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巴黎攝影月Mois de la photo a Paris Novembre 2008,又在巴黎展開。



這次的攝影月,不僅是在巴黎而已,也延伸到歐洲其餘的大都市,比如柏林、莫斯科、維也納、盧森堡等。這個月,在歐洲各地將會有九十個攝影展輪番上陣,在巴黎,龐畢度、東京宮、文化中心、各大展覽館及畫廊也將舉辦大大小小的攝影展。

而其中,最大的盛會就是巴黎攝影展Paris Photo,在11/13-11/16共四天舉辦。

是的,已經落幕了,但是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看看這裡的線上電視節目

四天的展覽我總共去了兩天(第二天跟第四天)



巴黎攝影展的會場就位在羅浮宮......的下面某一個區塊,不知道要怎麼形容,不在本館內,但仍是羅浮宮建築的一部分。

今年,Paris Photo的主題就是:『Le Japon a l'honeaur』,簡單的講就是邀請日本當做特別展出的對象啦,每年都有不同主題,由2001開始,分別是:德國、荷蘭、墨西哥、瑞士、西班牙、北歐國家、義大利、日本。

入場門票是15歐元,一般學生價或者是團體票價是半價7.5歐,而藝術相關的學生則是1/3價位5歐。

我也買了一本型錄20歐元。



會場的照片都是我在禮拜五第一次去拍的,禮拜天我又去了一次,滿滿的都是人,幾乎沒有辦法好好看照片。



主要展覽場地是「品」字型的,中間有一些休息的地方跟一些大型立牌。有咖啡座但我沒拍到。



立牌後有幾間出版社,都是日本的。



有一點還真的要抱怨一下,雖然這些攝影集都是坐飛機過來的,但是比起在台灣買還真是很貴阿,定價4000日幣左右的攝影集,現在日幣狂昇,了不起也才1400吧?這邊要賣40歐或者50歐,相當於台幣2000-2500。



會場也有贊助商擺設的架子,有免費的明信片可以拿,而且常常補充。



是的,Paris Photo最大的贊助商就是BMW,因此在入口就擺了一台BMW 7系列,攝影展跟車子實在很難搭上關係阿。



BMW旁主要是歐美的出版社。



二樓擺設的是贊助商所選的贊助商獎。雖然這這次主題是日本,贊助商獎也選了超過一半的日本作品沒錯,可是為什麼首獎是頒給中國作品阿阿阿?而且好像還不是攝影作品,是藝術創作,遠方那幅山水畫就是了。



鏤空的中庭。



BMW設置的茶道區?



在BMW附近,除了有歐美的出版社,當然也有一些雜誌社,紛紛利用這次的盛會來招攬客人,通常今年的雜誌都是半價在賣,我最後一天來的時候搬了不少,下兩篇文章在跟大家介紹歐洲的攝影雜誌。

來自西班牙的EXIT



Art Actual



法國的L'œil



英國的Hotshoe



進入會場前有巴黎攝影展的形象海報,本次的形象影像挑的不是經典的大師細江英功、荒木經惟這一代的攝影師,而是新生代的攝影師川內倫子。



離開會場的時候也有跟來看展覽的人提到明年展出的時間,贊助商順便替自己廣告一下。



今天寫到這裡,明天來介紹一下展覽的內容跟攝影師。

今年的Paris Photo一共有來自18個國家的107家畫廊參加,帶來超過500名攝影師、藝術家的作品。

『日本攝影 (Spotlight on Japan)』是本屆Paris Photo最精彩的重頭戲——“攝影術1848年進入日本,一個半世紀以來,已成為最能展現日本文化特色的領域之一,此次影展將通過130名日本攝影家的作品完整展現日本攝影的歷史與風貌”,無論作品還是攝影師數量,在歐洲都是空前的。

其中,三十家畫廊將展出傳統經典大師的作品——植田正治(Shoji Ueda), 木村伊兵衛(Ihei Kimura), 深瀬昌久(Masahisa Fukase), 細江英公(Eikoh Hosoe), 東松照明(Shomei Tomatsu)......當代藝術家則包括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以及昌山直屋(Naoya Hatakeyama)等。另有八家畫廊則受邀帶來日本70後新生代藝術家的攝影以及視頻藝術作品。


