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避震器 爬了一堆文 結果還是有點不懂....
很多前輩說避震器組泥高=> 硬 彈簧磅數高=> 跳
又有人說阻泥的強度根本不足以吸振 只是拿來抑制彈簧多餘的彈跳
既然阻泥沒力 那改裝避震器最主要的不適應該就是彈簧磅數提高 這樣對嗎
看了一下避震器的構造原理 分為單桶跟複式桶
單桶的避震器 就是只有在伸側有阻力 就是回歸到避震桶最初的功用=> 抓住彈簧
複式桶則是壓縮及伸張都有阻力 那這個壓縮的阻力是不是提供搭配原廠彈簧時用來抑制側傾的
這也是為啥不降車身、不增加彈簧k值卻能夠減少側請的原因嗎
例如koni 1130 只有在伸側可以調整阻泥硬度 壓縮就放給彈簧就好了
這樣即便把阻泥調成最硬 應該不會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吧
再來Bilstein B12套裝 有分eibach pro-kit、sportline和bilstein 藍色彈簧三種套件
pro-kit k值只有130 bl/in 但是sportline 高達350 lb/in 左右
硬度差了兩倍多 但是卻都可以用B8黃桶 這不是很奇怪嗎
理論上避震器阻泥和彈簧磅數要搭配得宜 但是在B12套件卻這樣搭
是不是避震桶阻泥高低只是說明他能夠搭配的彈簧範圍 即使高阻泥搭k值低的彈簧也不會影響舒適性?
再來bilstein B6阻泥比b8更高 卻搭配原廠彈簧 這該如何解釋呢?
很多人是先選避震桶然後才去搭彈簧
但理論上不是應該先從彈簧k值和車身著手 然後去找抓的住的避震器比較適當?
希望各位高手指導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