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今天跑去北京的極東點, 黑谷關, 兩個主要的目的, 一是這裡是北京最早看到陽光的地方, 也是四縣交界的地點(北京的密雲, 還有河北的承德, 灤平, 興隆), 第二個重點是這裡有一處非常特別的長城水關, 五虎水門.
黑谷關又名黑關,大黑關或黑峪關,距密雲曹家路8公里,位於霧靈山山麓東北角,在北京市全圖的最東北犄角尖上,處於北京市密雲縣花園村、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霧靈山村和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東小白旗鄉亂水河村交界處。長城自此掉頭猛拐180°,連續不斷地一直向西綿延到古北口。據史料記載,大黑關東、西山皆高且險,唯關口是一道平川,明時在此駐守備。關口處設有關城。今關城除東側牆殘坍嚴重外,其餘三面尚存殘垣。大黑關於明洪武年間建關城,雖然地處偏遠,但昔日卻是來往交通要樞之地,三股道路於此交匯一點,向南到興隆,向東到承德,向西到京師,可謂咽喉要道。由於現在的交通改道走了牆子路和古北口,所以這裏一下子冷清下來了,除當地的農民車輛偶爾駛過,基本沒有多少遊人來打擾。
該關處在兩山間狹窄的通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劉效祖《四鎮三關志》記載,其建於洪武年間。明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黑谷關在曹家寨東北,有水關。……東北過鬥裏庫,賊巢也。”清李鴻章《畿輔通志》記載:“黑谷關,在古北口東,曹家路東南。縣東北一百六十裏,有城、水關。舊有守備一人守之,今設把總戍守。”關城早毀,南側(興隆縣境內)有關營遺址。北側懸崖上有敵臺數座,保存較完好。[摘自百度]
五虎水門位於北京密雲縣境內,處於燕山山脈主峰霧靈山北麓,北京東極仙谷自然風景區內是黑關長城的一部分,為長城上少有的幾個水關之一。它深藏於霧靈山的山谷之間,位置隱秘。五虎水門與一般小的城門很象,但是有兩個並排的門洞,每個門洞的兩側門楣上各有一個虎頭雕像,共四個虎頭;再加上水門下有一坐臥虎石雕,總共有五隻虎守門,故而得名。
仔細觀看會發現西門的兩隻虎有爪子,而東門的兩隻虎沒有爪子,有此可知西門為水門,而東門為路門。東門無虎爪是為防止老虎傷人。
關於五虎水門的由來有許多傳說:
其一:相傳五虎水門為明朝名將戚繼光指揮修建。當年戚繼光在南方剿倭有功,被封為右都督,調回薊鎮(北京北部地方)防禦北方外族,指揮翻修加固古長城,並於此水陸修建了一個水門。但每到夜裏新修的門總被破壞,經調查是有野豬供門所致(估計是進入了野豬地盤?或是斷了它們的水道)。水門屢修屢毀,明軍防不勝防。戚繼光也為此大傷腦筋。後來有一部將獻計,在門楣上雕刻虎頭,並在門下雕一石虎,作伏臥欲撲狀,可鎮百獸。戚繼光無奈從之,卻發現果真有效。於是一個普通的水門就成了今天的五虎水門。
其二:長城為什麼要從此處通過?相傳長城的設計者原來考慮把霧靈山圈在關內,當長城設計路線開始清基時,霧靈山發怒了,山神發出陣陣悶雷般的怒吼聲,一連三天三夜,吼聲不停,震得長城建造者們膽戰心驚,第四夜,設計官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巨大的山神警告他說,只能把它放在長城以外,不能關在長城以內,設計官醒後,心驚肉跳,急忙改線,把長城改到霧靈山西麓,硬是把霧靈山甩到了長城以外。因為五虎水關處地勢開闊、低窪,山泉水流量很大,必須留出疏通水路的空間,也就造了兩座城門,即“水門”。 [摘自百度]
應該也是我在北京境內坐公交車最遠最久的一趟, 密52路中巴在網上的資料很混亂, 路線與時刻表都有不同的版本, 唯一確定的是只有這一路車可以到今天的目的地密雲花園村. 我計畫是搭8:30從密雲發車的班車, 回程是14:10花園村回密雲的班車, 結果實際的發車時間都有少許落差(還好有晚一點發車, 不然就錯過了去程的班車了). 原來密52的終點站並不是花園村, 而是跨省進入到河北的白旗與安匠, 所以北京境內可以刷一卡通, 一進入了河北就收現金了. 坐密52的乘客9成是去河北的, 這班車基本上一路上都沒停站, 放客下車的地點似乎也相當有彈性, 跟車掌小姐說要在黑谷關下車就行.
06:50 東直門坐上980快往密雲
08:30 密雲汽車站下車
08:40 搭上密52往花園村
10:35 花園村黑谷關下車, 到處拍照留念
10:55 登上黑谷關南面城牆
12:08 城牆三叉點, 右轉西向往五虎水門
12:14 城牆下的一道水閘口
12:28 五虎水門
12:45 拍完照開始下撤
13:18 順著東極仙谷景區步道回到花園村
14:30 密52經過上車
坐了一整天的車, 在長城上其實沒有花多少時間, 這次走的長城也比較沒那麼雄偉, 不過老實說, 是個愉快輕鬆的一日遊, 走過許多段的長城, 就是想要看看不同的亮點, 來黑谷關這裡的確是很有特色, 景色也相當的美.
北京第一缕陽光誕生地.



四縣交界的地點(北京的密雲, 還有河北的承德, 灤平, 興隆).



關口旁石壁上隱約的看到"世界魂"三字.

世界魂石壁頂上的敵樓.

黑關修復了面北的城門還有一小部份的城牆.

沒有要去走北面陡峻山坡上的長城, 返過頭往比較平緩南向的山坡走去通往五虎水門的長城.



似乎有修過的痕跡, 但是細看又不像, 而且前不著路後不著地的.

今天碰上的第一座敵樓也是唯一比較完整可以走入空心樓內的一座.



對面北邊的景色.

繼續向南走, 秋天顏色下的殘長城.








沒想到五虎水門很快的就進入視野中, 只是看的到, 走起來還是有一小段距離, 上下兩個山坡.

前往水門的路上會先經過一處3叉牆, 往東是一條支線, 今天向西轉90度往水門去.

無意中發現了城牆下有一個洞穴, 走近看竟然是個水柵子,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工程, 沒想到還可以保存著如此完整.


經過水柵子後還需要翻過一座山頭才會下撤到今天的重點, 五虎水門.



水門頂的虎頭還有臥在水門前的大貓.



水門頂上有兩根石柱, 石柱之間有著穿透到下面水門的縫隙, 很明顯的這兩根石柱是用來升降水門的槓桿.




水門內通道的鐵扣位置還清清楚楚, 上回看到這種工法是在八達嶺外的岔道城.

欣賞過五虎水門後就可以順著步道走出東極仙谷景區, 此景區已荒廢無人售票/管理. 遠離京城的霧霾, 這裡是藍天白雲.






花園村這裡相當的幽靜, 在等車的1個多小時之間, 沒幾輛車經過, 而在這裡住了一輩子的60歲老伯伯, 也迅速的完成了一只藤籃子.




52路中巴一趟將近2小時, 還好有座位, 從河北那邊過來還要再1個多小時, 這也是第一次碰上會放人下車上洗手間的公交車.

=========================
北京周邊長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