以上轉錄自Leica中文站的介紹。

我們可以說這一屆的巴黎攝影展,首次導入大量的東方元素,從2001年開始,每年的主要主題都是歐洲各國之間互輪,今年是最大的變革,首次是以東方國家作為邀請的主角。


其實,Paris Photo仍然是具有濃濃的商業味道,穿梭展場之間的出版社攤位、雜誌社、在畫廊業者面前翻閱型錄的人,甚至在作品標題上面也不時可以看到預留的紅色圖釘記號,最後一天更是很多作品直接不見了。

但這些,仍讓我第一次離開展場的時候,深深的吸了一口大氣,在台灣不管展覽的規模多大,展出的作品多少,我很難一次就看到世界上最頂級的500位攝影師齊聚一堂,我可以自由挑選我喜歡的類型去觀摩,也可以看到世界上各個領域最棒的作品。

直到這一瞬間,我才真正體會到,我可以在巴黎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

因為在台灣,有的只是年末的攝影、3C大拜拜,除了在網路上,真的很難得可以接觸世界上一流的作品,但網路的照片比起親自站在輸出等身大小的作品前面,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面,稍微講一些我印象深刻的攝影師。

這是荷蘭著名的攝影師,Erwin Olaf的作品。Olaf從事各式各樣的商業攝影,但同時在自我創作上,他也保有自己很鮮明的色彩,我買的Hotshoe攝影雜誌,最近的一期剛好有介紹展出的這個系列作品,還有他的訪談。





比起傳統的歐美攝影師,日本攝影表現的常常是一個輕鬆有創意的小品。



像這幅作品,從上方看乍看之下沒有什麼稀奇的,從側面看才知道池田朗子她把每個照片中的人沿著邊緣剪裁。她的作品網站



Naruki Oshima的作品,運用重複曝光達成的效果。



我喜歡的川內倫子、還有蜷川實花的作品都有在會場。

蜷川實花的作品。





川內倫子的作品這次更是被選為Paris Photo的形象影像,入口處那張大海報就是川內的作品。但是發行川內倫子攝影集的出版社實在太超過了阿阿阿阿阿阿,日幣3000圓的攝影集,最近日幣狂漲在台灣也不過1400左右,這邊原價竟然要賣50歐元(現在的匯率約2100,我買歐元的匯率是2300),Happy Hour打折的時候也還要賣40歐元,飛機票沒有這麼貴阿阿阿阿!

大師,細江英功的簽書會,由於我沒有很喜歡他的風格,所以最後沒有買書給他簽。有名的薔薇刑就是他的作品。獸神怎麼跟我說他掰掰了,那我在會場遇到的是?



荒木經惟





拍風景的大師,山本昌男的簽書會。



大師非常有禮貌,嚇死我了。



瀬戸正人的作品,Binran,就是台語的檳榔啦!是的,就是描寫台灣的檳榔西施文化。



會場內最吸引我目光的一個展場,Exactitudes,翻譯可以翻作「精準度」吧?



Exactitudes這個展覽,裡面有許多幅作品,我覺得他最成功也最有趣的是給每一幅作品所下的名詞,加上集合造成的會心一笑,非常成功。

一群壯漢。這幅取名Bears



Geeks。用台灣的用語來說,就是一群宅宅的集合。



Frech Touch。法國人的浪漫就是手都要放在那邊嗎?



Chairmen。主席好!!!



