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只是想去八達嶺西南邊的岔道古城走走, 不小心就走了一小段的土長城, 回來後上網看了一下這一段長城的背景, 很是豐富有趣.
我這回是選擇坐S2動車前往八達嶺, 因為八達嶺車站一出來, 往西步行大約100公尺再跨越平交就是岔道古城東門的停車場了, 再往西走200公尺就可到古城東門, 重修後的城門匾額顯示”岔東雄關”.
先說說岔道古城吧, 相傳原本是漢朝建造的土石堡, 明代時重修古堡, 後來又加強鞏固在城牆外包磚, 形成了岔道城. 從現裸露的城牆觀察, 很清楚的內部結構有包覆著許多層的牆體, 因此可以判定岔道城不是一次性的建築, 至於真的有經過多少歲月的洗禮, 就靠考古專家繼續解密吧.
岔道城早年軍事上的重要性等同於八達嶺長城跟居庸關, 是北京通往大漠出名的隘口與驛站. 《居庸志略》载:“八达岭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为八达岭之藩篱”。岔道城是居庸关及八达岭的军事前哨。古人评论称:“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守八达岭所以守居庸关;守居庸关所以守京师。”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曾经三天未能攻下岔道城,不得不绕道石峡关攻入居庸关,进而攻占北京城。 所以當時闖王攻打不下的其實不是八達嶺, 竟然就是岔道城.
岔道城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翻建, 目的是跟八達嶺旅遊事業搭上邊, 但是明顯是個非常失敗的案例, 岔道城在2006年獲得”北京最美的鄉村”頭銜, 10年過去, 今天去看到的是個死城, 只有少數的幾家店家有營業, 城池裡大部份的建築都處於荒廢狀態, 很是淒涼, 部份的村落根本像是個貧民村!
S2長城動車是去岔道城最方便的方式, 不過老實說每次需要在站台上百米賽跑壓力挺大的. S2動車進入昌平山區後因為坡度的關係車速龜慢, 總車程所需要用的時間比坐877公交要來的久.

出了八達嶺站往西步行1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岔道城的指示牌, 在這裡穿越平交道後就是古城的停車場了.

大部份的商家大門緊鎖, 還有在營業的商家非常的少.




















雖然網上有許多岔道城南山路邊垣長城小張家口穿越的記錄, 不過很明顯的是這一段土長城是很少人來光顧的, 雖然沒有非常陡峻的山坡, 可是有著連續的黃土大山溝, 讓穿越有一定的難度. 還有最大的阻礙其實是滿山遍野的酸棗樹刺, 除了對於服裝的損毀之外, 那種被刺到的皮肉之痛是叫天不應叫地不理的折磨.
因為明13陵風水的考量, 水關長城到龍泉峪長城中間是有一個10多公里的缺口,主要以山險來取代長城的功能, 不過塞外民族看準這段缺口的弱點, 頻繁的騷擾, 這段南山路邊垣長城基本是來彌補缺口, 牆體向北挪10多里, 以土代替石材建造, 不去影響13陵的風水.
南山路邊垣,屬明代內長城,多為黃土夯築,俗稱“土邊”,在延慶境內長約80公里。南山路邊垣沿線,曾設有城堡4座:四海冶、永甯衛、柳溝營、岔道城;關隘8座:四海冶、海子口、十八盤梁、柳溝、小張家口、岔道、八達嶺、石峽峪口);以及墩台14座,烽火臺12座。
南山路邊垣部分為黃土夯築,寬處可達3-4米,高4-10米之間,十分堅固,凡城堡、關隘、均有城磚包砌,也有依山斷崖削壁為牆者。在歷史上起到拱衛京師、守護陵寢、保境安民的重要作用。[摘自於網易部落格]





















=======================================
北京周邊長城遊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