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兩台相機幾乎一樣,控制其他會影響畫質的變數情形之下,兩台相機的感光元件製程和材料一模一樣,主要的差異只在於感光元件一大一小,為何較大的感光元件高 iso 畫質(信噪比) 會比較好?
會這樣問是因為常常聽到有人說 "全片幅的高iso 畫質,會比APSC 等小片幅的還好"。似乎已經是一個相機界的基本假定。
我的腦袋不是很聰明,我會覺得較小的感光元件只是記錄的影像比較小,為何連帶高ISO 畫質會有差異呢? 望請先進多多指教~
">
taiwan168888 wrote:
較小的感光元件只是記錄的影像比較小,為何連帶高ISO 畫質會有差異呢? ...(恕刪)
因為放大來看的倍率不一樣
以前底片機時代的結論, 現在還是通用: 中片幅底片可以比135底片洗得更大張, 而135底片硬洗出跟中片幅底片一樣大的時候不好看; 反過來說中片幅底片洗小張的話比135底片細膩.
所以同樣是在兩百萬像素的螢幕上看的話, FF數位照片比APS-C數位照片被更進一步地縮小一倍. APS-C數位照片就不能被洗/看得太大張.
另外就是APS-C數位照片被塞太多像素了; 這個就不多說大家都知道後果是什麼了. 但即使是假設APS-C沒有被塞太多像素,跟FF像素密度一樣, 那像素就會少到低於FF的50%, 連帶地去做沖印的時候自然就不能洗太大張.
taiwan168888 wrote:
假設兩台相機幾乎一樣,控制其他會影響畫質的變數情形之下,兩台相機的感光元件製程和材料一模一樣,主要的差異只在於感光元件一大一小,為何較大的感光元件高 iso 畫質(信噪比) 會比較好?
會這樣問是因為常常聽到有人說 "全片幅的高iso 畫質,會比APSC 等小片幅的還好"。似乎已經是一個相機界的基本假定。
我的腦袋不是很聰明,我會覺得較小的感光元件只是記錄的影像比較小,為何連帶高ISO 畫質會有差異呢? 望請先進多多指教~
感光元件與高ISO 沒有關係,
樓主指的畫質取決於畫素(像素)密度,
可以參考這幾篇,
全幅機與解放高ISO(可用ISO更高)?? - Mobile01
影像尺寸和影像質量~ - Mobile01
請大家幫忙糾正我的觀念APS-C vs FF - Mobile01
以上
簡單說,單一像素pixel面積越大,能接受的光線越多.
對感光元件來說,光線就會轉換成電子信號,電子信號強度大,雜訊相對就小.(S/N <Signal vs Noise>)
若電子信號小,信號強度跟雜訊強度比起來差不多,那麼處理器就要將信號放大(雜訊也放大了)
(以同一片感應器,不同ISO來說)
同樣的理解,就是黑暗的環境要調高ISO以降低快門,那麼快門時間短,入光量就少,
(對CMOS感光建來說)光線就是電子信號,入光量少,電子信號小,信號強度跟雜訊強度比起來差不多,那麼處理器就要將信號放大(雜訊也放大了),所以高ISO畫面看起來雜訊多.
訊噪比(Signal / Noise)在各個領域(聲音,影像,無線電)都是如此的特性.
以前攝影家手札蠻多這類光學原理和相機元件原理的文章,現在找不到了.
taiwan168888 wrote:
假設兩台相機幾乎一樣...(恕刪)
以那種加了加冷卻器的機子來看, 熱噪差別是非常非常明顯的.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Dark+Frame+Comparison&tbm=isch
所以與熱有很大的關係, 大片的面積大, 散熱就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