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嘗試寫了第一篇的開苞..不...是開箱文。
開始接觸攝影還不足一個月的我,在網路查了又查,找了又找。
終於決定了我想擁有的第一把腳架 Fotopro C5i(寶藍)。
而我的同事與我的老妹也受不了我的勸敗一併購入了Fotopro C4i(鈦金與紫紅)。

為什麼會挑這把!沒什麼,第一次咩。”奇蒙子”比較重要。

首先來看看這兩把的規格。

最大的差異,就在管徑以及最高高度。
當然管徑所換來的牢固及穩定的代價,就是多了400g的重量。
(加上原廠背袋以及配件就重更多了)
來~我們開箱囉。


盒子就了差一號!大的是C5i小的是C4i。
那個C4i的盒子是鈦銀的,快遞送來時我驗完貨的時候裝錯了。


打開之後,C4i除了背袋、保修卡、一支小板手,就瞎咪都沒有了。

C5i 除了大了一倍的背袋以外,還多了獨立腳架包,以及石頭袋。
拍攝的時候沒注意到石頭袋塞在獨立腳架包中,還以為店家因為我殺價又凹他包郵,店家就把它汙走了 Orz。
還好沒打電話去譙,不然誤會就大了。
另外在背袋的設計上,我比較喜歡C4i的肩帶設計,可將肩帶拆起。
這樣想掛在攝影背包上就不會多條帶子要找地方塞了。
C5i&C4i合照~

趁著中午上班午休時間,拿到屋頂來拍寫真照囉。
可以看到在腳管不伸長的情況下,C5i高出了C4i 2/3個雲台的高度。


這是四節腳管全伸展開的高度,c5i還是只高出2/3個雲台高度!!!


全伸展開,還是只差了2/3個雲台,Orz兩支角架高度就真的只差在這邊。

中軸伸到最高~達到最高C4i 1380mm & C5i 1570mm,相差不到10公分。
不過在操作上來說,C5i的確比C4i來的有紮實感。
C4i在調整中軸的時候感覺虛虛晃晃的,這點在C5i相對感覺就穩固多了。
而且C4i的固定旋鈕是做在下方,而C5i則是在上方,相對較容易操作。
整個伸長到最高之後,C5i操作性的穩定度遠遠就高過C4i,應該是腳管管徑的差異吧
(管厚方面沒有實際量測,但應該也是有差異的,肉眼看就分得出來)。
C4i最末節腳管實在細的讓人很擔心,再使用上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最末節腳管。


劈腿啦~可以看到C5i的腳筋”卡軟Q”幾乎快貼平地面了。

不過會有人這樣用嗎?(我是菜鳥,我不清楚。)

劈腿之後還要來個”倒頭栽”,很方便你在特殊需要俯拍的場合。
配上小弟的阿花55 LV,可以讓你也不用跟著趴下去吃土啦~


C5i在腳架設計上,多了C4i一個方便之處。
就是可以把一隻腳管拆卸下來,變成獨立腳架使用。
讓你在人頭很多的地方,配合快門線伸高你的相機搶拍。
(不過這樣要怎麼知道有沒有拍到目標物!?狂按快門嗎!


在雲台方面,C5i搭配的FPH-51G 與 C4i搭配的FPH-52P。
除了在快拆版的設計都有三個水平儀以及外型大同小異(FPH-51G略大於FPH-52P)以外。
FPH-51G在旋鈕的配置上多了一個水平旋轉固定鈕共四顆旋鈕,而FPH-52P則因設計較小只有三顆旋鈕。
所以在FPH-52P方面,只以一個旋鈕同時控制球型與水平旋轉的鬆緊。
另外在全部的旋鈕設計上,C4i則是直接在鋁製旋鈕上做消光黑色塗裝。
C5i則是在旋鈕上包覆一層有突出顆粒的橡膠來增加使用上的手感。
不過小弟有點擔心,使用久了,會不會脫膠阿。
(小弟有手汗,常常會造成這類產品快速變質

反觀C4i的FPH-52P用久了頂多掉掉漆罷了。
再來就是腳管固定的卡鈕,C5i有彈簧卡榫設計,而C4i是推拉式卡榫的設計。
C4i要改變腳管角度要將卡榫拉起調整再推入,C5i則是壓著調整。
在這點上,小弟覺得應該沒有誰好誰壞,全看個人使用習慣。
無論是C5i還是C4i,我覺得都是不錯、實用又美觀的腳架。
等假日來臨就來帶著我的腳架出勤去拍照了~
最後,聽說01都要來張傳統的疊疊樂!

生平第一篇開箱文,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