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TAMRON70-300mm USD(A005)開箱(11/23&11/30新增鏡身細節以及試拍照



隨著時序變換
又來到年末感恩節的時刻
這幾天我住的地方因為大風雪
竟然一天之內發生了數百起車禍
連台灣的新聞都有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2/1/2hkt6.html
希望不管身在這個地球的哪方
大家都要注意安全阿...

隔著窗戶和紗窗看著屋外風雪翻飛的景色
更有歲末冬寒感受
這種時候除了吃火鍋暖身之外
也好該做點什麼事來讓家裡熱鬧一下...
阿當然就是要來敗家了啦





看著窗外院子裡如藏王冰樹般的景像
可以深刻感到冬天的腳步正漸漸越來越深





插在院子裡的火把變成雪把






遵循傳統
感恩節是個居住在美國的人家家戶戶開始大開殺戒的日子
只是當年的白人殺的是印第安人
現在我們則文明點殺的是一張一張的小朋友...





今天一整天排除了所有的正事
從上開始就在家裡等UPS的包裹
終於在下午四點半等到了那雄渾有力的敲門聲
一位在零下十度的寒風中依然喘氣冒汗的大漢搬來了大中小三個箱子
感謝堅守岡位的貨運員在這樣的天候中依然使命必達的敬業精神






來了來了
整整三箱
疊起來有胸口高的感恩節戰利品






請出很多人都有的24-105站在上面當比例尺
可以看得出來這一篇是貨真價實的開"箱"文
由於一下子要開太多東西
族繁不及備載






懶人如我
只先開疊在中間的那箱
這一箱裡面有三樣東西
60D
430EX
TAMRON 70-300mm Di VC USD(A005)
前兩樣01上有不少人分享可以參考
我就介紹一下第三樣
對有想要入手的網友應該比較有幫助


雖然我沒有原廠情節
但是L鏡的強大魅力始終讓我脫離不了原廠鏡頭的懷抱

當初原本目標是Canon今年新出的70-300L
用來當作不適合帶100-400L這隻小砲但又需要長焦的場合的備胎鏡
在觀察過從發表到上市以來的一些帳面資料上的表現跟設計上的特質之後
沒那麼合意的結果
尤其是一點都不備胎的重量這點(難怪叫胖白)
心中給了它一個較低於預訂價格的我能接受跟下手的定價

沒想到最後上市的開賣價比當初預報的價錢還高...
售價從預報的一千五百美金跳到一千六百美金(怒)


於是轉念一想
既然騰龍有出了這麼一隻同焦段但較輕便的鏡頭
而且又是超音波馬達
開AF時對焦速度上應該不至於太弱
何不試試自己過去從來沒試過的副廠鏡
省下來的預算還可以去宰殺一些別的東西回來...






本篇的主角: TAMRON 70-300mm Di VC USD(A005)





一張紙的鏡頭說明書






黃色的是使用注意事項
例如不可以將鏡頭曝露在強烈陽光處啦
接上相機時要確認有鎖緊才可以開始使用啦之類的安全守則

白色小卡則是貼心的提醒使用著要注意使用內閃時的鏡頭陰影
不知道是不是每枝騰龍鏡都會附上這個說明
來是因為70-300 USD比較長的關係才會特別提出

(我掉在地版上的頭髮請大家直接無視...)





繼續往下開
很意外的沒有看到保護鏡頭的保麗龍






原來是用幾個紙板組合成的框架架住鏡頭
不曉得是不是騰龍鏡的統一方式
也許這樣比較環保吧?

拿出來拉拉看
架子跟鏡頭卡的蠻緊的
雖然感覺吸震力跟防護力比不上原場鏡厚實的保麗龍
但是這樣的保護在正常的運送上應該還是安全無虞






把內襯拆了
拿出鏡身跟遮光罩
初步感覺這是一隻重量適中
質感不錯的鏡頭
很對得起它的售價
第一印象良好
讓我這個第一次使用副廠鏡的人有感覺到一個好的開始







TAMRON 70-300mm Di VC USD(A005)帥氣的外型







掀開新娘的頭蓋
來張前玉照

開蓋時忽略了這幾個箱子剛從零下九度的氣溫中長途跋涉而來
沒有讓臉跟鏡頭保持距離就開鏡頭蓋(大概就手拿茶杯開蓋的距離吧...)
從我身體內呼出來的氣體碰上了冰的像是剛從冷凍庫拿出來的鏡片
所以鏡面變成一片白霧
實際上這隻鏡頭的鍍膜應該是帶點紅的綠色






