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以開機定位成功時間的快慢,做為效能的依據…
有人是 GPS 經程式檢視已開始接收衛星訊號,而地圖軟體卻不動如山,定位中、找不到 GPS…
有人說 CF-GPS 需熱機,把內建電池充滿電,以利運作,所以要先插著幾小時…
有人說 GPS 要照到日光才可以收到衛星訊號,PDA 太熱會當機…
許多廠商也以低耗電、高靈敏度…等賣點來大打廣告,什麼室內可定位、峽谷惡劣地形專用…
精度可達3公尺(它可沒說前提是要收得到 WAAS衛星、或加其他 DGPS 設備),手持機可獨立運作,
規格表寫一堆還有些道理,CF-GPS 或 MOUSE 感到有些奇怪,有些像賣輪胎的說時速可達 200公里,
不過如果品質好,這也是事實…^_^
大家買 GPS 也許不會想到對其規格表多看一眼,也不會想到先看一下使用手冊,
很遺憾許多廠商只知廣告其商品,依小弟觀察 CF-GPS及 GPS MOUSE 方面最糟,
使用者完全無法由它提供的資料,得到正確使用認知及方法,
衛星使用什麼晶片,幾個接收頻道,適合搭配那些硬體,甚至還須專用的驅動程式…
小弟非業者也不是GPS專業,所有論述全是道聽途說之見,眾看官可自行針酌…
大家都有買過電腦的經驗,你名牌也好,自行組裝也好,都有自己的打算,有人怕麻煩,經常要售後服務,不在乎價格,
有人卻只要「俗」就好,老實說台灣資訊產業進步,說是`資訊大國也不為過,雜牌主機板用得不亦樂乎的也大有人在,
但被名牌氣得半死的也不能說沒有,用相同 CPU 效能卻大有不同,因為還有其他組件設計等…
在 GPS 來說,更是出神入化,消費型 GPS ,手持型來說世界品牌就是那幾家,但沒有品牌或 OEM 、ODM…卻也不少,
而 PDA 上用的更是熱騰騰的發燒,用百花齊放還不足以形容,台灣產品更是其中的大宗…
甲商出同型產品卻使用不同晶片組,和乙商完全神似的 OEM,開模也不容易能省則省。
所謂 TTFF 就是 Time To First Fix 的簡稱
首次定位、冷開機、暖開機、熱開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000年美國 SA 取消後,GPS 開機時間也變短了,
就標準定義來說,也是見仁見智,但就一般 CF-GPS 產品所標示
最常見是說熱開機 8~15秒,暖開機 38~48秒,冷開機 45~120秒,
由於各家製造商定義並不一致,所以可能甲商的暖開機相當乙商的冷開機。
而 GARMIN 的定義不太一樣,為冷開機時,約需45秒,暖機時,約需15秒,自動重新定位時,約需5 分鐘
依序相當一般的暖開機、熱開機、冷開機。
熱開機就是GPS關閉不久後的再開啟,GARMIN 是定義在30分鐘間隔內,實際要祝情況而定,業者來說,
相當是衛星收訊不佳、失聯,再度獲取定位的時間[reacquisition] ,時間通常在10秒、20秒內。
暖開機就是一般開機,包括GPS 自我測試、取得精確星曆至定位完成,在天空開闊下,通常在 40秒內。
就是有星曆資料[Almanac],沒有導航訊息[Current Ephemeris (nav message) ]
前提是離上次關機移動距離在100公里內、速率在 25m/sec 下,預測星曆並不精確,也不能定位,有效時限可在數週甚至數月之久。
所以手持GPS 用衛星模擬時,會顯示最後關機地點的衛星分布圖,是利用預測星曆。
由於 GPS 提供衛星的訊息就在分布圖上,所以可以這麼說,如果你 GPS 一開,時間正確,出現了衛星訊息的長條,
空心只表示有預測星曆,實心表示已取得導航訊息,其有效時限為30分鐘,唯有在取得多顆衛星的資料後,定位才能動作。
至於其程序如何運作,有待參考更多的文獻。
Cold Start 冷開機 : 開機後GPS接收器需執行一連串如下載星曆等的初始化動作,也稱為初始值。
Acquisition Time 第一次定位時間 : GPS接收器接收衛星訊號以決定初始位置所花的時間,一般而言4顆衛星可決定3D位置,3個衛星可決定2D位置。
GPS接收機首次開機定位後,在下次開機時,接收機將會直接利用記憶體內的衛星軌道資料及上次關機位置座標,進行快速的接收及計算,以求出目前所在地座標值,不必再花大量的時間等待搜尋衛星資訊。.
冷開機通常在60秒內完成。
至於自動重新定位,約需 2~5分鐘,相當首次定位,就是 GPS 完全沒有星曆資料、時間不正確…
會由 PRN#1按編號一一搜尋衛星,直到以取得資料並加以定位,但完整的取得仍在 12分鐘以上,越新越多頻道的GPS 也許只需較短的時間。
所以不管什麼開機,可能情形就是…
…完全沒有資料
…有星曆,但沒正確時間或所在位置
…有星曆、時間、位置,而且短暫定位資料尚未過期
…關機前不久已定位完成(兩小時內),有足夠資料
手持型 GPS 問題較單純,反正結果就是一個,定位及無法定位。
CF-GPS等就較複雜,因為PDA硬體、驅動程式、介面、軟體匹配…,許多環節都有可能出問題,
GPS 本身又無法自行解決,需要用其它方法來推一把…
專家是建議天天使用,可讓 GPS 保有最新的資料。
PocketGPS
一些測試及比較,雖然不了解其過程,也不完全認同,但還是可供大家參考…
GpsPassion
了解 GPS一廠商、晶片也許有幫助
GPS 的細節請參閱各網站或 GOOGLE 等搜尋一下下…
[GPS的資料傳輸方式]
GPS導航訊息也會修正L1-C/A碼的訊號。
導航訊息是一50Hz訊號它涵蓋有包含GPS軌道、時鐘修正訊息及其它系統參數的資料。
GPS衛星傳輸導航訊息時都會在其所傳輸的每一子封包中加入時間。每一資料封包含有1500bits,而切成五個300bits的子封包,而每一資料封包每30秒傳輸一次。3個6秒的子封包含軌道及時鐘資料。衛星的每一資料封包其第一子封包傳輸時鐘的修正資料及衛星軌道資料(星曆資料參數)。第二及第三子封包傳送正確的軌道資料。第四及第五子封包傳輸不同頁的系統資料,另外第四子封包中亦含有全球座標運算參數。而整個25個資料封包(含125個子封包)傳送一完整的導航資訊需花費12.5分。
當GPS接收道星曆資料參數時可以算出衛星在軌道上的位置,通常會在一小時接收一次,但GPS可四小時前的星曆資料參數來計算衛星之位置,並不會有很大的誤差。
參見:
衛星信號
TTFF
cygnet 於 2003-08-11 10:24 修改過
In the GPS World, everyday is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