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純分享,絕非勸敗。

2. 在我的電腦看起來有些圖片會被裁一半不見,有些會被自動縮圖

若各位有一樣問題可至此觀看全文
Canon EF400mm f/2.8L II USM 長期使用報告
------
Canon EF400mm f/2.8L II USM是我入手的第二隻大砲級鏡頭,
也是Canon L鏡中最"貴""重"鏡頭之一。

在拍鳥的歷程上,
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目標,
所以我們需要不同的鏡頭來完成我們的目標。(真是個敗家的好理由 ^_^ )
白博士 拍鳥用的第一支大砲是Canon EF500mm f/4.5L USM,
在使用了數年後,
台灣大多數的鳥類(山鳥為主)大概都有不錯的紀錄影像。
但是 一些因為動作極快而難以拍攝的鳥類,
或是生性隱蔽常出現於光線不足處的鳥類則是受限於當時的器材,
拍攝品質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就 在第二次購入大砲時選擇了超望遠大光圈鏡頭Canon EF400mm f/2.8L II USM。
先從外觀看起。
Non- IS 大砲都有的鋁箱。
驗 明正身。
428 I跟428 II的辨別方式除了製造年分外,就是靠身上的名牌了!428 I改款到428 II主要是改善大光圈時的色散及畫質。
428 II的鏡片結構跟428 I相較起來多了一片UD Lenses,
所以 光圈全開時的畫質有肉眼可見的進步。
(之前曾接過428 I,光圈全開的光暈較嚴重。)
428 II的鏡組結構跟428 IS較為類似(1999年後新款的IS大砲皆為UD*2 + Fluorite*1 ),
雖沒用過428 IS,但推測其畫質表現應該與428 II類似。
使用428時,建議鏡頭背帶一定要裝上。
扛砲時會輕鬆很多。

鏡 頭背帶使用示意圖(圖為Canon EF600mm f/4L IS USM)

濾 鏡環。

為 了感受428的"貴""重",
我們請出對照組Sigma變焦鏡皇:Sigma 300-800mm F5.6 EX DG APO HSM

428是一管多用途的鏡頭,
舉凡運動、野生動物、鳥類、人像都是可運用的範疇。
受益於428超大光圈所帶來的充足快門速度,
入 手428的一個月內白博士便拍好了帝雉、鱗胸鷦鷯、小翼鶇、竹雞等等當時難拍的鳥兒。
常在晨昏時出現的帝雉是白博士試鏡的第一個目標鳥。
428 光圈全開的畫質就已經十分的銳利。
1D, 428, F2.8, 1/50, ISO400

1D 搭配428迅捷的對焦,在光線陰暗處能可維持8.5fps連拍。
若是使用500/4 or 600/4此時只能靠反光鏡預鎖一張張賭運氣了。
1D, 428, F2.8, 1/60, ISO400

即 使用了1.4X也有優異的畫質表現。
1D + 428 + 1.4X
1:1 裁切原圖。


以下山 鳥照片均為皆為428 + 1.4X所拍攝。
428的散景是不是跟500/600有很明顯的差異呢? :)
由 於這一兩年來拍攝的照片都還沒整理上傳,
所以僅用曾經上傳的圖來作為示範。
以下均為1D + 428使用JPG拍攝。

番外篇:428抱枕。 XD
可以有L鏡水杯,為什麼不能有428的1:1抱枕呢?
瞧妹妹抱著428睡得多安心呀~

伸 個懶腰,最怕妹妹一腳把428踹下床去! ^_^

<big>結 論:
不管用不用的到,
家裡擺一款428總是不會錯的! ^_^</big>
更多428拍攝的照片請見:
雪山林道‧帝雉(一)晨 光序曲
雪山林道‧帝雉(二)屏 息時刻
雪山林道‧帝雉(三)十 一小時的等待
雪山林道‧帝雉(四)奔 馳中的迷霧帝王
藍腹鷴觀察記錄(二)春 情蕩漾的藍腹鷴公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