遮光罩
造型頗有氣勢
質感也不錯
內層有圈狀的消反光處理
跟原場的絨毛比起來各有風味

我覺得原廠的絨毛內襯太容易沾棉屑
這種圈狀的設計也許會比較好清理







鏡身的廠牌及功能標示採用金圈標示

金圈下面是手動對焦環

在下擇是對焦表呎

可以顯示從1.5到15公尺之間的對焦範圍

提供在運用某些手動對焦技巧時可以讓使用者估算距離




這隻for Canon鏡頭的全名是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代號A005E

TARMON(騰龍) 是一家生產主要提供Canon NiKON SONY 這三家單眼相機系統的機身可以使用的副廠鏡

所以同一款鏡頭往往有分兩三種不同接口的版本接在不同家機身上使用

的在購買鏡頭時必須先認清這一盒鏡頭是不是可以用在自己使用的機身上

例如我用Canon就要買 for Canon的版本



金圈上標示的SP代表這是一隻TARMON的高級版鏡頭



70-300mm 則是指這隻鏡頭可以在70mm到300mm之間做焦段調整

所以是一隻變焦鏡



F4-5.6是指這隻鏡頭在70mm端最大光圈可以開到F4

可是在望遠端300mm那邊只能開到F5.6

所以在使用望遠端的時候可以通過鏡頭照射到機身感光元件的光線量比較少



Di是指這隻鏡頭既適用於全幅FF的數位和使用底片的單眼相機

也可以用在片幅APS的數位相機上



VC則表示這款鏡頭內建了防手震鏡片機構



USD則表示這隻鏡頭搭載了超音波對焦系統

這枝今年新發表的鏡頭也是TAMRON首次和目前唯一搭載超音波對焦系統的鏡頭



之前相對於Canon原廠的高級鏡L鏡系列所搭載使用的"環型超音波"對焦系統

所帶來的那一按就對到焦的神速對焦表現

TAMRON的對焦系統確實比較難以對抗

所以讓我之前對副廠鏡比較缺乏被吸引的力量

而今年TAMRON終於也開發出超音波對焦系統

讓我產生興趣

想試試看這剛開發出來的騰龍超音波對焦系統

相較於Canon強大的環型超音波對焦馬達的效能能追上幾分

也因為USD正好也是美金的縮寫

所以這隻史上第一隻標示USD的鏡頭就被我簡稱為"美金"鏡了

(沒辦法...這隻鏡頭全名太長了咩)









鏡頭的功能切換開關

可以開啟或關閉VC(防手震)

以及切換對焦系統從AF(自動對焦)到MF(手動對焦)

