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直接拿主記憶體使用
而是進入系統的時候
透過驅動程式調用主記憶體
且是動態使用
不會真的直接吃下來
只有內建在晶片組的顯示因為他本身連一點都沒有
所以在一開機就要先吃一些下來
至於那個辨別的部分
我有個最快的看法
第一 直接看顯示內容比較快
基本上 是INTEL的一定是內建
雖然他再很久以前有獨力顯卡過 不過那是超老古董
新的幾乎都是內建
再來就是看主記憶體的類型
DDR的話 常見的最小容量是256M
最小我有看過128的 不過那真的超級少!!
所以應該要以256的倍數去看才比較貼切
因為有些內建顯示能吃到128M
至於SDRAM 那應該很老的
且容量從32M到512M我都有玩過 所以很難直接用算的
一般主機的看法
最簡單的就是打開機殼來看
螢幕訊號接板子那通常都是內建顯示
但還有分喔 雖然大多數是內建在晶片組
不過也有少部分 例如伺服器級的板子 是直接在板子放一組獨立顯示晶片+VRAM
那種還算是獨立顯示
還有一種是內建在晶片組 不過有獨立的VRAM給顯示使用
倒是少見就是........
舉例來說 我去年給學妹的一台老K6
插兩條RAM 共192MB 晶片組是SIS
很抱歉 這台沒獨立顯示晶片 是內建在晶片組裡面 不過北橋旁邊有一組共8MB的記憶體是專門給顯示用的
cdaidai wrote:
A. 獨立顯示晶片 TC512MB
B. 獨立顯示晶片 實體 128MB 最高 TC512MB
C. 獨立顯示晶片 實體 256MB
因為要挑選跑3D的顯示晶片還需要考量到3DMark的處理數據才會比較精確。
不過一般宣傳單或是推銷的業務都不會有這方面的資訊,
你可以自行上網查看看該晶片的3DMark優不優。數字愈大愈好。
顯示晶片3DMark數據查詢
再回到你問的問題,
若是依照一般大眾的選擇法來看,
假設C只有實體256MB,完全不支援TC或HM的話,
那我會選擇B。
原因很簡單,跑3D還考量到3D的模型複雜度、貼圖的精緻度、原件的多寡…等等的因素,
很難保能控制在256MB以內。假設超過256MB的容量,
C的顯示將會花更多的時間處理。而B的話,在256~512之間,處理的速度都會比C優。
相對的,若是處理顯示的程序指令容量都壓在256MB以內,C會是最佳的。
PS.
目前市面上大多的獨顯都有支援TC、HM,通常實體256的獨顯是可推到1024,你可以再確認看看。
另外,若主要是玩3D遊戲的話,強烈建議買AMD 64*2的CPU。
該CPU的晶片有做整合,處理效能會比intel core*2 Duo要好。(這裡指的是3D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