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新款MBP2.6+17吋 High Density LED心得!

幫太太買了Macbook Air 當作生日禮物,其自己愛不釋手之外,我幫其安裝期間,
也驚奇於其效能、輕巧、超薄,讓電腦成為精品!工作變成享受!深深覺得,
Air 很適合主管、Top Sales、非高度影像工作者... 使用!
(因為 Air 文章,有許多先進,已經發表許多精彩內容,就不贅述!)

我自己則選擇了 All in One 的 Penryn MBP 2.6(7200 rpm HD+17吋
High Den Matt LED)
一次購足!方便飛行各地時,有大螢幕、高效能工作站「隨身攜帶!」

背景:
我原先使用第一代 MBP 2.0 Core Duo 15吋!在一個月前,升級到
200G HD of 7200rpm! 除了使用二年,螢幕稍暗之外,整體 MAC 程式效能,順暢穩定!

換機原因:
工作上,需要用到 VISTA(主要瀏覽電子雜誌與電子書),受限於 Core Duo 最高只能
有 2G ram 限制,常有 Lag 現象!
決心隔代技術發表時,購買新機!(中間經歷 Santa Rosa 都不為所動!)於是在 Penryn
MBP上市當天,就聽從 APPLE 建議,從香港電話下單!
透過擔任外商銀行副總裁的HK好友幫我收件,帶到台灣給我!有朋友真好!同時 高單價產品,
在免稅天堂 HK下單,不用計算機,都知道很伐算!(我因為可以中文盲打,所以HK 沒有貼注音符號,
也能接受)

選擇重點:
1 17 LED High Density Matt 螢幕:
讓自己在旅居各地、飛行各地時,都有舒適的螢幕,讓我閱讀龐大期刊與批閱公文!
( 選擇最正確的一項)
Matt非鏡面的選項,螢幕超亮!完全無反光問題!

2 CPU、HD of 7200 rpm: 都選最頂規格,簡單行事!

使用心得
1 龐然大物: 17吋,真的很龐大!拿著去開會,會給企業家好友笑「怎麼拿這麼大一台!」
所幸,購買前,我已經克服此障礙,加上我的工作特性,會被笑的機會不大,
自己用得舒服更為重要!

2 重量 : 了無障礙!因為之前 MBP15+備用電池,加起來重量不輸 新機種!使用四天下來,
覺得能接受!因為自己徒手提的機會不多,旅程中,多半有托包,將重量 付託給大地!
證實了,我原先推測 重量能接受的想法
(之前,買新的 Tumi 包,就已經考量 17吋,所以 一切順利轉換!)

上述二項,是我唯一的心理障礙,以下的,就是人生享受!

1 17 LED 螢幕巨大、超超超...亮:
與我書房中驚為天人、品質卓越的 EIZO 24 螢幕相比,更為 明亮!細膩!這是我新機
選擇最正確的一項(合乎我的需求),讓我在每天龐大的國際期刊閱讀中,變成視覺享受!

讓我的眼睛,更為舒適...眼科醫生好友的說法「文字愈大,眼壓愈小...把壓力放給 螢幕,享受 留給自己!」

新螢幕亮到,我習慣調降二格!太太太亮了....

我還沒學到如何在此貼圖...學好後,會補貼圖 17 LED vs. EIZO 24 vs. MBP Core Duo
亮度比較圖,讓大家參考!

2 4G of RAM:
在台灣將 RAM 加滿,撥了 2G 給 VISTA of VMware, 果然 Lag 現象解除!與我的推論符合!決定不裝 BOOT CAMP,
重要吃重的程式工作,都交給 mac 執行!

3 HD: 200G of 7200rpm
不論windows or MAC , 加滿ram 與 提昇 HD 轉速,都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方式!不一定
需要購置新機!就連我的 MBP CD 第一代,升級 7200rpm HD 後,在MAC 程式包括 Studio 2都表現穩定優異!

4 CPU 2.6:
「感覺不出」明顯差別!
甚至偶而「程式」當掉(曾當掉者:Mail、Aperture、Opera)
以 Aperture 2.01 為例,與我的 MBP CD of 2G ram 相比,我並沒有感覺「明顯性」效能提昇!但是再選一次,還是會選 CPU
2.6... 避免對性能 疑神疑鬼!浪費時間!