經過一個早上的使用

個人覺得在切換上撥動開關的鬆緊度上比較輕



我平常用的幾隻Canon L鏡的按鈕都有刻意做的比較緊

讓職業攝影師在進行繁忙緊湊的攝影工作時快速抽換鏡頭時常常有的鏡頭碰撞跟拉擠情況中

可以避免誤撥的狀況

TAMRON這隻的切換鈕比較鬆

用指頭輕撥即可切換

鏡頭定位應該是預設大部分為休閒用途










鏡頭接上Canon機身時的卡口定位標示

是一個紅色長梯形標示內嵌在鏡身裡面

這個紅格標示須對準機身卡口正上方的標示插入然後旋轉半圈才能準確的跟機身接合









這是另一隻我常用的Canon原廠L鏡 16-35的卡口定位紅點

立體浮凸的造型

不用眼看也能借手感讓鏡頭跟機身正確結合

是相當優秀的設計









白鏡100-400L也是一樣的立體浮凸設計

基本上我用的L鏡都是同樣的卡口定位紅點










這隻"美金"鏡在這個標示部份的質感不錯

跟幾隻L鏡放在一起比較一下

這隻美金鏡(A005E)的卡口定位紅點雖然在設計上不如L鏡優異

但是視覺效果上不輸給我常用的幾隻單一顆鏡頭身價就高上它三~四倍的L鏡









本篇主角

美金鏡(A005E)的塗裝

消光霧黑色的塗裝質感極佳










跟我家裡的200L 2.8比較一下塗裝

實際觸摸上幾隻L鏡的霧面塗裝質感還是比較好

但是美金鏡A005也相去不遠

相較於L鏡這隻美金鏡A005E只要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售價

以質感來說相當超值









關於鏡身細節部分最後我想提一下這個TAMRON的鏡頭蓋

雖然也中捏式設計

理論上會比Canon側夾式的原廠鏡頭蓋好用

但是實際上因為鏡頭口徑比大部分動輒77mm 甚至 82mm 的L鏡小很多

加上遮光罩又長又深

而且中捏的部分不夠符合人體工學

所以鏡頭加上遮光罩時

對像我這種手指粗的人並不好開蓋關蓋...







接上跟它一起搭同一個箱子來的60D
頗有小砲管的英挺氣勢






用火箭吹球跟爆破鉗還有30公分長的尺當一下比例對照
遮光罩+鏡頭+機身的長度差不多30公分

尺上有公分跟英吋兩種刻度
有需要的人可以大致目測一下攜帶這隻鏡頭需要的空間






最後歸檔到防潮箱裡安置
這隻TAMRON 70-300mm Di VC USD(A005)算是我目前站起來第二高的鏡頭(含遮光罩時)
比200L 2.8 跟百微L這兩隻長一點
比100-400L 大白的收縮狀態短一點


...什麼?
有人說這明明是書櫃怎麼會是防潮箱

唉呦~
阿就我們這邊全年乾燥
今天濕度才29%
就連最潮濕悶熱的夏天也頂多40%
加濕都來不及了
等於人就生活在防潮箱裡的說...




最後簡單分析一下跟這隻史上第一隻掛"美金"稱號的騰龍鏡頭的初接觸心得
由於這是我人生中第一隻騰龍的鏡頭
也是我第一次使用副廠鏡
很抱歉沒辦法提供太多副廠鏡之間的使用心得比較
所以以下的分析是跟我常用的幾隻原廠鏡的經驗來做比較基礎

這隻鏡頭鏡身質感不錯
外型也佳
跟一堆L鏡擺在一起遠看倒也不遜色

在家裡對著雜物粗拍幾張照片感覺的出畫質頗犀利
色調方面偏冷硬
跟L鏡常有的溫潤感有點不同
也許是色階的分佈看起來層次沒那麼細密的關係
這種銳利剛強的硬派風格算是這隻鏡頭的成像上最明顯的特色吧

我個人比較不習慣變焦環的設計
往望遠端變焦的轉動方向剛好和Canon原廠鏡相反
轉習慣原廠之後來轉這隻會有一點手腕折到的彆扭感
也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變焦機構蠻緊湊的
初用並不會有垂頭的現像
不過沒有看到鎖變焦機構的裝置
只能純靠緊度來防垂頭

變焦環和對焦環的位置剛好和幾隻原廠L鏡相反
變焦環在靠近鏡頭前端
對焦環則是在靠機身這端
使用上有點不順
也許是因為鏡身較長所以這樣這設計用AF時握持重心較穩吧
不過就犧牲了MF時的穩定度
該是以AF為導向的設計

再來談談這騰龍史上的首個USD(超音波對焦馬達的表現)
跟一些無超音波馬達的原廠鏡比起來
這個USD馬達對焦確實快速
但是還不到幾隻L鏡等級如16-35L 24-105L這些一按快門就有的神速
70-300USD需要稍稍的等一下(感覺大概一秒兩秒之間...)
不過這也要考慮到因為我這裡因正在下雪使的室內外光線皆不足的影響
等日後光線充足時再補充這方面的使用心得

簡單結語
這隻售價不到四百美金的鏡頭
在有限的本錢裡
犧牲了一點東西來調效出銳利的畫質跟質感頗佳的用料
可以說是一隻有很聰明的設計以及很超值的身價的鏡頭
在不可能完美的世界裡創造出了不完美但很吸引人的價值

如果你手邊正缺這樣一個焦段的鏡頭的話
這隻70-300 USD不但可以幫你帶來好照片
更可以幫你省下大筆預算去用在別的地方(例如我就用剩下來的預算買了60D當新備機...)


