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山洞聖堂是大邱地區目前唯一的20世紀初西式建築,落成於1902年,為1886年在大邱地區進行傳教活動的羅伯(Robert,A.P.)神父所建。整棟建築的基礎設計為羅馬式建築,但添加了些許哥德式建築的特色。整座建築使用鐵製材料,外觀為紅磚牆面,由上方俯視呈現十字型,而正面則是哥德式建築的尖塔,在充滿現代建築的韓國而言相當難得。
在桂山洞聖堂的附近被稱為大邱的近代文胡同,這裡除了桂山洞聖堂之外,還有藥令市、大邱藥令市韓醫藥博物館、原大邱第一教會、徐相燉故居、李相和故居、三一運動路,以及最早來到大邱的3位傳教士故居等。因為是參加旅行團的緣故,參訪路線的規劃必須大眾化,因此只參觀了桂山洞聖堂和三一運動路。三一運動路和傳教士故居只能利用少少的時間前往欣賞,照片在下一篇遊記中。
桂山洞聖堂落成於1902年,是大邱地區唯一的20世紀初西式建築,,外觀上帶有相當多的哥德式建築元素。

聖堂的正面有2座尖塔,中間有個圓形圖騰。

.
舊建築與新建築的對比。

在聖堂的入口旁有座石碑。

聖堂的正面主入口,是很有特色的圓形石拱門。

通往尖塔的小門,也是圓形拱門。

這應該是紀念設計者的銘牌吧?看不懂韓文,因此作這樣的推測。

聖堂內的大堂,由石磚堆疊出的圓拱天頂,帶來深邃的感受。

大堂側邊出門,同樣是圓拱造型,但上方多了彩繪玻璃的裝飾。

高聳的彩繪玻璃窗,在大堂中有好多扇,每一扇窗上彩繪的人偶都不相當,應該各有其代表意義,只是老狗不解其義。


彩繪玻璃窗中最特殊的是彩繪人物並不止有西洋人,也有身著韓式官服的人物。

聖座與彩繪玻璃,整體帶來莊嚴肅穆的感受。

在聖座的側面,也有彩繪玻璃窗,在陽光的照射下,顯的相當美麗。

上方圓形玻璃窗上的圓形圖騰。

大堂左右翼,也是和大堂同樣採用圓拱頂的建築語彙。


由圓拱屋頂所勾勒出的幾何圖形。

由大堂最內側往聖堂大門拍,由石磚堆疊出的圓拱天頂,與由入口處往內部實拍照片相當,都帶來深邃的感受。

桂山洞聖堂的側面,從外觀看起相當簡樸。


桂山洞聖堂的背面,從外觀看起來較正面簡樸許多。。

桂山洞聖堂的另一個側面,和後方的新建築相比,是舊與新的對照。

桂山洞聖堂後方有個面積不小的停車場,一旁發現竟然有座舊式西洋建築的模型?

這天大邱市藍天白雲,所以拍出來的桂山洞聖堂照片特別漂亮。

聖堂正面經典照。

聖堂與一旁大樓的強烈對比。

在馬路另一側的大邱第一教會,是稍候造訪的地點之一,也是很漂亮的教堂建築。

接下來的行程,就是穿過外面的馬路,參訪三一運動階梯,這是對韓國人很重要的一個事件遺跡。
旅行團的行程內容,規劃時畢竟是以大眾喜好為主,像老狗這種喜歡看歷史建築的人畢竟是少數。
否則,在桂山洞聖堂一帶還有許多歷史建物可仔細欣賞,逛個半天不是問題。
因為考量照片數目太多,對閱讀造成困難,接下來的內容請看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