烽火台, 不就等於當時的士兵都是露宿的?


擦汗時差點把眼鏡遺留在敵樓上了, 應該是眼鏡想要多待一會兒吸收這裡的風光吧?! 只是遠方持續著聽到一些雷聲, 還是該走人了, 不然........

突然想起夏天在草叢裡有很多會爬的東西, 就地取材找了支拿來打草的玩意兒.

如果不是空污影響, 這裡的景色確實不錯的, 有山有水又有長城作邊飾.

本來心想村民真有心, 修建長城時還對於植栽保護有加, 不捨得砍, 後來近看發現, 其實是棵果樹, 唉, 經濟還是老大.

北京的水資源都是相當珍貴的, 這裡能有個綠意的水庫是鄉民的福利.

紅牛撞長城到底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而且還一共看到4~5隻的紅牛, 原本像是某種園遊車的樣子. 呵呵, 祖國就是啥怪事都有.


=======================================
北京周邊長城遊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