由於今天下午才剛拿到手
晚上要趕出們去處理事情
沒辦法多寫
等我平安歸來
日後再帶這隻鏡頭出去多拍一些實拍照
跟補充多一點心得分享
謝謝大家的收看喔


~~~~~~~~11月23新增~~~~~~~~~~~~~~~~~~~


昨天把玩了這隻鏡頭一會
今天一大早就到我家附近的社區公園和公園附設的動物園去試鏡
以下照片皆為5D+TAMRON 70-300mm F4.5-5.6 Di VC USD 拍攝
避免每台相機本身轉JPG的設定有差異
加上習慣拍RAW檔
以下試拍照機身都將相片風格設定為中性
拍RAW檔後回家後用DPP轉JPG跟縮圖然後上傳

PS:
5D這台相機很容易入塵(而且都入超大的)
今早趕著出門忘了先除塵
有幾張露毛照請無視那幾隻毛的存在



Aperture f/8.0
焦距 271 mm



一早出門
就見在晨曦的空氣中飄盪著鑽石塵(Diamond dust)這賞心悅目的美景






Aperture f/8.0
焦距 300 mm

來到早已結凍的湖畔
眺望對岸





Aperture f/8.0
焦距 300 mm

拍了幾隻快速飛過的野雁
果然如我昨天所料
在室外光線充足情況下對焦速度不慢
但感覺還是稍弱於大白一點
所以畫面沒有呈現出此鏡該有的利度
不過野雁距離太遠
當初拍的時候在觀景窗中都已經快要比中央對焦點小了
加上5D的對焦系統本來就偏"斯文型"
所以這算有太多不利因素的非戰之罪

(等感恩節假期再來找適合的場地進行正式的"大白 VS 美金鏡的PK戰)

這幾隻遲了遷徙行程的加拿大野雁
還在繼續往南飛的旅程
大概原想先降落在湖裡休息跟捕魚
可惜飛過整個湖面還找不到尚有湖水的點
無法停留只好繼續前進





Aperture f/8.0
焦距 300 mm

湖另一端的一小角
一群體焦較野雁嬌小的多的綠頭鴨群聚在僅存未結冰的湖水處
仔細看中間偏下一點的那隻正在抬腳的綠頭鴨
原尺寸的圖在稍微逆光的情況下還能看清楚翅膀上的每根羽毛
此鏡銳利度一流
不過再看其他幾隻斜背光的綠頭鴨身影
可以知道這隻鏡頭的畫質對比較強





Aperture f/32.0
焦距 70 mm


Aperture f/32.0
焦距 70 mm

星茫跟抗耀光測試

此鏡抗耀光能力不俗
直接跟太陽對峙的情況下左偏右偏上偏下偏各拍了幾張
出現耀光的情形很少
就算有光斑也不強烈

星茫美型程度個人覺得算中上
雖然有點分岔
比不上16-35L收的那麼乾淨漂亮
但是比起24-105L則在伯仲之間





Aperture f/8.0
焦距 154 mm

公園人行道上的椅子
公園道路都有產雪
看得出來市政府收了納稅人的錢之後有做事

這張照片裡逆光的空氣中可以看見閃閃生輝的亮點
這不是雪花
而是鑽石塵
看起來像是飛盪在空氣中的透明微型水晶薄片
(每片長寬幾乎都小於0.1公分,厚度趨近零的透明冰晶。)
速度極快
肉眼難辨
要用相機捕捉也不容易
此鏡的解析力再加分





Aperture f/8.0
焦距 70 mm


公園湖畔的露天演藝廳跟咖啡館
夏天在這裡還會有小船出租供遊客遊湖
冬天則是將廣闊的公園草皮跟小丘陵變成滑雪場





Aperture f/8.0
焦距 81 mm


這是公園其中一處建築
猜猜看這個大房子是何用途...

看到屋頂中央那個馬型風向雞了嗎...
原來這是一座讓人在冬天也可以騎的溫室旋轉木馬





Aperture f/8.0
焦距 228 mm

雖然是在每年冬季最低溫低達零下四十度的美國本土最冷之州生存
還是有堅持著不落葉的樹
象徵生命擁有著的活力






Aperture f/8.0
焦距 300 mm

公園一角水岸懸崖邊的亭台
春夏秋三季這裡是熱門的婚紗外景取景點
冬天則成了繼臨淵又履冰的危險地帶

全白色的亭台每隻梁柱接縫都可以看得清楚
此鏡白色的細節表現算是不差
改天找白色的花卉來拍拍看考驗這隻鏡頭一下
不過在這天寒地凍中要拍白花倒是機會不多



這篇試拍圖以景物為主
初步感覺此鏡畫質銳利對比高
色調表現偏冷硬
大異於我習慣的L鏡的溫潤感
(不管是偏冷調還是暖調的L鏡感覺都比這隻美金鏡較溫潤)
對焦不慢
速度'應該優於大部分原廠無超音波的鏡頭
略等於使用小型環型超音波的鏡頭
稍次於幾隻我常用的有大型環型超音波的鏡頭

晚點忙完後我會來PO下一篇以動物為主的照片
謝謝大家的觀賞



