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後溫泉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一隻白鷺腳受了傷,正在痛苦中發現腳下石頭岩縫間湧出了溫泉,將腳泡進去後,傷口慢慢被溫泉治癒,最後恢復體力而飛走。看到這一幕奇景的人們感到不可思議,也嘗試著浸泡到溫泉後,身體的疲勞也逐漸恢復。隨後,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利用此溫泉而得名。
現在的道後溫泉本館,是在明治27年(西元1894年)建成,已經有超過120年的歷史。為了強化建築本體的抗震性,預計在2017年秋天陸續維修,封閉部份區域,整個工程最長可能達到9年,我有幸在整修前來參觀道後溫泉本館的原貌。

前一天住在松山車站旁,清晨利用松山市電搭電車來到五號線的終點站「道後溫泉」,車程大約25分鐘。當天把行李箱寄放在站前的Terminal Hotel松山,所以只帶了背包輕裝前往道後溫泉,我個人覺得帶行李箱擠市電是惡夢。


抵達時要跨過月台,才能到車站正門,由於沒有交通號誌,只要看到沒有電車時,自行步行穿越即可。

穿越鐵軌時看到婦人牽著一隻柯基犬,腿短短也太萌了吧



復古的道後溫泉車站,一般日本的市電車站,都是在路中間設置簡單的月台而已,只有在起點或是終點站,會有象徵性的站體建築。但道後溫泉站體也不大,如果不看上面的站體文字,還以為是一間復古咖啡廳呢。



站前剛好停了一輛少爺號列車,這台列車平常還是會行駛於JR松山站~道後溫泉間,在發車的空檔間,站務人員會將少爺號開到車站前,讓遊客盡情拍照!


從站前的商店街入口,穿過一個L型的商店街後,就會抵達道後溫泉本館,在這之前先逛逛站前附近。

商店街入口旁有一座足湯,如果當晚沒有住宿,也沒有去道後溫泉泡一下湯,可以在這邊泡泡免費足湯。

足湯旁有座「正岡子規」(1867~1902)的雕像,他是日本著名詩人與棒球運動導入者,將Baseball翻譯為日文的「野球」,以及打者、走者、四球、直球、飛球、短遮等棒球的日文術語,也都是由他翻譯的,因此地位相當崇高。

穿過商店街來到道後溫泉本館,神隱少女當中湯婆婆的油屋就是以此為原型。道後溫泉屬於弱鹼性單純泉,柔滑泉質有助於泉療和美容。包括聖德太子、夏目漱石、正岡之規等眾多文人墨客,都曾經巡遊到訪過道後溫泉。泉水溫度最低是20度,最高達55度。


在本館的三樓屋頂上,有被紅色玻璃圍繞的小閣樓,到了夜晚,頂樓上方的吊燈會發光。各樓中間設立了大鼓,每隔一小時就傳出敲鼓聲。現在每天清晨、中午、傍晚敲鼓三次,這敲鼓的傳統,被環境廳選為日本最動聽的音樂風景百選之一。

(因為當時拍的角度不好,這張圖是引用自官網)
很建議大家可以繞著道後溫泉本館走一圈,會發現這棟建築也太奇特了,又帶有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後方的又新殿,是在明治32年(西元1899年)專門為皇室設立的溫泉浴室。昭和天皇也在昭和25年(西元1950年)拜訪道後溫泉本館並浸泡過溫泉。又新殿可以單獨參觀,也可以利用靈之湯的泡湯過程免費參觀。


明治23年(西元1890年),第一位擔任道後町的町長「伊佐庭如矢」,為了改建當時已經很老舊的道後溫泉本館,不顧各方面的反對和壓力,甚至不收取報酬,立志將溫泉本館建成百年以後都不能被模仿,獨一無二的溫泉建築。當時吸引了各方人們投資,使得溫泉街變得富裕。
本館的棟樑設計由建造松山城的木匠「阪本又八郎」擔當,建造了在當時就很罕見的木造三層樓。另外,伊佐庭如矢還成立了伊予鐵道公司,鋪了路面鐵軌,以便將市中心地的一番町至道後,還將三津碼頭至道後連起來,這樣就可以連接從關西來的航路,促進近代道後溫泉的繁榮發展。

道後溫泉本館內,完全不能拍照,可以泡湯或是參觀又新殿。原本要去參觀又新殿,後來行程安排剛好錯過了,有點可惜。

本館的斜前方,有夏目漱石中角色們的雕像。

下午在商店街吃吃喝喝,還蠻多好吃好逛的小店,也有兩間Lawson便利商店。如果住在附近的溫泉旅館,晚上可以出來補貨。


道後溫泉本館晚上會點燈,當時我穿著浴衣+木屐出來走,12月中夜間氣溫只有5度而已



如果有意規劃前往四國地區旅行,非常推薦大家造訪道後溫泉本館,若有時間可以住在當地的溫泉旅館,感受一下日本最老古溫泉的懷舊氣氛。下一篇會分享,這次在道後溫泉入住的道後温泉花ゆづき Hot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