5 Wifi:
明顯明顯進步!過去 MBP CD 收訊不好的,現在都運作良好!

6 續航力:
因為 penryn + 17 LED Screen 助益,此螢幕超亮的龐然大物、竟可輕易超過 3.5小時以上,甚至四小時!我已經極為滿意!
(與我調降螢幕亮度二格有關)

7 溫度:
「稍」有進步!
從Core Duο燙到不能接受,到新機的 燙到「接近不能接受邊緣」!整體而言,較不燙,但沒有變涼!

四天使用的結論:
1 對急於換新機的朋友:
若只是急於換新系統,但無重大影像等工作量,可以考慮 MacBook Air!

若是急於換新系統,但以 效能為第一考量!我個人與 Core Duo 比較,感覺不出
龐大差異(penryn 的特點是續航力、並非 效能激增!)

2 對於 17吋重量等考量的朋友:
只要不是經常提在手上(放置車中、托包),重量不會成為最大困擾!但是 17 High Den LED
螢幕將讓您感覺 全面提昇!
整體來說,我很滿意「隔代技術才換機」的策略,尤其是 對於 17 LED High Density Screen 讓我整個工作與生活、
質感大幅提昇!其他偶而出現的程式當掉、我都認為是使用第一代技術 的必要代價,都能接受!

這是第四天的使用心得,會陸續將使用的發現,與大家分享,作為您採購參考之一!祝福您!

*新增一:相片簡要比較
請按 http://homepage.mac.com/idiko/mbp17/index.html(陸續會再加上新內容...)


文章關鍵字
非常好的入手分享
推一把~
如果之後換機還是會考慮15吋^^
因為17吋還是太大了~呵呵~~
想必大大一定很高吧~
這樣拿在手上才不會有很奇怪的畫面^
讚~感謝樓主分享實際的使用經驗,這對在下來說是很好的購入前教育啊。

17"High Density Matt LED ,可惜對在下來說真的是太大了。
----
看來MBP這次的改版,溫度還是燙,只是分別在 很燙 跟 燙 的差別...,這是因為合金屬材質易於導熱(散熱)的關係嗎? 看來冬天可以拿來取暖了...。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期待大大 補圖分享阿!加油!

嘿嘿~文字解說 搔不到癢處~
大傢伙!其實,MBP15.4"外型設計跟其他家比起來感覺像是14",17"看起來因該跟一般PC的筆電比起來或許像15.4"的感覺,而且MBP的厚度相對來說比較薄,視覺感覺也不會太笨重,不知道HD的螢幕質量如何?
各位先進 簡要圖表 請參考http://homepage.mac.com/idiko/mbp17/index.html
1 體積上,以「平常用戶角度」MBP 17 確實是龐然大物!

2 在選購上,若只有限制在 MBP 15、 MacBook Air、MBP 17 三者作為比較!
若重新選一次
a. 若已經忍不住 非買新機不可
且非 需要 VISTA 功能或 龐大影像運算等功能:
我會選擇 Air+old MBP CD 15
既可享用 MBP CD 的穩定功能(螢幕已經偏暗 可從圖中比較而得)
又可平常使用 Air 的輕薄、超亮螢幕、系統皆是 MAC 完全相容!

b.若已經忍不住,非買新機不可:
沒有升級到 MBP 17,我自己感覺不出 「錢花得有代價!」(並非效能具大升級!)

c.若可以等:那麼新的外殼、更新一代的 CPU,絕對 值得等待!