~~~~~~11月30新增~~~~~~~~~~~~~~~~~~~


新增幾張測試照



散景測試一



散景測試二



動物版測試



我家社區公園附設動物園的北極熊
給大家數一下毛...





社區公園的北極熊有兩隻
我自己都叫這隻疤面




疤面曬太陽





這隻我叫他跑腿






疤面吃干貝熊
大熊吃小熊...




被雪蓋住的熊掌看板





公園裡的美洲野牛




白毛數完了
數一下棕毛




曬太陽的Caribou(中文不明)


本來想來大白 VS 70-300 USD
但這幾天大雪不停
長焦段望出去都是一篇白色雜物飛舞
等天晴了再來測

ryankkkk wrote:
隨著時序變換又來到年...(恕刪)


真好,可以省下防潮箱的錢和空間
好棒的開箱文
沒有實拍幾張來看看

我也在等這隻,不知道為什麼台北都找不到

ryankkkk wrote:
隨著時序變換又來到年...(恕刪)


5分

終於有人寫CANON版的了~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曲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感謝分享~
能夠在都是L的情況下購入這隻,
可見對C家的信仰不夠忠誠~~
期待這支跟大白來個大亂鬥~~~
希望看到版主來個這支跟大白100~300mm焦段間的PK^^
這隻真的不錯
入手一個月了
用到現在沒什麼特別不好的地方
只是裝在APC的機身
要拍人都要退很遠
不過是好鏡一隻
我也是for canon的

恭喜新鏡入手,好美的雪景

焦段長,對焦速度也會有影響,拿它的USD去跟高貴短焦L鏡的USM比,似乎不太公平,

應該跟100-400mm L USM比較一下



baroque123 wrote:
真好,可以省下防潮箱的錢和空間


不過多了加濕器跟暖氣的錢(這項開銷很要命)



mb1024 wrote:
好棒的開箱文

沒有實拍幾張來看看



我也在等這隻,不知道為什麼台北都找不到



我也是今天才剛拿到
只有拍家裡的雜物...

而且還沒機會跟這隻鏡頭培養一下感情
還需要多琢磨一下怎麼運用這隻鏡頭
不敢妄加評斷太多跟PO圖

打算明天等雪停了去找一些適合的題材來拍
這幾天應該會陸續PO些實拍圖




天使的誘惑 wrote:
5分



終於有人寫CANON版的了~


感謝你的鼓勵與加分
ryankkkk wrote:
簡單結語

這隻售價不到四百美金的鏡頭

在有限的本錢裡

犧牲了一點東西來調效出銳利的畫質跟質感頗佳的用料

可以說是一隻有很聰明的設計以及很超值的身價的鏡頭

在不可能完美的世界裡創造出了不完美但很吸引人的價值

USD 400不到,跟台灣比起來好便宜啊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stephenjae/popular-interesti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