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eenymylife.blogspot.hk
使用ZEISS 21/2.8+5D2這組合不經不覺已經有一年。

對於ZE21,其實我半點怨言也沒有,它的確是135全幅鏡頭中數一數二的鏡皇,無論是變形,銳利度,邊角成象,抗耀都是我用過的廣角鏡中最強的。
「把風景照都交給它就可以了」

蔡司T*的立體感。

很艷但又不會令人反感的發色。

一流的細節。

控制得十分好的超廣角變形和超強的銳度。
既然ZE21已經這麼貼近完美,為何現在又要把它放下?
Flickr上有一位叫Spiraldelight的夜景高手,他所拍的照片有一種特別的透視感和現代感。

除了更複雜的後製技術外,要拍到這種風格的照片還需要有移軸鏡頭。
購買TSE17的想法就是在那時候萌生了。
想了半年,最後在從英國放暑假回國的七月正式入手。

跟Spiraldelight比起來,還差太遠了。

移軸鏡的使用方法看似複雜,其實實際上沒有想像中的難。
只要把LIVE VIEW打開,上下轉一下就好了,在白天都一樣可以手持,雖然說不上方便,不過也不太麻煩。

Tilt的效果在17MM這焦距上並不明顯所以我基本上是直接把這功能無視掉的。

對我來說移軸鏡的價值在Shift身上,那有別於一般超廣角鏡頭的視覺實在令人著迷。

除了多了移軸功能外TSE17也比ZE21要廣一點,4mm的差別在超廣角鏡頭上是很明顯的。

我對ZE21唯一的不滿是它不夠廣,和C16-35, N12-24, TSE17等鏡頭比起來,在拍大景時總會少了點氣勢。
可是和ZE21比起來,TSE17只有F4的光圈。不錯,用超廣角鏡頭時我們都很少把光圈開到最大,但在室內不能使用腳架的時候大一級的光圈便變得十分實用了。同時F2.8也算是拍攝銀河(不是星軌)的最低門檻,只有F4的話ISO便要推得很高,雜訊會變得明顯,同時亦影響畫質。

ZE21在這樣的低光環境下表現更理想。

去年用ZE21光圈全開在合歡山上拍的星星

如果那時用TSE17的話,畫質便會差一點了。

另外TSE也因為光圈較小,像上圖(ZE拍的)那樣的廣角淺景深效果也會比ZE21遜一點。

ZE21的散景實在教人留戀。

當然像這樣全開光圈+TILT也可以有別樹一格的效果。

至於在銳利度方面,我認為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分野。邊角成象方面的話ZE21是明顯比較優的,在立體感和發色方面,個人主觀感覺還是蔡頭比較討好。
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考慮到口袋和負重,我知道選擇了TSE的我現在的確需要把ZE給出掉。

ZE的確是一顆銘鏡,135的廣角神,
這是我第一次懷著這樣不捨的感覺去賣鏡頭。

謝謝你跟我走過這一年。
21蔡頭,我知道我們總會再相遇的,以ZM的形式。
﹣﹣﹣﹣﹣﹣﹣﹣﹣﹣﹣﹣﹣﹣﹣﹣﹣﹣﹣﹣﹣﹣﹣﹣﹣﹣﹣﹣﹣﹣﹣﹣﹣﹣﹣﹣﹣﹣﹣﹣﹣﹣﹣﹣
謝謝收看
有用過ZE21和TSE17的大大可以交流一下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也可以答答大家的問題
再來會再貼一下用這兩顆頭拍的照片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i-loved-yesterday/
歡迎在FLICKR上加我