d. 扼要的說: 我是基於「隔代技術進場策略」下決定,若非升級到 MBP 17 LED
high density,不容易說服自己真的有「隔代技術 升級幅度!」
攝影分享 http://web.mac.com/koidi
(續集)
太太使用 Air 至今,讚不絕口,其為高階主管,面對管理工作
該系統已經綽綽有餘!而且更薄、更輕!完全合乎其女性主管
需求!
我的 MBP17 High Density LED,則是「大幅提升」,尤其是視覺享受!
整體來說:
1 MAC/VISTA 虛擬雙作業系統 效能大幅提昇:
虛擬系統 VISTA on VMware ,即使在跑 Photoshop Elements 6
效能上不輸 VISTA on BOOTCAMP 太多
(尤其是 設定為 雙CUP與2G of RAM 之後)
2 VISTA of Bootcamp 分數到達 5.1(相較於之前 MBP CD 的4.2)
已經安裝好,但想不出 何時需要「大費周章」轉到 BOOTCAMP
(所有高效能需求的工作,如 Final Cut Pro、Aperture、Photoshop CS2
都在 MAC 上表現優異)
3 FireWire800 真是優異: 經常在 Firewire 400 的二倍 傳輸速度
(加上外接的 硬碟為 200Gof 7200RPM, 效能快穩!)
4 音效:大幅提昇,聲音更加清脆、音量更大!
5 17吋LED High Density:真的是工作神物!整個工作的舒爽度大幅提升
不僅又亮又漂亮、而且工作桌面更大,確實減少許多切換的機會!
6 「三指神功」:新系統的「多指功能」,最好用的就是瀏覽網頁時,
只要三指輕碰,往右往左,就可下一頁、下一頁 輕鬆切換! 讓 我的
藍牙滑鼠已經完全冰凍起來!
「隔代技術」升級策略,證實了可以省時(不用關心最新小改款)、
省力(不用經常重新換機器、重新安裝!)現在,工作是更棒的享受!
攝影分享 http://web.mac.com/koidi
這款相較於你那款舊機也不算"隔代技術"的產物吧?
不曉得你的認知裡是怎樣算的呢?
MBP Core Duo算一代的話
下一代是 Core 2 Duo (ATi>NVIDIA算改款)
你買的這款基本上是一樣的一代
還是說有換了penryn就算下一代?
要這樣算的話,那顯示卡都還是上代的產物,只是加Ram而已
年初的這次也只是改款而已
等通通更換新顯卡並配齊了藍光光碟機在算下一代吧

舊機也不過使用兩年而已有些可惜

不是我潑冷水很討厭,我也是有你所謂的同一代機器
只是覺得不應該是這樣講
你也沒有做到你所謂的隔代技術升級策略
算了,反正東西你認為該用就用該換就換吧!
謝謝您的分享,隔「代」技術,對不同人,定義必然不同!...有人認為「外型」
就是巨大世代,如我太太之使用 Air!有人認為 CPU升級 就是!

嚴格講,我在文章中,有說明 單是「CPU等效能」部分,我並沒有感覺
新機有明顯進步!所以在「續集」中較少提到Penryn CPU等部分!

隔代技術對我個人來說,就是從現在起算,我可以較少關心 最新 CPU、外型設計、
等「行銷性技術」,專注享受現有Penryn功能,提升工作效能!換一種講法,會更專注
聽其他專家,分享在應用面的斬獲,減少在硬體換機上的關注,較多軟體應用層面的
思考!就像 MBP Core Duo 使用二年的過程一樣,絕少想到 換機!隔「代」與其說是
技術語,不如說是「換機策略」的自我設定!

我在這一階段(最新款MBP2.6+17吋 High Density LED)較之上一台主機,就是
我在續集中,所敘述的,主要在 雙作業系統(主要來自 4G of RAM)+17LED螢幕
的提升,其他並無明顯差距!甚至對於 不需要 雙作業系統 者,我覺得 MBP CoreDuo
已經好用得不得了!穩定、快捷!

除非有巨大科技突破,我會預估,下一個隔「代」時間,可能要一年多時間... 藍光、
HD改良...隔「代」的思考,是個人主觀判斷,沒有特別限定 CPU、外型、周邊...只是
讓自己在科技洪流中,稍稍「靜音」的控制鈕!



攝影分享 http://web.mac.com/koidi
我認定也是換 CPU 就算是世代交替

事實上 MBP 就是 Core Duo, Core 2 Duo, Santa Rosa, Penryn

除了 CPU 之外其他規格本來都只是小升級

覺得樓主這樣認定也沒有不妥

還是說要換外觀才叫做世代交替?

那現在鋁書也才第二代

鈦書 > 鋁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