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高壽....
有錢人的確可能比較長壽.
想多寫些什麼, 想想又算了.
這裏的十五歲以下的小朋友也不少,
對一個陌生人的過去也不了解,
也可以直接寫出台灣汽車產業,鎖國下扶不起的阿斗.... 等等不用負責的批評言論.
在仇視外省特權的政治現況下,
很多當年的重大貢獻可以直接一句話就推翻抺滅.
我對嚴總沒什麼感覺,(有錢是他家事,仇視他也不會讓我變富有)
卻對吳女士有三十年滿滿的敬意.
一個為善不欲人知的大媽.
謝謝你的付出!
bagelba wrote:
95高壽.... 有...(恕刪)
想寫什麼就寫,不需要如此欲言又止。
更不需要扯什麼「在仇視外省特權的政治現況下」這類的話,意義不大。
1984年趙耀東全力堆動大汽車廠,更積極希望能夠整合當時國內既有的組裝廠。
當時趙耀東的前提是,假若現有汽車廠願意整併,那麼大汽車廠就沒有持續推動的必要。
可惜,一張寄望政府勿「與民爭利」的廣告與聲明,徹底說明各家車廠仍只願意與日本的技術母廠合作,甘為組裝廠的角色,當時帶領車廠連署者,正是吳舜文女士。
裕隆汽車自1953年成立,政府的扶助政策多是站在寬容的角度待之,也因此可以容許裕隆無法落實逐年提升「自製率」的要求,還持續維持其獨佔性,裕隆剛成立之時,在六零年代政府即訂定排他條款,限制新車廠成立,也規範計程車僅能使用「國產」車輛等等措施,現今裕隆集團準備出售、轉型的新店大規模廠地,也是在政府優惠協助下取得。
吳女士對於催生「飛羚」(feeling)確實居功闕偉,日後裕隆有能力針對cefiro等車款進行局部設計,其人才與經驗也與飛羚的研發歷史有關。然而,如果我們查閱諸如「吳舜文傳」、「裕隆四十年」、「台灣汽車產業發展史」、以及聯合新聞知識庫的剪報資料,當然也可以對於當年反對政府另外委託由中鋼等機構成立「大汽車廠」的吳舜文女士,提出公允的歷史評價。
一位長者的逝世,不必然象徵一段歷史的凋零。
吳女士之於台灣汽車產業的發展,更可以透過更多的史料理解。
所以,再次回到前提,「在仇視外省特權的政治現況下」這類話語,一點都不需要。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