我第一次去看展覽的時候非常衰,因為我之前買機票的關係,我的信用/提款兩用卡不能用,銀行以為我卡在義大利被盜刷,所以我沒有辦法領錢買攝影集,也是因為這樣我錯過了Erwin Olaf跟山本昌男的簽書會。

不過還好,我有簽到Exactitudes。我第一次回家查節目單還查不到這本書的簽書會,看漏了,只記得去看售價,他們出版社的價格跟會場一樣,但是從荷蘭寄過來法國要15歐,所以我才決定禮拜天又去一次,這才陰錯陽差簽到這本書。

Exactitudes是兩個人一起創作的作品。



Ellie在問簽書者的簽名,不過被我拍起來很像是:「肖年a,來定孤枝阿!」



Exactitudes也有自己的網站,書上所有的照片都可以在網站上面看到,大家可以找找哪些照片可以給你會心一笑。

這也是我很喜歡的女性攝影師(絕對不是因為他拍攝底褲的原因)。Kumi Oguro也是日本新一代的女性攝影師,目前旅居比利時,算一算年紀應該跟川內倫子差不多。



介紹下一位攝影師之前,先給大家一點福利好了。這張是獻給獸神的。



Oliva Arauna



Shoji Ueda




Lalla Essaydi



我忘記在筆記上面記載這作品作者是誰了,但我很喜歡這偶然出現的框架。




我實在是很佩服這些攝影師,帳篷廉幕所透出的身影,跟縫隙間探出的雙眼,都是很讓人不得不注意的元素。

Paul D'Amato


下面這幾幅是我感興趣但沒有仔細記錄攝影者是誰的作品。








獻給馬克大叔。van du Puttelaar Carla



同樣獻給馬克大叔。





比較有內涵的在給獸神一張。















最後來介紹我也很喜歡的攝影師,Lise Safarti。Lsie Safarti是馬格蘭攝影社的攝影師,這次展出的是他很有名的作品:La Vie Nouvelle(The New Life),在2003年完成,收錄在Magnum Fashion Magazine裡面,拍攝對象是偏遠小城市裡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孩,這回的作品是在幾年之後,告別青春期的女子。





馬格蘭藝廊Magnun Gallary這次展出的作品都很棒,是我喜歡的紀實攝影類型,另外一位也是馬格蘭攝影社的攝影師Raymond Depardon拍攝的一系列Manhattan Out也很棒。

我發現這次展覽逛下來,很多我喜歡的攝影師都是女性攝影師,畫面帶有一點纖細的感覺,表現的方式也跟大家習慣的攝影師不一樣,但是也就是這些細微的差距,對於事物不同的看法,才深深吸引我。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下面其他的作品,我有拍了一些放在Flickr

<object width='500' height='500'><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slideflickr.com/slide/ACcowUDw'></param><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param></object>

巴黎攝影展聚集的不只是全世界的頂尖攝影師,當然也有來自世界的賣家,像我這種窮小子買不起整幅作品,當然是只能買攝影集回家了。

我雖然很喜歡川內倫子的攝影集,可是因為在歐洲買太貴了,所以我還是覺得回台灣在買。

最後我買了Exactitudes,附贈海報一張,也拿去簽名了。



簽名的內頁。

Exactitudes可說是我在會場看到最多人買的攝影集,去兩天到處都看的有人捧著這本書晃來晃去。



另外一本是Lise Safarti的Austin,Texas,也就是第四期的馬格蘭時尚雜誌。



話說巴黎攝影展實在有夠故意的,簽書會第一天有Lise Safarti、山本昌男;第二天有Erwin Olaf、細江英功、山本昌男;第三天有川內倫子、Kumi Oguro、最後一天有Raymond Depardon跟Ari Versluis & Ellie Uyttenbroek,像我這種喜歡的攝影師類型很雜的,分散的太開了阿阿阿阿阿。

這次簽書會最飲恨的是,Paris Photo的節目單日本攝影師都是寫拼音,所以禮拜六我就跑去找蕭邦了,回家查最後一天的名單才發現禮拜六有川內倫子的簽書會,真的是發現太晚了,有簽到名的話50歐元我也砸下去阿~

我後來攝影集就買這兩本歐洲的攝影集,另外我買了兩種攝影雜誌。

一本是EyeMazing。會場價是一本十歐(原價19.9歐),我買了兩本,擺攤人員還多送我一本,可能是看我翻了很久沒辦法決定吧,多送我一本。

EyeMazing我不知道是哪一國出版的雜誌,但除了運送到歐洲外,台灣也可訂閱,一年是四期,運費是25歐,我覺得很划算。

雖然一本是台幣800塊錢,但是水準遠超過台灣的眾多「器材」雜誌。

EyeMazing我還沒有詳細翻閱,但基本上主題都以攝影師作品為主,而且因為比較大本(大概B4),所以整本翻閱起來就像是一本攝影集一樣,像後面幾期因應巴黎攝影展,也有介紹日本或者東方攝影的篇幅。



