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過的鏡頭...老實說價格雖然超值,不過解析力個人認為相當不堪阿~"~拍過幾次活動大圖輸出實在不理想,(縮圖...也是有勉強...)同場地反而朋友的18-200解析力好過許多...後來乾脆就出掉了。= =
若要排序器材、技術及運氣,我認為對鳥攝重要性的排序是運氣--->技術--->器材。若無運氣,儘管您有最頂級的器材及超人的技術也枉然。然而,雖然鳥攝器材價值非凡,但總要比運氣及技術較易取得。因此,結論是若條件許可,先別想自己運氣比天高或具可比美探索頻道的生態攝影師的技術,還是先添置好的裝備要緊,因為運氣可以碰,有了好的器材,慢慢就會磨練得技術。afon
wonderkk wrote:18-200 畫質比...(恕刪) 我一開始也覺得不可思議,正常而言旅遊鏡畫質應該會比較軟,但同時間、地點、事物、相同的光圈快門參數(連機子都一樣是450D),拍出來就是有差(相同200mm而言)至於圖很抱歉我也知道沒圖沒真相,/*那次是拍棒球比賽,一樣200mm,他的至少頭髮還看出的層次,我的竟然是霧霧一陀,絕對不是手震...我接觸攝影不算久但至少還分的出是解析力問題還是其他問題...*/但就我自己用55-250的經驗而言,我是覺得焦段在55-150算堪用,(光圈需縮至5.6)150之後真的是慘不忍睹...(光圈至少要縮到8才會比較好...)後來去看一些國外的評論,蠻多玩家也有相同問題,我自己是推測可能是鏡頭口徑過小,以長焦鏡頭而言58mm的口徑能提供的解析力真的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