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r & HUB & Switch現在的產品真是搞混了

最近再找一個IP寬頻分享器,因為家裡的有長久過熱當機的問題!
因此上網看了看,也去賣場找了找~
不過越來越不明白
為何有些廠商是將Router產品區分一塊,然後IP寬頻分享器又算一塊!
然後功能又變的很曖昧(就是功能又差不多),
而HUB跟Switch也是~然後又看到個桌上型交換器~~~OH~~~~
我實在搞不懂現在的產品了~
要如何區分功能啊!
文章關鍵字
Router = 內建 DHCP Server (HUB, SWITCH 沒有內建 DHCP Server)
SWITCH 頻寬分配比較好
Router...........
賣場看到的個人認為叫IP分享器比較恰當
唸長一點IP寬頻分享器也可以,因為它跟真正的Router功能有相當大的差距

IP分享器又分有線跟無線
這個,就看個人需求嚕

Switch 中文翻譯為交換器,建議還是稱為 Switch比較不會混淆
HUB跟Switch功能差不多:不同電腦之間可以透過Switch/HUB交換資料

簡單來說Switch比HUB好,當兩部電腦之間透過HUB或Switch傳送資料時
Switch由於運作原理與HUB不一樣,所以速度會比HUB快,尤其當電腦越多時會越明顯,如果是家用的話,由於電腦數量不多因此使用時幾乎感覺不出差別。
(封包碰撞物問題在這裡應該不用多解釋,以免樓主越聽越模糊)
不過,現在幾乎買不到HUB了吧

簡單來說
如果是要讓家裡的多台電腦共用一條寬頻網路連上網,就要買IP分享器
如果只是幾台電腦之間交換(分享)資料,Switch或HUB就可以了

如果要買IP分享器,建議別買d-link
d-link似乎比較容易熱當而造成LAG,個人已經碰過2次,詢問過朋友也有類似的情況



就買您合用的就可以了, 樓上幾位大大提了功能面, 解釋上還有一些出入,dolphinc兄
得解釋算是較淺顯易懂
要弄清楚Hub/Router/Switch, 沒先KK ISO 的 OSI 七層 layer 大概很難了解
不過近來網路周邊功能重疊性相當高, 搞不清楚在所難免

dnking wrote:
最近再找一個IP寬頻...(恕刪)
Hub = layer 1 device
Switch = layer 2 device
Router = layer 3 device

請參考OSI layer 7

一般市面上的"IP分享器",叫做"Router"實在有點牽強....因為其功能就Router來講太陽春..
而所謂的"IP分享器",最重要的功能並不是"DHCP",而是"NAT"...

建議您可以買居易的IP分享器,還滿耐操的,養動物也不會當掉.....
感謝樓上的各位大大講解!這樣有比較了解一些~
到賣場去逛了一圈下來,D-Link 707P 上面寫著 "Router" 然後又寫著 "寬頻IP分享器"
這款之前有用過,確實有熱當現象,而且我還買了2台勒。

至於居易的,我還沒用過的說,3C賣場逛了逛還沒找到有的說!
我目前常看到的還是D-Link & PCI & 友旺 & 還有一個日本品牌叫做"巴福龍"的!
@鑽石恆久遠,一顆就破產*
強烈建議居易,不但耐操而且客服是一級棒的
家中的IP 分享器就是居易的,購買初期遇到ORB在區域網路內收看的問題
他們的客服花了很多時間先了解ORB,再遠端遙控幫我找出問題及調整

10幾年前,自用網路以來,我都是用dlink,當時他們的客服也是非常好,所以公司內是延用Dlink,但是高溫、常當機的問題,他們的客服現在都草草了事,好景不常在


我也推薦居易的ip分享器
我的2104用了2年多也沒熱當過
客服更是貼心的讓我感動
當初小弟第一次使用ip分享器完全摸不著頭緒
還是銷售人員叫他們工程師一步一步的教我設定(還幫我抄在紙上=.=)
還幫我開了bt的連接阜
這........怎叫人不推他們的產品

[H][H] wrote:
Router = 內建 DHCP Server (HUB, SWITCH 沒有內建 DHCP Server)
SWITCH 頻寬分配比較好


馬上出現一位被廠商誤導的使用者.....

"正確的"Router是用來將不同子網段的封包相互傳送用的!
主要是作用在OSI 7 layer模型的第三層。
而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夠手動或自動學習加入Routing Table,讓封包的傳遞能夠更順暢
所以要稱為Router至少要有支援數種Routing Protocol。
現在的Router當然更強,有Policy Routing、簡易QoS等等功能,但這並不是Router功能的主軸。

您所提到的Router應是指IP分享器,這個產品主要是做NAT (網路位址轉換),
DHCP只是它附送的小菜,不是主要功能,所以用這個功能來區分Router, Hub跟Switch是大錯特錯!當然某些IP分享器也支援較簡單的Routing Protocol,像RIP或是Static Routing,不過比較進階的Routing Protocol像IGRP或是OSPF有支援的,就屈指可數了。
我個人是認為,網路廠商應該是將IP分享器本身也是作用在Layer 3,也有封包傳遞的動作,
再加上幾個簡單的Routing protocol支援,就把這個產品定位在Router上......

不過現在網路產品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也是事實。
以往Hub=>Layer 1,Switch=>Layer 2,Router=>Layer 3的區隔,
現在已經慢慢不存在。
像Switch已經出到Layer 7,而Hub也有廠商出Switching Hub跨到Layer 2來了。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
對不起~請問Routing Protocol如何解釋呢??
恕小弟才書學淺,實在沒看到有相關解釋的說!
@鑽石恆久遠,一顆就破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