英國的Hotshoe雜誌。會場價是四本10歐元,又多送一本他們雜誌社的攝影集,原價是一本10歐。

Hotshoe大小跟讀者文摘差不多大,我很喜歡Hotshoe的內容,他主要一期是以介紹三到五位攝影師不等,會以訪談形式進行,同時放上一個比較完整系列的作品,除了介紹攝影師外,也會有一些當期的報導,比方一兩篇攝影界的新玩具這樣。

基本上我在巴黎攝影展看到的攝影雜誌,多半是這個類型,器材類型的雜誌歐洲也是有,只是我這次都沒看到,我想這種以藝術為主的雜誌在台灣穩掛的吧!



有一本我也滿喜歡的,但是最後沒買,是Camera Austria,奧地利相機雜誌。

攝影集大集合,花了我八十歐元,在地鐵站抱這些書超級重的。



會場贈送的一些雜誌(給記者的,我跑去拿了一組)還有我的門票跟型錄。



門票,進場是用條碼刷的,避免有人一票兩用。我第一次進去是一般學生票,半價7.5歐,第二次賣票大嬸人很好,算我藝術學生價5歐。

那個背景,對,我是故意的XD



在Press Center有給海報,我跑去拿了幾張回來。第二次我去就沒有了,感覺很像發完了,型錄、海報、地圖全部都是川內倫子的作品。



還拿了一本Press Kit,裡面有所有新聞稿。



拿了一張貼在我的衣櫃上,天天看著川內倫子的作品,怎麼看心情都好。



巴黎攝影月的簡介。



新書上架。



進場的證明。



徹底逛完這一圈,展場大的讓我喘不過氣來,但也正如同我第一次看到羅浮宮的館藏一樣,讓我在這邊種種挫折之外也覺得來這邊真的是對的。

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這種感受,在台灣我不是沒有看過展覽,但可以這麼大量且快速的匯集經典在我面前,這還是我這個鄉下人第一次有的經驗,來這邊看兩個半天,可以抵我在台灣看十次展覽。

我開始可以理解,為什麼大文豪海明威老伯會這樣跟我說了:「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寫完這次逛展覽的心得,這才發現好像都在寫記錄,對於這些作品我反而沒有寫下自己的感想。



所以這一篇,就來說說自己的一些感想吧。

逛了展場一圈,我自己覺得東方的攝影師導入的元素,跟台灣的文化比較切合,看著看著都會覺得:「對耶,這個台灣也有的東西可以這樣表現」。一方面可能是文化的靠近,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台灣方面取得日本的資訊比較容易的關係,造成台灣很多文化的產生都受到日本的影響。

而歐美的攝影與創作作品,在偌大的展場裡面穿梭,你多少會有一種在羅浮宮或者奧賽美術館畫廊穿梭的感覺,以前不覺得說攝影跟藝術這麼靠近,但看了這麼多的作品展出,還是會發現以美的角度出發,很多理論都是相互流通的,而攝影只是一種手段,一種方式。



在台灣的時候,我常常會自己覺得彷彿溺水一樣,或者是深陷在流沙一般,走不開,也放不開心跟眼睛去拍出我自己想要的東西,越想就越走不出去。

很多認識我的朋友都跟我說,在台灣的論壇看過形形色色的文章,看到我的文章都還是能一眼辨識出來。我不知道這是因為我寫文章的格式已經固定,還是因為照片有一點個人色彩。但走出展場我心裡想的卻是要怎麼做才可以形塑出我的世界觀。



川內倫子的世界觀建構給我的是一種簡約的寧靜;Erwin Olaf的人像照片帶有一種厚重的感覺,略顯沈重卻又引人深思;Ari Versluis & Ellie Uyttenbroek展現的是一種精準且集合的趣味;Lise Safarti展現的是一種纖細的觀感,深刻的把後青春期的少女那一絲對未來不安跟不確定敢表現出來。

在會場看到的許多紀實攝影,也不僅是記錄而已,更讓我透過這些照片看見整個世界,許多不同媒材、技巧的展現(池田朗子的剪裁立體、Naruki Oshima的重曝技法、韓國攝影師的延長曝光殘影人像照、還有許多不同的媒材如燈箱、照片剪貼等等)



這些都在在讓我覺得攝影不只是攝影而已。



拍照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但是可以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只有拿單眼就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這麼簡單,也不是看作品欄裡面的機型與EXIF數值就可以表現一樣的東西。



我有喜歡的攝影師,甚至多半喜歡的攝影師都是女性攝影師帶來的纖細的世界觀,但那是這些攝影師的世界觀,不是我的。

雖然我也曾經試圖去模仿。



最近,馬格蘭攝影社找了旗下35位攝影師,寫了一篇Wear Good Shoes: Advice to young photographers

裡面很多攝影師都有提到幾件事情。

一個是回到你當初喜歡拍照的初衷。

另外一個就是建構你自己的世界觀,不管是透過閱讀、旅行、思考、或者任何跟拍照相近或者無關的事情(比如拍攝電影、雕塑等等),而不是透過模仿,因為那不會是我自己的思考跟看世界的方式。



我為什麼喜歡跟開始拍照?

我記得那是一個夏天的午後,高中學姊正在教我們這些幹部怎麼操作望遠鏡,還有怎麼透過這個細管一窺宇宙,連帶的,Nikon的FM2也被用來教我們怎麼拍下這些以管窺天的景象,我當時只是覺得好玩而已。

而真正開始喜歡跟拍照,只是我喜歡拍下我身邊的所有景物,我想跟大家分享而已,跟我現在在法國一樣,把我在法國看到的分享給台灣的朋友,之前幾年在台灣的旅行也在這邊分享給法國的同學觀看。



所以,我可以擺脫明信片照片、糖水片照片(雖然我不愛人像外拍跟展場外拍)這些東西嗎?

看了這麼多照片,我想到的也不是去模仿我喜歡的風格,只是我丟給自己的問題「我是怎麼看世界的」。

這個問題,只要我還願意拿起相機,我就可能會思考一輩子吧!


剛看了標題
想說怎麼會有人坐這麼長的飛機去歐洲看攝影展...

看完整篇
覺得樓主收穫滿滿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bobbyns7 wrote:
剛看了標題
想說怎麼會有人坐這麼長的飛機去歐洲看攝影展...


要說特地搭飛機去看展也算對拉,只是我停留的時間很久而已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太棒了! 我希望哪天也能去搬一堆書回來。
http://lovefool-tai.blogspot.com/
cybercat wrote:
兩年一度的巴黎攝影月... 一個就是建構你自己的世界觀(恕刪)

好久沒看到這麼棒的分享了
好像帶我去看了一回
還分析了每個攝影師的作品特色
我也是拍了蠻久了
但是總是走不出一般的框架
一直覺得有個瓶頸無法突破
原來我還沒了解我要建構的世界觀是怎樣
這真是值得我去深思的議題
我想也唯有這樣才能讓作品有生命力吧
真是非常感謝樓主
在這唯物主義的論壇中
能再度深思攝影真正的意義在哪?



寫得很好
謝謝
很有深度
也讓人增廣見聞不少
難得一見的好文

請您有機會還多增加點類似的文章吧
還沒看完
先給你五分

光是透過鏡頭看到的大師作品就目不暇給了. 讚
點子棒
影像力量又強
一眼就把你吸住

要達到這樣的水準. 還要再多多努力阿
長知識長知識了~張張精采啊~~ 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真正進入創作型的攝影~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很藝術!!
我喜歡
浮水看看~!!
潛回去囉!!


更多元的攝影元素
才會有靈感及意像的表達空間
鬼鬼我也要加油囉!!
it's all for art
http://rossielin.tumblr.com/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